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彬

作品数:10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玉米
  • 4篇调节剂
  • 4篇大豆
  • 3篇倒伏
  • 3篇乙烯利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生长
  • 3篇植物生长调节
  • 3篇植物生长调节...
  • 3篇生长调节剂
  • 3篇抗倒
  • 3篇抗倒伏
  • 3篇激动素
  • 2篇性状
  • 2篇淹水
  • 2篇淹水胁迫
  • 2篇水胁迫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机构

  • 10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榆林学院

作者

  • 10篇刘文彬
  • 9篇冯乃杰
  • 8篇张洪鹏
  • 7篇郑殿峰
  • 7篇李东
  • 6篇张盼盼
  • 5篇赵晶晶
  • 4篇王畅
  • 4篇徐延辉
  • 3篇何天明
  • 3篇李冰
  • 1篇崔洪秋
  • 1篇张兰庆
  • 1篇孙福东
  • 1篇刘春娟
  • 1篇马爽
  • 1篇刘洋
  • 1篇于奇
  • 1篇张敬禹
  • 1篇陈豪

传媒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为明确烯效唑在减轻大豆淹水胁迫伤害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三节期(V3)叶面喷施50mg/L烯效唑,之后进行淹水胁迫,于三节期(V3)、淹水3d(V3-3d)、淹水5d(V3-5d)以及恢复正常水分条件后(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分析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期间(V3-3d^V3-5d),垦丰16叶片光合特性各指标的降低幅度高于垦丰14;恢复正常水分处理后,垦丰14较垦丰16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与喷施清水进行对比,喷施烯效唑能提高淹水胁迫期间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并且在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后,已喷施烯效唑的大豆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淹水胁迫条件下喷施烯效唑处理使垦丰14的单株产量较正常水分、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高105.81%、28.17%,使垦丰16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0.16%、23.93%。说明喷施烯效唑可有效改善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从而增加其单株产量,且不同品种对烯效唑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
张洪鹏张盼盼李冰李东刘文彬冯乃杰郑殿峰
关键词:大豆烯效唑淹水胁迫光合特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籽粒形态及鲜重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籽粒形态及鲜重产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及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玉米9叶期分别喷施矮丰(AF,50 mg/L)、烯效唑(S3307,50 mg/L)、乙烯利(ETH,400 mg/L)、激动素(KT,10 mg/L)及激动素和烯效唑的混剂(H,30 mg/L),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药后第17 d开始取样,以后每隔9 d取1次样,分别测定玉米穗鲜重及籽粒鲜重、体积和干重,计算籽粒水含率、鲜比重和单粒重,成熟期进行产量及穗部形态测定。【结果】喷药后第17和26 d,各调节剂处理穗鲜重较CK增加11.68%~26.47%和10.13%~22.94%,籽粒百粒鲜重比CK增加16.21%~24.31%和11.60%~17.40%,籽粒百粒体积比CK增加20.00%~50.00%和12.00%~30.00%,籽粒百粒干重比CK增加32.44%~53.87%和6.28%~10.4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喷药后第35和44 d,各调节剂处理穗鲜重及籽粒形态指标基本高于CK,且第44 d时籽粒水含率比CK显著降低5.49%~24.15%。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穗行数、单粒重和鲜重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各调节剂处理籽粒鲜重产量较CK增加0.47%~9.72%。【结论】玉米9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加其穗鲜重及籽粒鲜重、干重和体积,降低籽粒水含率,进而提高玉米鲜重产量,其中以喷施ETH和S3307的调控效果较佳。
李东郑殿峰冯乃杰赵晶晶张盼盼刘文彬张洪鹏徐延辉王畅
关键词:玉米植物生长调节剂籽粒形态
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被引量:13
2017年
为合理利用绿豆种质资源,本研究以55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其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57%~47.19%,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将10个农艺性状简化为结荚数因子、高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生育期因子5个独立的主因子,该5个主因子可以反映原始信息的86.340%。经综合得分排序,评选出10份性状优良的绿豆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将55份种质资源的10个数量性状分为3大类,类群I、类群II、类群III分别包括22份、7份、26份材料。结合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认为,在黑龙江绿豆生产中,‘安绿8号’、‘佳木斯黄绿豆’、‘冀绿1号’可作为品种选育的改良亲本,也可大面积种植利用。
张盼盼张洪鹏张敬禹陈豪李冰刘文彬冯乃杰郑殿峰
关键词:绿豆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不同时期喷施激动素和乙烯利对玉米抗倒伏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试验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九三农垦管局进行,选用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5、7和9全展展叶期,叶面喷施促进型调节剂施激动素(KT)和延缓型调节剂乙烯利(ETH),以喷施清水为对照...
刘文彬
关键词:玉米激动素乙烯利抗倒伏性
文献传递
两种调节剂对玉米抗倒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探明激动素(KT)和乙烯利(ETH)在德美亚2号玉米品种9展叶期喷施对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用清水为对照(CK),测定茎秆形态、力学性能、纤维素、木质素和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KT和ETH喷施后倒伏率比CK均降低6.25%,KT处理后基部节间长度、穗位高和株高与CK无显著性差异,ETH处理比CK显著降低株高10.72%。KT增加基部节间直径、折断力度,显著增加纤维素含量,降低了木质素含量,喷施后第11、21、31 d显著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OD)活性。ETH对基部第6、7、8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比CK显著增加。ETH处理与CK相比,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IAAO和POD活性增加。处理与对照木质素含量大小关系顺序为ETH>CK>KT。KT和ETH处理产量分别比CK增加19.98%和9.44%。KT和ETH处理降低倒伏率提高抗倒伏能力,且增加产量。
刘文彬冯乃杰李东张洪鹏何天明赵晶晶王畅徐延辉
关键词:激动素乙烯利抗倒伏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为研究烯效唑对大豆淹水胁迫的缓解作用,以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垦丰14(耐涝品种)和垦丰16(涝渍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始花期叶面喷施烯效唑,喷药5d后进行淹水胁迫,5d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调查各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抑制大豆生长,降低大豆株高,增加茎基部茎粗,减少植株叶片、叶柄、茎、根等各部位干物质重的积累;涝渍导致大豆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喷施烯效唑处理能有效缓解淹水胁迫下植物干物质的降低;显著提高大豆体内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诱导叶片中脯氨酸增加,提高根系中脯氨酸含量,增加根系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积累,为提高大豆耐涝性和恢复正常水分后产量积累提供保障。
张洪鹏张盼盼张盼盼李冰李东刘文彬冯乃杰
关键词:大豆淹水胁迫烯效唑生理特性
乙烯利和激动素对玉米茎秆抗倒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在5、7、9展叶期分别喷施乙烯利(ETH)和激动素(KT),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灌浆期基部茎秆形态、力学、化学组分及成熟后的倒伏率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德美亚1号’5展叶期喷施KT,节间直径显著增加21.11%,节间密度增加13.23%;与对照相比,‘德美亚2号’7展叶期喷施ETH,使基部节间总长度显著降低14.41%,节间直径显著增加10.70%,节间密度显著增加15.46%。‘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7展叶期喷施ETH,分别与对照相比,折断力显著增加26.04%和16.77%,穿刺强度显著增加22.77%和14.62%。‘德美亚2号’9展叶期喷施ETH,节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化学组分总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25.49%。KT对两个品种茎秆力学影响表现不同,ETH对两个品种茎秆力学调控效果优于KT处理。两种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两种玉米收获期的倒伏率。节间直径与折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5**),节间化学组分总含量和节间直径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两个品种9展叶期喷施KT,产量比对照极显著增加22.24%和19.98%,喷施ETH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上,KT于两个品种9展叶期喷施可显著增加产量,ETH于两个品种7展叶期喷施对抗倒伏性调控效果较好。
刘文彬冯乃杰张盼盼李东张洪鹏何天明赵晶晶徐延辉王畅
关键词:乙烯利激动素玉米茎秆形态抗倒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以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于7展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动素和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调节剂对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喷施调节剂后第30-39 d,两个处理均显著增加子粒的鲜重、干重、体积和可溶性糖含量。喷药后第48 d,不同品种子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量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德美亚1号激动素处理和德美亚2号烯效唑处理的调控效果较好。喷药后第30-48 d,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两个品种子粒转化酶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间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改善子粒的形态,加快子粒的新陈代谢,扩充子粒库容量,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李东赵晶晶郑殿峰冯乃杰刘文彬张洪鹏徐延辉王畅于奇梁晓艳
关键词:玉米植物生长调节剂子粒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根系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根系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找到大豆根系生长中关键的时间点和空间位置。以亚有限型品种合丰50和无限型品种合丰55为材料,采用自制的两种栽培装置,于六节期(V6)、盛花期(R2)、盛荚期(R4)、始粒期(R5)、鼓粒期(R6)、成熟初期(R7)分段分层取样,分析大豆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系干物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两个大豆品种根系的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总体上呈现出单峰增长趋势,峰值均出现在R4至R6期。根系干重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在垂直方向总体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水平方向上随着与主茎距离的增加而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并于垂直0-20cm和水平0-5cm的土层中达到最大值,其中垂直0-20cm土层根系的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和干质量密度在各生育时期分别占整体根系各指标的49.05%-66.09%、52.07%-66.66%、56.74%-69.73%和79.14%-84.82%;水平0-5cm土层根系的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和干质量密度分别占整体根系各指标的28.79%-41.68%、41.12%-59.24%、58.44%-76.64%和88.85%-94.02%。与合丰55相比,合丰50根系较发达、体积庞大、干物质积累多。在大豆高产品种选育中可以把R4-R6期内的根系各项指标作为参考依据。
龚屾张盼盼冯乃杰郑殿峰李东张洪鹏刘文彬刘洋
关键词:大豆根系干物质
S3307和DTA-6对大豆碳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碳代谢的影响。以大豆嫩丰18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结果表明,两处理在喷药后35-56d增加了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喷药后7d、21d、35d、42d和56d增加了叶片中蔗糖含量,在喷药后7d、21d、28d、42d和56d提高了叶片中淀粉含量,其中S3307处理调控效果较好;在喷药后35d两处理降低了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其中S3307处理在喷药后42~49d提高了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DTA-6处理在喷药后42~49d降低了籽粒中淀粉含量。两处理均能够获得协调的源库关系,增加了籽粒库容量,并最终提高了大豆产量。
王宝生孙福东冯乃杰郑殿峰刘春娟崔洪秋赵晶晶何天明马爽刘文彬张兰庆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豆碳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