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伟 作品数:8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胆固醇性腹水一例报告 2008年 患者,女,27岁,因间断腹痛,体检发现腹水4年余于2007年8月10日入院。2003年9月突发腹部胀痛,无恶心、呕吐、腹泻、便血、便秘、乏力、盗汗及关节肿痛。外院检查发现腹水有大量方块结晶,部分间皮细胞,无肿瘤细胞,查CA19-9:55.8U/d,AFP、CEA、CA125,TB-Ab阴性,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腹痛好转,诊断未明确。2003年12月腹痛略加重来本院诊治,腹水李凡他试验弱阳性,嗜酸l生粒细胞63%,细胞镜检示以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少许中性粒细胞,大量胆固醇结晶,无抗酸杆菌,PPD试验及结核抗体阴性,CRP16.80mg/L,抗核抗体:核颗粒型1:1000,核均质型1:1000,诊断为腹水原因待查: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可能。出院后偶感腹部不适,可耐受,未予特殊治疗。 苏艳伟 杨继鑫 田德安关键词:病例报告 国内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4年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医学网、Web of Science(WOS)和PubMed数据库中的NEC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20日。采用Microsoft Excel和VOS viewer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纳入文献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国家分布、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NEC相关文献12078篇,其中英文文献11018篇,中文文献1060篇;美国发文量最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和Pediatric Research分别是国内外NEC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中文文献中出现20次以上的关键词被聚类为3个簇:"NEC"、"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国外文献中出现435次以上的关键词被聚类为4个簇:"NEC"、"诊断"、"新生儿结局和治疗"。被引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国内外研究主要聚焦在"实验室指标在NEC的临床分析"、"NEC病因研究"以及"NEC流行病学与病理生理研究"。结论NEC研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是临床难点及研究热点,我国学者应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质量。 刘克勤 郭锦锦 阿迪拉·阿不都萨拉木 杨继鑫 苏艳伟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文献计量学 外科手术 儿童 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设计及研究领域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设计,在医学专业分类表的基础上归纳其领域分类,并与国外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获取护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分析法(CiteSpace 5.3 R4分析软件)、小组讨论法对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设计、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纳入的180篇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专科护理学方向的论文数量居多(66.67%),量质混合研究(40.00%)呈上升趋势。结论: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符合社会实情和政策要求,从护理现象出发探讨现象本质,兼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量质混合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量性研究设计和质性研究方法应用多元化,可为今后护理学博士培养方案提供借鉴。 范思 黄晶晶 彭馨兴 茅玥 陈韫喆 汪唯 苏艳伟关键词:护理学 学位论文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医科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了解医科院校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纠正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保证其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同济医学院593名大学生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消费、外出就餐和饮食习惯等。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5%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为300元~,〈300元者占7.7%。男女生月平均饮食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平均饮食费用300元~的男生(50.3%)高于女生(40.6%),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2.4%的学生月平均饮食费用〈100元。学生普遍有外出就餐行为,64.9%的学生首选学校附近小餐馆。选择食物依据个人口味者占57.6%,考虑营养搭配者占20.5%。26.9%的学生有偏食现象,29.8%的学生有吃零食习惯。每周吃早餐次数〈3次者占15.5%,〉5次的女生(67.6%)显著多于男生(43.8%)(P〈0.01)。结论该医学院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并提高食堂餐饮质量,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保障其身体健康。 苏艳伟 高雪 胡孝义 李玲 李静 钱嘉莉 唐柏林 杨克敌关键词:医科院校 大学生 饮食行为 母乳喂养比例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不同母乳喂养比例及部分母乳喂养量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NEC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7例早产儿NEC的临床资料,根据母乳喂养量占肠内喂养总量的百分比将77例早产儿NEC分为5组:母乳喂养量占比100%组(全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70%~<100%组(高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30%~<70%组(中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0~<30%组(低母乳喂养组)及母乳喂养量占比0组(无母乳喂养组)。同时以母乳喂养量占肠内喂养总量的30%为界限,分为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和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比较不同组间NEC患儿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早产NEC患儿77例,5组间早产NEC患儿阿氏(Apgar)评分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NEC的发病日龄、确诊日龄、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和住院生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和≥30%组的早产儿NEC确诊日龄和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比例与早产儿NEC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母乳喂养比例的增高,早产儿NEC呈现出确诊日龄较晚,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较轻,疾病转归情况较好,为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NEC的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郭锦锦 刘克勤 杨继鑫 苏艳伟关键词:新生儿 早产儿 母乳喂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巨噬细胞极化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C57BL/6小鼠建立NEC小鼠模型,将早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NEC组(n=19)。对照组小鼠由母鼠母乳喂养,NEC组小鼠给予缺氧、冷刺激、高渗喂养和脂多糖处理。小鼠出生后96 h收集十二指肠下端至结肠部肠道组织。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形态;FD70灌胃检测肠道屏障功能;免疫荧光检测肠上皮Pan-keratin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检测肠道上皮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指标CD86和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肠道M1型、M2型巨噬细胞比例;RT-PCR检测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IL-1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EC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降低(100.0%比36.8%),肠道组织出现不同等级损伤,肠上皮完整性遭到破坏,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多(1.9%±1.1%比7.6%±2.6%,P<0.05),肠道通透性增加(1.53±0.80比14.32±1.2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EC组CD86蛋白表达上升(1.0±0.01比1.5±0.10,P<0.05),CD206蛋白表达下降(1.0±0.01比0.6±0.05,P<0.05);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NEC组CD68^(+)CD86^(+)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1.90%±0.19%比10.20%±0.38%,P<0.05),CD68^(+)CD206^(+)M2型巨噬细胞比例减少(5.8%±0.33%比3.7%±0.56%,P<0.05),促炎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6、IL-12的mRNA(分别为1.00±0.05比1.80±0.17,1.00±0.13比2.00±0.58,和1.00±0.05比1.40±0.22,P<0.05)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抗炎因子IL-10的mRNA(1.00±0.22比0.00±0.01,P<0.05)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巨噬细胞向促炎型M1型极化在NEC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陶佳鑫 毛靖 苏艳伟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抗炎因子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阶段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阶段,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55名全日制本科护生,并向其发放护生专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得分为(61.1±9.7)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职业满意度、职业选择标准护生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所在地(P <0.05)。结论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水平一般、波动大和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教育者需从多方面稳定并提升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程诗瑶 苏艳伟 周茜 王紫嫣 黄晶晶 刘诗雅 翟安芪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中药方剂“肠粘连方”治疗新生儿肠道疾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价中药方剂“肠粘连方”在新生儿肠道疾病的外科及保守治疗中的作用,并讨论此方剂治疗新生儿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1例新生儿肠道疾病患儿。其中30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肠梗阻(手术组),14例为中药组,除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外,加服中药方剂“肠粘连方”治疗,余16例予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11例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未手术组),入院时均出现呕吐、腹胀,喂养后反复便血、炎症指标上升,但无手术指征,其中5例加服中药治疗,为中药组,6例予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分析患儿口服中药后,肠梗阻症状及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组:中药组、对照组肠梗阻后至全量喂养时间分别为(10.6±0.7)d和(12.8±0.6)d,中药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2.23,P=0.03);中药组及对照组二次手术率分别为7.1%(1/14)和25%(4/16),病死率分别为7.1%(1/14)和18.8%(3/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见(P>0.05)。未手术组:中药组患儿经反复禁食、抗炎治疗无效,停止给予或降级给予抗生素后,炎症指标上升,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肠穿孔、大量便血或腹膜炎体征,加服中药方剂后症状均逐渐好转,大便隐血均转为阴性,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服用中药后全量喂养时间为(17.4±2.5)d;对照组中2例经常规治疗好转出院,全量喂养时间为(29.5±0.5)d,2例出现肠穿孔予手术治疗,其余2例死亡。结论中药方剂“肠粘连方”不仅对新生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疗效,而且对新生儿早期NEC也是安全有效的。 魏楠楠 苏艳伟 容志惠 陈玲 蔡保欢 魏明发 冯杰雄 赵小利 王果 杨继鑫关键词: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