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绪彪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韧带
  • 2篇老年
  • 2篇交叉韧带
  • 2篇关节镜
  • 1篇带胫骨
  • 1篇单节段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胸腰段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纤维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栓
  • 1篇腰段
  • 1篇移植物
  • 1篇异体
  • 1篇异体肌腱

机构

  • 6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陈绪彪
  • 4篇邱雪立
  • 3篇杨松杰
  • 1篇卢文杰
  • 1篇黄晋
  • 1篇陈达鑫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中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物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国内多数研究表明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均是良好的移植物,近期疗效满意。目的:比较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物在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均在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自体肌腱组移植物采用自体肌腱,异体肌腱组移植物采用同种异体肌腱。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出院时的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出院后1,3,6,9个月,随访观察两组肌力恢复程度、Werner髌股痛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与结论:①关节稳定性:两组出院时的的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出院时,两组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关节活动度:治疗后,两组关节伸直活动度、屈曲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随访情况: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肌力恢复程度、Werner髌股痛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明显改善(P<0.05);出院后1,3,6,9个月,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④结果表明: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物在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中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杨松杰张清旭陈绪彪林晓旭邱雪立
关键词:移植物关节镜膝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用关节镜下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和金属带线锚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金属带线锚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9±0.85)h、骨愈合时间(3.24±0.43)个月短于对照组的(1.80±0.93)h、(3.96±0.65)个月,手术费用(1.37±0.62)万元低于对照组的(2.08±0.7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与对照组的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和金属带线锚钉两种固定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方式具有操作便捷、治疗费用低、康复效果明显的优点,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黄晋陈达鑫吴晓滨杨松杰张清旭陈绪彪林晓旭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后路改良置钉在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年
目的探究分析后路改良置钉在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路改良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后凸Cobb角、Cobb角矫正丢失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和Cobb角矫正丢失度均小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后路改良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陈绪彪邱雪立
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9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下肢CT静脉造影(CTV)结果确诊为DVT的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另将82例未发生DV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 d检测患者的Fib及D-D水平,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记录两组出现血流缓滞的患者比率。结果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测显示,观察组的血流缓滞率4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9,P=0.005)。两组术前血浆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Fib、D-D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Fib、D-D单独检测(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血浆Fib、D-D水平存在异常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浆Fib、D-D水平及双下肢静脉彩超对老年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杨松杰张清旭吴晓滨陈绪彪邱雪立
关键词:下肢骨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
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患者PHF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PHF)的疗效。方法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92例,采用单纯钢板固定术(钢板固定组)治疗52例,采用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联合支撑组)治疗4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肩关节活动度、Neer评分、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Constsant-Murley(CM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支撑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钢板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的Neer评分、ASES评分、CMS评分、ROM评分均较术后第3个月增加,VAS评分较术后第3个月降低(P<0.05);术后第12个月联合支撑组的Neer评分、ASES评分、CMS评分、ROM评分高于钢板固定组,VAS评分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联合支撑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结论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治疗PHF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
陈绪彪林晓旭张清旭邱雪立吴晓滨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活动度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中的预防及治疗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骨科感染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13例骨科感染患者,分为7组。前6组应用不同的抗生素治疗,第七组不应用任何抗生素治疗,比较7组临床效果。结果前6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第七组,1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其他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科感染中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确切,其中头孢呋辛的价格低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卢文杰陈绪彪
关键词:骨科感染抗生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