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晓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蛋白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阴道
  • 2篇原核
  • 2篇盆底
  • 2篇盆底肌
  • 2篇细胞
  • 2篇护理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病毒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蛋白质相互作...
  • 1篇导流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底板
  • 1篇电刺激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机构

  • 10篇昆明市妇幼保...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詹晓燕
  • 4篇汤虹芳
  • 3篇董丽
  • 2篇杨文涓
  • 2篇姚颖杰
  • 2篇王云春
  • 1篇张灵霞
  • 1篇秦占雄
  • 1篇杨廷仙
  • 1篇高俊丽
  • 1篇储丽萍
  • 1篇牛洁
  • 1篇宋英
  • 1篇何军晶
  • 1篇刘红梅
  • 1篇唐玉娟
  • 1篇王超群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管固定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设置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延伸杆,两个所述延伸杆之...
郑显庭赵雷董丽蒋妮詹晓燕秦占雄
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原核可溶性表达与血清学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可溶性表达新冠病毒(SARS-CoV-2)N蛋白,评价其在血清学诊断上的可行性。方法:将SARS-CoV-2 N蛋白对应的核酸表达序列克隆到载体pET-DsbC上,经原核表达和亲和纯化获得可溶性DsbC-N融合蛋白,通过ELISA试验检测30份确诊新冠肺炎患者、50份健康人血清,评价重组DsbC-N蛋白在新冠肺炎患者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DsbC-N融合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相对分子质量为68×10^3,纯度为92%。ELISA结果显示纯化后的DsbC-N蛋白与新冠肺炎患者血清有较强的反应,血清学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8%。结论:原核可溶性表达的DsbC-N蛋白经纯化后在新冠肺炎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抗原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
侯江厚孙卫国黄国红詹晓燕杨奕梅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可溶性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种妇科护理用接尿装置
一种妇科护理用接尿装置,包括开口式内裤、尿袋、接尿口和取样瓶;所述的开口式内裤在前方阴道口有开口,开口与接尿口相接,接尿口可以拆卸,接尿口通过导尿管与尿袋相连,尿袋通过导尿管与取样瓶相连。该装置结合了人体的体型特征,设计...
詹晓燕丁怡罗仁春唐玉娟董丽李锐储丽萍杨文涓王云春汤虹芳杨文治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对阴道壁膨出伴尿失禁患者疗效评价
2019年
阴道壁膨出为中老年女性的多发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分娩方式、孕次产次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阴道壁膨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术后患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选择疗效较为良好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1]对阴道壁膨出伴尿失禁患者疗效。
汤虹芳宋英李希陈爱菊詹晓燕黄晓书
关键词:阴道壁膨出尿失禁
一种防溅导流的护理垫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溅导流的护理垫,包括垫体、挡体;垫体、挡体均为两层防水布包裹棉质层形成,垫体端头向下延伸与挡体连接成一倒锥体状的防水口袋,并在挡体与垫体形成容纳腔的短边端设有气囊;气囊上设有充气接头,并在靠近气囊两...
王云春詹晓燕杨文涓汤虹芳牛洁杨廷仙蒋苹何杰英高俊丽刘红梅王超群何燕李丽芝刘婕翟盼盼余跃陈串莲张闫黄怡张欢罗娜李坪芳付艳梅张瑜
文献传递
护理干预对产褥期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褥期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顺产的产妇7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2例和观察组380例。对照组使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接受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正确率与依从性以及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詹晓燕董丽
关键词:产妇产褥期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
Hsp90与SIRT1相互作用对肺癌细胞发生EMT的调控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肺癌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建立EMT模型,分为对照组和TGF-β1组;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中Hsp90与SIRT1的相互作用;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Hsp90基因的表达,分为TGF-β1组、TGF-β1+siRNA-Hsp90-neg组、TGF-β1+siRNA-Hsp90组;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Hsp90与SIRT1的相互作用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Hsp90、SIRT1、上皮钙黏素以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抑制Hsp90表达对SIRT1蛋白稳定性及肺癌A549细胞EMT的影响。结果采用TGF-β1诱导48 h后,肺癌A549细胞呈现EMT变化,对照组和TGF-β1组Hsp9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05、1.31±0.06,SIR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0.04、0.9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8,P=0.018;t=7.39,P=0.028)。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肺癌A549细胞中Hsp90和SIRT1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TGF-β1组、TGF-β1+siRNA-Hsp90-neg组、TGF-β1+siRNA-Hsp90组Hsp9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0.07、0.63±0.06、0.2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5,P=0.012),上述3组SIR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08、0.97±0.12、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2,P=0.014),TGF-β1+siRNA-Hsp90组细胞中Hsp90和SIRT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TGF-β1组(P=0.019,P=0.016)。上述3组通过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量分别为378.13±27.70、323.52±19.82、142.51±2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35,P=0.022),TGF-β1+siRNA-Hsp90组通过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TGF-β1组(P=0.028)。上述3组上皮钙黏素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0.02、0.34±0.04、0.6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39,P=0.031),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02、0.27±0.05、0.09±0.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58,P=0.012),TGF-
侯江厚姚颖杰詹晓燕杨奕梅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热休克蛋白质类SIRT1
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RBD肽段的原核表达与纯化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肽段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制备高纯度的RBD肽。方法:在RBD肽段N端加入肠激酶位点序列(DDDDK),对应的核酸序列参照原核系统表达偏好进行全基因合成,构建pET-DsbC-RBD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原核表达和亲和纯化获得DsbC-RBD融合蛋白,用肠激酶对融合蛋白进行酶切和二次亲和纯化,获得高纯度新冠病毒S蛋白RBD肽。结果:构建了pET-DsbC-RBD表达载体,融合蛋白DsbC-RBD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融合蛋白DsbC-RBD相对分子质量为58×103,纯度约90%。用肠激酶对融合蛋白进行酶切,酶切效率近100%,通过二次亲和纯化获得了RBD肽,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纯度92%以上。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可溶性DsbC-RBD融合蛋白,采用亲和纯化和肠激酶酶切联用的方法制备获得高纯度的新冠病毒S蛋白RBD肽,为后续抗体制备和抗病毒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侯江厚张灵霞黄国红詹晓燕杨奕梅
关键词:肠激酶
一种改进的敷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敷药装置,包括罩体、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加热丝;罩体为文胸形状,为三层结构,由外至内分别为保温层、导热层、接触层;保温层与导热层之间形成加热腔;导热层与接触层之间形成储药腔,导热层面向储药腔的内...
汤虹芳詹晓燕李希段艳南黄晓书陈爱菊张艳张国燕杨艳波何军晶阳照君孟朝辉牛雅茹
文献传递
Let-7f靶向抑制A20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let-7f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let-7f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起始发病过程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观察不同剂量ox-LDL处理血管内皮细胞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变化情况,RT-qPCR检测不同剂量ox-LDL处理血管内皮细胞时let-7f的表达变化规律,Western blot法分析不同剂量ox-LDL处理血管内皮细胞时核因子κB(NF-κB)的核移位情况和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20表达及NF-κB通路活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et-7f与A20基因的3’-UTR靶向结合,Western blot法检测let-7f对A20表达的调控。结果 20μg/ml ox-LDL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ICAM-1的含量明显升高,血管内皮细胞let-7f的表达明显上调(均为P<0.05),且随着ox-LDL作用剂量的增加,ICAM-1与let-7f的表达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20μg/ml ox-LDL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NF-κB向核内移位,随着ox-LDL作用剂量的增加核内NF-κB明显增多(P<0.05)。100μg/ml ox-LDL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引起A20下调,IKK被磷酸化,并进一步导致NF-κB磷酸化增多,而let-7f能够与A20基因的3’-UTR靶向结合并明显抑制其表达。结论 Let-7f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过程,提示let-7f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
侯江厚姚颖杰詹晓燕杨奕梅
关键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胞间粘附分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