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血流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130例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评价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FSE)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30例门静脉高压症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患者分为两组,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67例,FSE63例.TIPS术前静脉曲张出血121例,难治性腹水9例;Child's B级53例、C级77例.TIPS术后7d或30d内行PSE或FSE.PSE导管端超选择置于脾下极脾段动脉,FSE导管端置于脾动脉远1/3处,PSE采用500-700μm海藻酸钠微球;FSE采用500-700μm Embosphere生物微球随脾动脉功能性血流自然漂流栓塞.结果:两组TIPS术后共130例患者,脾动脉栓塞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两组术后白细胞、血小板回升曲线无明显差异,均是术后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下降,3d左右达最高峰,然后缓慢下降,逐渐至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反应存在显著差异,PSE组患者术后出现严重高热及脾区疼痛;FSE组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PSE组术后针对并发症治疗的退热剂、镇痛剂、抗生素使用量及平均住院时间与FSE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平均随访216d.结论:采用Embosphere生物微球的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FSE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甚微,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是脾脏功能亢进活跃区的血供来源,刻意超选择性插管脾下极脾段动脉分支及使用血液环境膨胀系数较大的栓塞剂进行PSE是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褚建国 黄鹤 孙鹏 孙晓丽 马璐娜关键词:栓塞剂 脾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 腓肠肌急性运动损伤的MRI表现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腓肠肌急性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临床、影像综合诊断为腓肠肌急性损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整理,MRI成像序列包括矢状位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脂肪抑制或水激发序列像,以及轴位T2加权像。结果 16例患者的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MRI上均表现为肌肉损伤区的水肿、出血和肌纤维断裂,6例有肌间隙内有少量积液。水肿在T1加权像上呈稍低信号,在T2加权像及水激发序列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出血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MRI能特征性显示急性腓肠肌损伤的部位与病理改变,显示X线平片和CT无法显示的软组织损伤改变,为临床诊治提供很好的影像学资料。 朱卫峰 时惠平 黄鹤 孙鹏 齐朝月 张宇哲关键词:骨骼 磁共振成像 肝小静脉闭塞病介入治疗21例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探讨两步法嫁接支架"吻合"建立门腔分流新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1例临床上均符合巴尔的摩(Baltimore)标准和西雅图(Seattle)标准的HVOD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支架术,恢复其肝后下腔静脉血流,再经其支架缝隙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将两支架进行嫁接.静脉曲张出血4例,难治性腹水16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 B级6例、C级15例.结果:21例肝小静脉闭塞病患者两支架嫁接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压力梯度平均下降23cmH2O(门静脉压:26.33cmH2O±4.06cmH2O vs50.61cmH2O±7.12cmH2O;下腔静脉压力:8.67cmH2O±6.71cmH2O vs26.16cmH2O±2.74cmH2O,P<0.01),平均随访416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的控制.1年内初步开通率100%.结论:肝小静脉闭塞病两步法嫁接支架"吻合"分流术是安全可行的,由于肝小静脉闭塞病肝肿大,尾叶压迫肝后下腔静脉的特殊性,两步法嫁接支架"吻合"建立门腔分流新技术比单一介入方法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优势. 褚建国 黄鹤 孙鹏 孙晓丽 张小明 冷希圣关键词:肝小静脉闭塞病 肝肿大 肝尾叶 肝后下腔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高压患者 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行脾切除术后的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于空军总医院放射介入科接受TIPS治疗的68名行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接受TIPS治疗的未行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68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及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TIPS成功率为97.06%(66/68),对照组TIPS成功率为100%(68/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1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术后PLT计数分别降至45.4±8.6,59.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ALB降至29.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降至27.3±5.4,28.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12~60个月,病例组分流道失效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22.73%vs.8.82%,P=0.04),再出血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已行脾断流术的患者接受TIPS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发生分流道失效的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前瞻性预防,以获得较满意的效益安全比。 沈能 田旭 黄鹤 陈伟庆 褚建国关键词: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脾切除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舒肝健胃丸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和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舒肝健胃丸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方法8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及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舒肝健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及食管24 h pH检测指标(反流持续≥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的总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反酸、反流、烧心、非心源性胸痛评分及RDQ总分分别为(3.83±1.49)、(3.17±1.28)、(2.97±1.14)、(2.69±1.24)、(12.21±3.5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5±1.24)、(4.06±1.62)、(3.61±1.38)、(3.03±1.35)、(14.89±4.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反流持续≥5 min次数(2.96±2.34)次少于对照组的(3.85±1.23)次,最长反流持续时间(7.93±2.44)min短于对照组的(11.43±3.20)min,pH<4的总时间百分比(6.02±3.25)%及DeMeester评分(8.07±3.06)分低于对照组的(7.55±3.40)%、(10.48±2.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肝健胃丸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确切。 黄鹤关键词:舒肝健胃丸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病 PH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 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果。方法112例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评分、诊断效能。结果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腺管图像质量评分和微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56±0.25)、(2.67±0.26)分,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的(1.99±0.19)、(2.04±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的准确率为95.54%(107/112),敏感度为96.00%(72/75),特异度为94.59%(35/37);常规内镜检查的准确率为78.57%(88/112),敏感度为81.33%(61/75),特异度为72.97%(27/37)。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0、8.027、6.366,P=0.000、0.005、0.116<0.05)。结论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图像质量更佳,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更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黄鹤关键词:窄带成像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直接腔静脉途径建立肝内门腔分流的适应证与临床结果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估在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常时 ,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完成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6 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完成TIPS。结果 6 5例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均获成功 ,技术成功率 10 0 % ,未出现与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 ,1年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常规TIPS ,3例肝性脑病需限流支架置入得以控制。结论 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技术用于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常病例是安全、有效的 ,同时由于肝内分流道曲度较小 。 褚建国 孙晓丽 朴龙松 黄鹤 陈肇一 徐晓明 吕春燕 孙鹏关键词:下腔静脉 门脉高压 门体分流 选择性咯血责任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并探索影响咯血栓塞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患者的血管造影及病史。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结果咯血的病因包括结核(20%)、支气管扩张(16%)、特发性(16%)、曲霉菌感染(12%)、NSCLC(12%)、肺炎(12%)和其它原因(12%)。25例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均明确了咯血责任动脉,共计栓塞63支支气管和肺外体循环动脉。经栓塞治疗后25例患者出血均即刻停止。18例(72%)患者的咯血获得了长期有效控制,7例(28%)患者在6个月内再发咯血。曲霉菌感染患者的预后结果最不理想,所有3例均再发咯血,其中1例死于大咯血。曲霉菌感染与咯血再发风险呈正相关联(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短暂胸痛、低热等栓塞后综合征,无脊髓损伤。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患者是有效、安全、可行的诊断、控制措施,但在曲霉菌病例中存在较高的咯血再发率和死亡率,必要时需再次栓塞。 黄鹤 李斌 周华 闫小彬 孙鹏 褚建国 时惠平关键词:咯血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 不同胃镜诊治时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不同胃镜诊治时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12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胃镜诊治时间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入院6 h内接受胃镜诊治,B组入院6~12 h接受胃镜诊治,C组入院12~48 h接受胃镜诊治。比较三组患者预后情况、输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输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分别为2.50%、2.50%、12.50%、(182.05±30.50)ml、(210.02±1.66)百元、(7.50±1.34)d,B组分别为10.00%、10.00%、22.50%、(243.60±21.35)ml、(273.55±1.80)百元、(11.30±2.00)d,C组分别为27.50%、30.00%、35.00%、(601.28±52.04)ml、(496.14±2.05)百元、(15.70±3.25)d。三组病死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病死率、再出血率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病死率、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B组和C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和C组,而B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C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尽早行胃镜诊断与治疗可改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高,值得借鉴。 黄鹤关键词:胃镜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TNF-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在严重烧伤后脓毒症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TIPE2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途径目的:分离培养正常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将携带TIPE2-小RNA干涉(siRNA)/TIPE2-RNA(沉默/过表达TIPE2)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至C... 黄鹤关键词:脓毒症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