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巧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酶对淀粉的协同作用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研究了不同α-淀粉酶和同一糖化酶的协同作用水解淀粉的动力学。在实验中,依据酶水解的还原糖出糖效果,对双酶协同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底物浓度相同时,不同的α-淀粉酶于各自最佳条件下所反应产生的结果均与数学模型拟合基本吻合。
- 吕巧玲张兴谢逸萍马代夫辛婷蒋七熳付彦凯
- 关键词:Α-淀粉酶糖化酶动力学还原糖
- 影响稻草降解及其产纤维素酶的几个关键性因素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考察了外加碳源、稻草不同部位、稻草预处理等对一株康宁木霉固态发酵稻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麸皮相比,添加淀粉能使产酶高峰期提前1d。12%的淀粉添加量为最适添加量,而添加不同的淀粉对产酶也有一定的影响,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配比为2∶1时产酶为最大。将稻草分为叶、茎、穗3个组分,考察了各组分对降解及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组分发酵产酶酶活、失重率、纤维素分解率最高。相对于未预处理的稻草,经水抽提后的稻草其FPA酶活降低了85%,而经乙醇抽提后的稻草其FPA酶活降低了19%。
- 辛婷张兴谢逸萍吕巧玲葛义杰马代夫王慧
- 关键词: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淀粉
-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液化糖化的影响研究
- 2009年
- 通过对不同干燥条件下同一品种甘薯和同一干燥条件下不同品种甘薯的液化糖化过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的品质特性及其液化和糖化过程中的碘液显色反应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
- 吕巧玲张兴谢逸萍马代夫辛婷王坤葛义杰
- 关键词:甘薯液化糖化还原糖
- 矿井排水污泥处置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矿井排水污泥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潜在资源。分析了矿井污泥的来源及其成分,对比了国内外主要的污泥处置技术并制定了适合矿井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案,得出矿井污泥预干燥再流化床焚烧的工艺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达到矿井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
- 刘振荣宋正昶吕巧玲刘方李坚
- 关键词:污泥处置流化床焚烧资源化利用
- 毛状根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7年
- 近30年来利用毛状根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毛状根商业化生产还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对毛状根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机制了解得还不细致。本文讨论了物理、化学因素对毛状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机制,提高毛状根合成代谢物产量的调控技术,以及生物反应器中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虽然借助于代谢工程将使得毛状根大量表达次生代谢产物成为可能,但由于毛状根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深入研究相应的反应器并提高传质效率将为毛状根法工业化提供可靠依据。
- 张兴刘晓娟吕巧玲辛婷王少丽
- 关键词:发根农杆菌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反应器
- Taguchi法研究营养因素对硫杆菌产硫酸的影响
- 2008年
- 采用Taguchi方法考察了培养基成分对氧化亚铁硫杆菌代谢单质硫产生硫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质硫对氧化亚铁硫杆菌产硫酸的影响最显著,(NH4)2SO4和MgSO4的影响次之,KH2PO4的影响较小,微量元素的影响可以忽略。试验结果验证了Taguchi方法的有效性。对氧化亚铁硫杆菌代谢单质硫产生硫酸过程动态研究发现,吸附菌量在培养初期呈对数期生长,然后不呈持续增加趋势;而游离菌量在达到停滞期前则不断增加,且硫酸产量与游离菌量间存在正向关联。
- 张兴谢逸萍吕巧玲辛婷葛义杰
-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硫酸单质硫
- 氧化亚铁硫杆菌在单质硫表面吸附氧化行为
- 2009年
- 以单质硫为惟一能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进行了12 d的浸出实验,测定了菌量和硫酸量.考察了最初24 h内菌量、亚硫酸盐量.结果表明:培养第5 d后吸附态菌量达到最大值,而游离态菌在第4 d才出现生长,第9 d后该菌量达到最大值.菌体在单质硫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方程,且pH在3.0-6.0范围变化对菌体吸附量影响较小.在无菌条件下,亚硫酸氢钠的消除为零级反应;在有菌条件下,随初始pH提高,亚硫酸氢钠的消除量增加.在相同pH条件下,游离态菌对亚硫酸氢钠消除量大于吸附态菌.
- 张兴吕巧玲辛婷葛义杰陶秀祥
-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亚硫酸盐单质硫
- 微生物起泡剂及其煤泥浮选应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分离一株能产生微生物起泡剂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考察了该菌株产生起泡剂的特性、起泡剂的成分以及起泡剂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添加还原糖为20g/L,在第3d起泡剂达最高量。通过薄层层析分析,表明该起泡剂为脂肽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起泡稳定性。通过微生物起泡剂进行煤泥浮选实验,其浮选效果与杂醇油相当。
- 张兴高明侠葛义杰辛婷吕巧玲王楠
- 关键词:起泡剂浮选煤泥假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