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继鑫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结肠
  • 3篇胆道
  • 3篇胆道闭锁
  • 3篇新生儿
  • 3篇手术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巨结肠
  • 3篇巨结肠
  • 3篇儿童
  • 3篇闭锁
  • 2篇新生儿坏死性...
  • 2篇小肠
  • 2篇小肠结肠炎
  • 2篇小鼠
  • 2篇轮状
  • 2篇坏死
  • 2篇坏死性小肠结...
  • 2篇病毒
  • 2篇肠管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作者

  • 13篇杨继鑫
  • 9篇冯杰雄
  • 4篇苏艳伟
  • 2篇魏明发
  • 1篇田德安
  • 1篇王红
  • 1篇詹江华
  • 1篇熊晓峰
  • 1篇容志惠
  • 1篇唐咸明
  • 1篇罗意革
  • 1篇翁一珍
  • 1篇袁继炎
  • 1篇陈嘉波
  • 1篇蔡保欢
  • 1篇李伟
  • 1篇李雄炎
  • 1篇王果
  • 1篇孙晓毅
  • 1篇周学锋

传媒

  • 4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固醇性腹水一例报告
2008年
患者,女,27岁,因间断腹痛,体检发现腹水4年余于2007年8月10日入院。2003年9月突发腹部胀痛,无恶心、呕吐、腹泻、便血、便秘、乏力、盗汗及关节肿痛。外院检查发现腹水有大量方块结晶,部分间皮细胞,无肿瘤细胞,查CA19-9:55.8U/d,AFP、CEA、CA125,TB-Ab阴性,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腹痛好转,诊断未明确。2003年12月腹痛略加重来本院诊治,腹水李凡他试验弱阳性,嗜酸l生粒细胞63%,细胞镜检示以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少许中性粒细胞,大量胆固醇结晶,无抗酸杆菌,PPD试验及结核抗体阴性,CRP16.80mg/L,抗核抗体:核颗粒型1:1000,核均质型1:1000,诊断为腹水原因待查: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可能。出院后偶感腹部不适,可耐受,未予特殊治疗。
苏艳伟杨继鑫田德安
关键词:病例报告
国内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4年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医学网、Web of Science(WOS)和PubMed数据库中的NEC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20日。采用Microsoft Excel和VOS viewer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纳入文献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国家分布、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NEC相关文献12078篇,其中英文文献11018篇,中文文献1060篇;美国发文量最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和Pediatric Research分别是国内外NEC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中文文献中出现20次以上的关键词被聚类为3个簇:"NEC"、"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国外文献中出现435次以上的关键词被聚类为4个簇:"NEC"、"诊断"、"新生儿结局和治疗"。被引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国内外研究主要聚焦在"实验室指标在NEC的临床分析"、"NEC病因研究"以及"NEC流行病学与病理生理研究"。结论NEC研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是临床难点及研究热点,我国学者应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质量。
刘克勤郭锦锦阿迪拉·阿不都萨拉木杨继鑫苏艳伟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文献计量学外科手术儿童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小鼠模型发生胆道闭锁的分子机制
目的研究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小鼠模型发生胆道闭锁及胆管损伤的分子机制,探讨轮状病毒的不同片段在胆道闭锁形成中的作用,明确轮状病毒进入胆管上皮的途径及引起胆管上皮损伤的分子学基础。方法(一)离体实验:(1)体外培养Balb/...
杨继鑫邱银荣郑帅玉柴成伟李宁韦佳向磊冯杰雄
文献传递
HMGB1在轮状病毒诱导的小鼠胆道闭锁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HMGB1在轮状病毒诱导的小鼠胆道闭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离体实验(1)将正常培养的小鼠胆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轮状病毒感染组,24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HMGB1定位、迁移及表达变化。(2)将正常培养...
邱银荣杨继鑫郑帅玉李宁韦佳冯杰雄
文献传递
母乳喂养比例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不同母乳喂养比例及部分母乳喂养量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NEC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7例早产儿NEC的临床资料,根据母乳喂养量占肠内喂养总量的百分比将77例早产儿NEC分为5组:母乳喂养量占比100%组(全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70%~<100%组(高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30%~<70%组(中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0~<30%组(低母乳喂养组)及母乳喂养量占比0组(无母乳喂养组)。同时以母乳喂养量占肠内喂养总量的30%为界限,分为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和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比较不同组间NEC患儿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早产NEC患儿77例,5组间早产NEC患儿阿氏(Apgar)评分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NEC的发病日龄、确诊日龄、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和住院生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和≥30%组的早产儿NEC确诊日龄和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比例与早产儿NEC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母乳喂养比例的增高,早产儿NEC呈现出确诊日龄较晚,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较轻,疾病转归情况较好,为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NEC的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郭锦锦刘克勤杨继鑫苏艳伟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母乳喂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018年日本巨结肠同源病临床指南解读被引量:3
2020年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是由于末端肠管无神经节细胞,引起直肠-肛管反射消失,临床表现为结肠传输功能异常、胎粪排出延迟、腹胀、胆汁性呕吐及便秘为特点的一种疾病。某些有类似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如腹胀、肠管扩张、慢性便秘,但是直肠存在肠神经节细胞的疾病,称为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disorders of Hirschsprung's disease)。
尹晔杨继鑫冯杰雄
关键词:肠管扩张巨结肠同源病先天性巨结肠慢性便秘肛管
TNF-α引起Cajal间质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引起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凋亡的机理,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
韦佳冯杰雄李宁向磊杨继鑫余东海翁一珍魏明发孙晓毅易斌
文献传递
纤维板块内小胆管分布与葛西手术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对胆道闭锁患儿肝门部纤维板块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探索肝门部增生小胆管的数量及空间分布的特点,并依此判断胆道闭锁患儿葛西手术的预后,为改良葛西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行葛西手术的患儿肝门部纤维板块标本共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术中均确诊为Ⅲ型胆道闭锁。从纤维板块近端切缘开始连续切片,采用CK-19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光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将近端切缘切片分为左、中、右三部分,观察并统计各部分增生小胆管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根据随机视野下平均增生小胆管的数量将标本分为A组(≥5个/视野)和B两组(〈5个/视野):A组小胆管较多组(8例),B组小胆管较少(或无)组(13例)。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对所有患儿进行1年随访,内容包括术后1个月内胆管炎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黄疸消退率及术后1年自体肝存活率。结果在21例标本中,有4例未见小胆管结构;其余17例中,左侧与右侧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及右侧与中部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距标本近端切缘约2 mm处,小胆管数量开始显著下降(P〈0.05)。两组术后1个月内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内黄疸消退率及术后1年自体肝存活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胆道闭锁患儿肝门部增生小胆管数量及手术方式与葛西手术的预后紧密相关。增生小胆管大多分布于纤维板块左右两侧,印证了胆道闭锁胆管的演变过程。因此,解剖纤维板时,应向左右两侧分离至门静脉分支外缘,深度应达肝门静脉分叉之上靠近肝实质,以显露更多的小胆管,从而达到更好的胆汁引流效果。
魏楠楠杨继鑫易斌詹江华冯杰雄
关键词:胆道闭锁胆管预后
先天性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肠管Cajal间质细胞的表型转换
目的研究显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jal间质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c-kit表达降低。本研究旨在探讨c-kit表达降低是因为ICC细胞数量的减少或ICC细胞的表型转换。方法收集34例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标本,并以12例正常结肠...
李宁韦佳邱银荣杨继鑫郑帅玉冯杰雄
文献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在儿童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体会——附9例报告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采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肾盂成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为深入开展儿童机器人手术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采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9例儿童肾盂成形术。其中男童8例,女童1例。平均年龄7.6岁。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儿中4例为单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息肉,1例为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起始部,2例为一期肾盂成形术后再狭窄梗阻病例。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62min,手术时间最长的1例为再次手术患儿,手术时间为213min,最短1例手术时间为10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7d,术后随访15~27个月,无肾积水复发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机器人操作灵活,缝合精细,学习曲线更短。但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也具有费用高,Trocar孔径大等缺点。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机器人手术将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有效方法。
李宁周学锋袁继炎冯杰雄杨继鑫朱天琦余克弛张文
关键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盂肾盂积水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