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桂梅

作品数:18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梗死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5篇头痛
  • 5篇偏头痛
  • 4篇血清
  • 4篇前庭
  • 3篇血管
  • 3篇血清胱抑素
  • 3篇血清胱抑素C
  • 3篇抑素
  • 3篇评分
  • 3篇胱抑素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斑块
  • 2篇眩晕
  • 2篇血压
  • 2篇抑郁
  • 2篇早期神经功能...

机构

  • 18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8篇范桂梅
  • 10篇杨潮萍
  • 7篇张丽华
  • 6篇吴慧君
  • 5篇芮汉臣
  • 4篇曲明卫
  • 4篇张洁
  • 3篇张福波
  • 3篇李倩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OC曲线分析ABCD3-Ⅰ和ABCD2-Ⅰ评分预测TIA患者继发脑卒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基于ROC曲线对比分析ABCD3-Ⅰ与ABCD2-Ⅰ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5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均于发病48 h内行相关影像学检查,采用ABCD3-Ⅰ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观察比较各组患者TIA后1周内和3个月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采用AUC值评估比较ABCD2、ABCD3、ABCD2-Ⅰ、ABCD3-Ⅰ评分系统预测TIA后脑卒中风险的能力。结果本组患者1周内脑卒中发生率为7.33%(11例),3个月内脑卒中发生率为12.00%(18例),中危组与低危组1周、3个月内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1周、3个月内脑卒中发生率均高于低、中危组(P<0.05),症状持续时间≥10 min、DWI高信号、同侧颈动脉狭窄≥50%是TIA患者继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1周内发生脑卒中风险性AU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ABCD3-Ⅰ(0.933,95%CI:0.876~0.990)、ABCD2-Ⅰ(0.897,95%CI:0.832~0.961)、ABCD3(0.829,95%CI:0.681~0.946)、ABCD2(0.732,95%CI:0.572~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3个月内发生脑卒中风险性AU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ABCD3-Ⅰ(0.904,95%CI:0.848~0.964)、ABCD2-Ⅰ(0.855,95%CI:0.782~0.928)、ABCD3(0.776,95%CI:0.649~0.904)、ABCD2(0.697,95%CI:0.567~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3-Ⅰ评分系统对于预测TIA后近期继发脑卒中准确性较ABCD2-Ⅰ评分系统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张福波张丽华杨潮萍范桂梅李广从王建平
关键词:TIA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清胱抑素C及神经肽Y水平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清胱抑素C(CycC)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且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86例(观察组),其中不稳定斑块组49例,稳定斑块组3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胱抑素C,神经肽Y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胱抑素C,神经肽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P<0.01),观察组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胱抑素C,神经肽Y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性质与血清胱抑素C,神经肽Y水平异常升高有关,降低两者水平对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曲明卫吴慧君王立敏李倩范桂梅张丽华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斑块血清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
偏头痛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观察偏头痛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8例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所有纳入者采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是否合并精神障碍;MIDAS评分评估偏头痛患者的残疾程度和头痛影响测验(HIT-6)。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量表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偏头痛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者的MIDAS评分和HIT-6评分均高于不伴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者(P<0.05)。结论偏头痛易患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临床应采取综合治疗。
范桂梅芮汉臣李广从王建平张洁朱兰姚玉芳贾鸿宁祁晓媛杨潮萍
关键词:偏头痛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残疾程度
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两组各51例。联合组予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单药组仅予氟桂利嗪治疗,均治疗10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两组组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VAS评分治疗后3个月低于或短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个月低于或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和3个月,联合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VAS评分低于或短于单药组(P<0.01)。治疗结束后,MCA、ACA和PCA血流速度两组均慢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慢于单药组(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脑血管血流速度,且安全性好。
范桂梅芮汉臣李广从王建平张洁朱兰姚玉芳贾鸿宁祁晓媛杨潮萍
关键词:偏头痛氟桂利嗪尼莫地平视觉模拟评分法血流速度
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颅脑磁共振及血管成像特点
2018年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脑梗死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压正常的人群比较,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性增加3倍[1].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 对比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为脑血管病变的精准化治疗提供更有意义的影像学支持证据。
贾鸿宁范桂梅吴慧君祁晓媛王建平李广从
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累计发病次数和天数,眩晕残障评分(DHI)、健康状况评分量表(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RS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2组DHI、HAMA和HRS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累计发病次数与天数较治疗前减少,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范桂梅芮汉臣李广从王建平张洁朱兰姚玉芳贾鸿宁祁晓媛杨潮萍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焦虑抑郁
丹红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及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研究组给予尤瑞克林+丹红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统计疗效,检测对比血清中VEGF及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06%(33/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降低MMP-9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范桂梅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cystain C,Cys 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0名,并选取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者80名,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的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加以分析评价。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及P<0.05),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组中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P<0.01及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不仅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还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相关,临床中应早期监测,早期预防和治疗。
曲明卫吴慧君张福波范桂梅杨潮萍张丽华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血清胱抑素CHS-CRPD-二聚体
多模式CT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观察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颅内外血管状况及脑灌注情况。结果 25例(83.33%)患者存在血管病变,其中70条椎基底动脉硬化并狭窄,9条椎动脉起始部扭曲,4条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22例(73.33%)患者C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延迟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延迟者分别为20例和17例,发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下降及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下降者分别为16例和13例。22例CTP异常的患者患侧均存在责任血管狭窄,其中15例患者血管病变为中、重度狭窄。灌注异常区的TTP及MTT值高于健侧镜像区(P<0.05),患侧与健侧的CBF及CBV比较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CTP异常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者CTP异常阳性率高于责任血管轻度狭窄者及无狭窄者(P<0.05)。结论多模式CT可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患者血管状况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评价。
杨潮萍芮汉臣范桂梅张丽华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与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2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90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其中,多发性硬化30例为A组,视神经脊髓炎30例为B组,急性脊髓炎30例为C组。结果:三种不种疾病临床特征不同,特别是在急性起病和亚急性起病方面。结论:三种疾病作为三种不同的疾病实体,在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检查、诱发电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范桂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