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刀
  • 5篇帕金森
  • 5篇帕金森病
  • 3篇行为学
  • 3篇帕金森病模型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羟基
  • 2篇羟基多巴胺
  • 2篇纹状体
  • 2篇细胞
  • 2篇关节
  • 2篇6-羟基多巴
  • 2篇6-羟基多巴...
  • 2篇大鼠行为
  • 2篇大鼠行为学
  • 1篇递质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氧化应激

机构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马薇薇
  • 5篇郭长青
  • 4篇芦娟
  • 3篇徐菁
  • 2篇赵瑞利
  • 1篇吴桐
  • 1篇朱文婷
  • 1篇郭妍
  • 1篇安娜
  • 1篇张伟
  • 1篇卢胜春
  • 1篇马田
  • 1篇陈晨
  • 1篇吴彤

传媒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的含量以及针刀干预后的变化,探讨针刀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0只,空白组16只。实验组60只采用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6-OHDA)造模,造模结束后用阿朴吗啡(APO)诱导法进行模型评价,并通过行为学检测,实验组共有48只大鼠造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针刀组,每组1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抓取刺激,不进行干预治疗;药物组予美多芭片悬浊液治疗,每日1次,连续4周;针刀组进行松解干预,每周2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1周后进行行为学评价,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图片观察大鼠纹状体的病理学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大鼠纹状体NA、5-HT的含量。结果行为学评价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未见旋转,模型组大鼠出现旋转,干预后药物组及针刀组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NA、5-HT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针刀组大鼠纹状体中NA、5-HT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针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松解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NA、5-HT的含量,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关。
杜宁宇芦娟郭长青卢胜春赵瑞利徐菁张伟马薇薇梁靖蓉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刀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谷胱甘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刀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各16只),采用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造模。电针组"百会"沿皮向双侧"太阳"透刺,每次20 min;针刀组取枕骨下项线中点和C1、C2横突后结节进行松解。进行行为学评价和黑质GSH含量检测。结果:空白组未见旋转行为,模型组干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针刀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且治疗前后相比有差异(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相比有差异(P<0.05)。GSH含量比较,模型组GSH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针刀组和电针组GSH含量明显升高,针刀组、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刀可能通过改善PD旋转行为、提升GSH含量从而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
梁靖蓉郭长青芦娟杜宁宇马薇薇朴起范吴彤徐菁赵瑞利马田陈晨安娜卢胜春
关键词:帕金森病氧化应激谷胱甘肽
滑膜微循环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2023年
滑膜是关节囊内层薄层组织膜,可分泌滑液营养软骨并减少软骨间相互摩擦,发挥软骨保护作用。滑膜表面分布着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隶属微循环范畴。微循环是体循环末端血管网络,由直径小于150μm的微血管组成[1],具有器官组织特异性,通过微血流动力学调控血流、氧流灌注分布、营养物质输送及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清除。因此,滑膜微循环参与调节关节腔内滑液分泌和代谢等生理过程以维持关节功能[2-3]。
马薇薇付孙静刘明明
关键词:关节囊微循环滑膜滑液组织特异性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模型大鼠黑质区TNF-α、IL-1β及行为学的影响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是多发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性疾病,病理学表现为中脑黑质神经元细胞的变性和丢失,从而使中脑纹状体黑质内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减少,临床特征性表...
马薇薇
关键词:帕金森病炎症因子针刀
文献传递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小胶质细胞及IL-1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针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炎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将6-羟基多巴胺(6-DAOH)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制备PD大鼠模型。针刀组于枕下肌群和C1-2横突处进行松解干预,2次/周,连续4周;电针组选"百会""太阳"穴,由"百会"透刺"太阳"穴进行电针干预,3次/周,连续4周。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数目及小胶质细胞数目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β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损毁侧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小胶质细胞数目增多,IL-1β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和电针组大鼠损毁侧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数目增多,小胶质细胞数目减少,IL-1β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可以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的炎性反应,降低炎性因子IL-1β的含量,从而治疗PD。
马薇薇郭长青芦娟杜宁宇梁靖蓉吴桐卢胜春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刀白介素-1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和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和纹状体神经递质DA、NA、5-HT含量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6只作空白组,剩余采用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太阳",每周3次;针刀组松解C_1、C_2横突后结节,每周2次。4周观察期后,采用APO诱导的旋转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中脑黑质形态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DA、NA、5-HT的含量。结果:空白组不转圈,模型组转圈无变化,电针组和针刀组干预后转圈数较模型组减少显著(P<0.01);模型组纹状体递质DA、NA、5-HT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刀组DA、NA、5-HT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显著(P<0.01或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减轻P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和升高纹状体神经递质DA、NA、5-HT含量,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徐菁芦娟郭妍梁靖蓉马薇薇卢胜春郭长青
关键词:针刀疗法帕金森病行为学神经递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膝关节软骨应力变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KOA)兔膝关节软骨退变、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应力变化以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每组7只。除空白组均进行6周兔左后肢制动,建立兔KOA模型,电针组、针刀组均干预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法光镜下观察兔软骨病理改变,并评价软骨退变程度;运用有限元技术模拟KOA模型兔膝关节屈曲60°进行检测,观察膝关节整体应力及关节软骨最大应力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滑液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ankin评分升高(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最大应力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针刀组Mankin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最大应力均升高(P<0.01),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Mankin评分降低(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和关节软骨最大应力较电针组升高(P<0.05),TNF-α、IL-1β水平较电针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刀干预能够调节膝关节整体应力及关节软骨的最大应力,进而恢复膝关节应力环境、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从而改善关节软骨退变,达到治疗KOA的目的。
杜玫邢龙飞胡庭尧朱文婷马薇薇郭长青
关键词:针刀白细胞介素-1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