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逸萍

作品数:157 被引量:1,073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8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4篇甘薯
  • 30篇线虫
  • 29篇茎线虫
  • 23篇线虫病
  • 23篇茎线虫病
  • 20篇抗性
  • 16篇药剂
  • 15篇甘薯茎线虫
  • 14篇淀粉
  • 14篇抗性鉴定
  • 14篇斑病
  • 12篇抗病
  • 12篇黑斑
  • 11篇选育
  • 10篇毒病
  • 10篇抗性鉴定方法
  • 10篇甘薯病毒
  • 10篇病毒
  • 10篇病毒病
  • 8篇生物学

机构

  • 71篇江苏徐州甘薯...
  • 53篇江苏徐淮地区...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徐州师范大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徐州市农业科...
  • 3篇宁波市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徐州甘薯研究...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154篇谢逸萍
  • 96篇孙厚俊
  • 70篇张成玲
  • 70篇杨冬静
  • 61篇赵永强
  • 51篇徐振
  • 49篇马代夫
  • 41篇李洪民
  • 39篇李秀英
  • 34篇李强
  • 28篇王欣
  • 15篇曹清河
  • 11篇马飞
  • 11篇唐忠厚
  • 10篇邢继英
  • 7篇唐君
  • 7篇陈晓宇
  • 7篇陈晓宇
  • 7篇后猛
  • 6篇张允刚

传媒

  • 20篇江西农业学报
  • 18篇江苏农业科学
  • 14篇西南农业学报
  • 12篇江苏农业学报
  • 6篇江苏师范大学...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5篇广西农学报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杂粮作物
  • 3篇金陵科技学院...
  • 3篇全国甘薯育种...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杂草学报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中国酿造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7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徐淮地区7个甘薯茎线虫群体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5
2021年
从江苏省徐淮地区7个采集地的甘薯块根中分离到7个甘薯茎线虫群体,通过形态学鉴定,其特征与已报道的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群体JSXZ为B(L)型,其余6个分离群体均为A(S)型腐烂茎线虫。结合ITS-5.8S-ITS2区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进一步表明,所获序列与腐烂茎线虫相似性最高,且各分离群体与徐淮地区已报道的相同基因型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群体JSXZ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型、B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型、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和C型亲缘关系更近,所以群体JSXZ被鉴定为C型腐烂茎线虫;群体JSWJ、JSYJ、JSGS、JSHW、JSLQ和JSNG与A型腐烂茎线虫群体聚为1个分支,均为A型腐烂茎线虫,且与其他基因型区分明显。危害徐淮地区甘薯的腐烂茎线虫亲缘关系近,基因型种类多,存在A型、B型和C型,其中A型腐烂茎线虫为优势群体。
陈晶伟马居奎张成玲杨冬静唐伟谢逸萍孙厚俊
关键词:甘薯腐烂茎线虫系统发育树
6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甘薯根腐病菌对中生菌素、四霉素和乙蒜素的敏感性较高,EC50和EC90较低,其EC50和EC90分别为423.8004、287.04564、41.0421 mg/L和2604.89253、294.10576、115.3419 mg/L。根据供试杀菌剂的有效成分含量推测,认为四霉素和中生菌素在甘薯根腐病防治中具有较高的潜力。
赵永强孙厚俊陈晓宇邢继英谢逸萍
关键词:甘薯根腐病毒力测定
不同培养基对甘薯干腐病菌产孢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明确甘薯干腐病病原物腐皮镰刀菌的产孢条件,采用马铃薯蔗糖和改良的绿豆汁培养基进行摇培,结果表明:25℃摇培条件下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摇培产孢数量远远多于4种绿豆汁培养基,而随着绿豆添加量的增加,产孢量也随之增加;此外,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产生的孢子都是大小均匀形态整齐的镰刀状孢子,而4种不同绿豆添加量的培养基产生的孢子有小型分生孢子,也有大型镰刀状孢子。研究明确了该病原菌的产孢条件,为甘薯干腐病抗病鉴定和室内药剂筛选中孢子萌发抑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杨冬静孙厚俊张成玲徐振谢逸萍
关键词:产孢
甘薯病毒复合体(SPVD)嫁接对不同品种甘薯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明确SPVD造成甘薯减产的机理与薯苗内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病毒嫁接方法对6种甘薯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嫁接SPVD病毒后各参试甘薯品种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徐紫3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叶绿素降低对甘薯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甘薯品种徐050801处理组与对照组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对SPVD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徐振赵永强孙厚俊谢逸萍
关键词:甘薯病毒病叶绿素含量
甘薯紫纹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对甘薯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钾,pH为10,菌落直径分别为9.50,8.04,7.52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7.54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甘薯紫纹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甘薯紫纹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97.6%甲基立枯磷和97%氟酰胺效果最佳,EC50值分别为0.28和0.45;87.6%拌种灵的抑制作用其次,EC50值为5.50;96.3%苯醚甲环唑和97%甲基托布津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值分别为17.32和19.12。
杨冬静孙厚俊赵永强徐振谢逸萍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甘薯茎线虫主要侵入途径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明确甘薯茎线虫造成甘薯严重减产的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分析了茎线虫侵入甘薯的主要途径。[结果]苗期茎线虫主要从薯苗基部伤口侵入。在地下部无伤口条件下,薯苗1 g组织内茎线虫数量仅为9.2头,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165.2头。薯块表皮对抵御茎线虫侵入具有重要作用,且不同品种薯块表皮对茎线虫的侵入抗性水平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压茎处理组薯拐及薯块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埋茎处理组。与传统的埋茎处理组相比,通过压茎法种植的薯苗由于地下部没有伤口存在,平均10株薯苗产量增加56.1%,结薯数增加115.8%。[结论]封闭薯苗基部伤口是防治茎线虫病的关键。
徐振孙厚俊杨冬静张成玲赵永强谢逸萍
关键词:甘薯茎线虫
不同酶对淀粉的协同作用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不同α-淀粉酶和同一糖化酶的协同作用水解淀粉的动力学。在实验中,依据酶水解的还原糖出糖效果,对双酶协同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底物浓度相同时,不同的α-淀粉酶于各自最佳条件下所反应产生的结果均与数学模型拟合基本吻合。
吕巧玲张兴谢逸萍马代夫辛婷蒋七熳付彦凯
关键词:Α-淀粉酶糖化酶动力学还原糖
甘薯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被引量:9
2013年
本试验对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pH 9,菌落直径分别为4.28,3.96,5.10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5.01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或58℃、5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96.3%苯醚甲环唑抑制作用最佳,EC50值为2.52;其次为97%甲基托布津,EC50值为7.21;97.6%甲基立枯磷和97%氟酰胺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值分别为454.08和425.99。
杨冬静孙厚俊赵永强徐振张成玲谢逸萍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永强杨冬静孙厚俊徐振张成玲谢逸萍
甘薯卷叶病毒复制相关蛋白部分基因克隆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明确甘薯卷叶病毒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其变异,从江苏省徐州市表现卷叶、黄化等症状的甘薯上获得5个分离物(SPLCV1-1、SPLCV2-2、SPLCV3-1、SPLCV3-2、SPLCV4-1),利用PCR方法扩增克隆了这5个分离物的AC1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到的5个分离物基因序列均为452个碱基,核苷酸序列一致率较高,为91.8%~99.8%,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94.0%~100.0%,且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集中在143~166位点。在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SPLCV分离物分为2个组,其中组Ⅰ包括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美国及中国的部分分离物,本研究所得到的4个分离物也位于该组中,其中SPLCV2-2、SPLCV3-1和本研究室2012年得到的江苏省邳州港上分离物SPLCV5-1聚为一簇;组Ⅱ分离物均为中国分离物,且本研究得到的分离物SPLCV3-2也位于该组中。
张成玲赵永强孙厚俊杨冬静徐振谢逸萍
关键词:克隆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