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乃杰

作品数:183 被引量:1,103H指数:18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6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2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9篇大豆
  • 48篇调节剂
  • 48篇植物
  • 41篇植物生长
  • 40篇生长调节剂
  • 36篇植物生长调节
  • 36篇植物生长调节...
  • 24篇烯效唑
  • 17篇叶片
  • 17篇玉米
  • 17篇光合特性
  • 16篇胁迫
  • 15篇DTA-6
  • 13篇根系
  • 12篇幼苗
  • 12篇种衣剂
  • 12篇马铃薯
  • 10篇化控
  • 9篇籽粒
  • 8篇叶面

机构

  • 181篇黑龙江八一农...
  • 2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9篇黑龙江省农业...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科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垦...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林副...
  • 2篇北大荒垦丰种...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83篇冯乃杰
  • 152篇郑殿峰
  • 50篇杜吉到
  • 32篇梁喜龙
  • 21篇张玉先
  • 16篇张盼盼
  • 16篇刘春娟
  • 16篇赵晶晶
  • 15篇丁希武
  • 13篇刘涛
  • 13篇项洪涛
  • 13篇韩毅强
  • 13篇孙福东
  • 12篇王畅
  • 12篇张洪鹏
  • 11篇张晓艳
  • 11篇李东
  • 10篇赵黎明
  • 10篇何天明
  • 10篇梁晓艳

传媒

  • 3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4篇大豆科学
  • 12篇中国油料作物...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黑龙江农业科...
  • 4篇作物杂志
  • 4篇作物学报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马铃薯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7篇2021
  • 14篇2020
  • 17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19篇2016
  • 1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13篇2010
  • 12篇2009
  • 16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寒地豌豆种植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以"英国大粒豌豆"和"坝莜8号"燕麦为试验材料,通过豌豆种植方式、施肥、播种密度以及与燕麦混播4个方面,研究了寒地豌豆的种植技术。结果表明:豌豆清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比豌豆与燕麦混播比例5:3、7:2、1:1增加了64.76%、70.72%、80.41%;150 kg·hm^(-2)豆类专用肥处理的籽粒产量要比75 kg·hm^(-2)和225 kg·hm^(-2)处理高出10.84%和29.92%;株距5 cm处理的籽粒产量比7 cm和10 cm分别提高了18.89%和32.81%;垄上双行处理的籽粒产量比平作、垄上四行和垄上三行播种分别提高了50.53%、26.80%和7.95%。综合分析表明:豌豆单种(CK1W)、施150 kg·hm^(-2)豆类专用肥(F2)、30万株·hm^(-2)播种密度(M1)、垄上双行(Z4)这4种处理方式显著提高了豌豆的籽粒产量。
刘欣雨郑殿峰冯乃杰赵晶晶张盼盼何天明王畅徐延辉齐德强
关键词:豌豆播种密度施肥混播籽粒产量
烯效唑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及保护性酶系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烯效唑是一种延缓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够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减慢细胞伸长速度。为探讨烯效唑在大豆上的作用效果,以垦农四号大豆为材料,用发芽盒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了大豆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应用25~200mg·mL-1浓度范围的烯效唑浸种可降低大豆发芽势,但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随着烯效唑浓度升高,根鲜/干重降低;主/侧根粗增加;根长/体积减小,侧根数减少;在50mg·mL-1浓度范围内,随着烯效唑浓度升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降低。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烯效唑能够矮化大豆植株生长,提高保护性酶的活性,增强大豆植株的抵抗逆境的能力。
宋胜冯乃杰郑殿峰
关键词:烯效唑大豆浸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大豆品种脱落率及酶活性指标的影响。以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两种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结果表明:DTA-6有效降低了5个大豆品种的落花率;S3307降低了嫩丰18、绥农28、垦丰16和抗线6的落花率。DTA-6降低了嫩丰18、绥农28、垦丰16和抗线6的落荚率;S3307降低了合丰50和绥农28的落荚率。两处理总体上降低了大豆脱落花荚的MDA含量,提高了POD含量,因品种特性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除绥农28外,两种调节剂均提高了大豆产量。
董卓郑殿峰孙福东崔洪秋刘春娟冯乃杰
关键词:大豆酶活性
一种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物
一种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豆增油调节剂提高大豆含油量百分点低的难题。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组分,6-苄氨基嘌呤1.0克/100m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0.5克/100ml及6%的亚硫酸1...
张玉先杜吉到郑殿峰冯乃杰丁希武梁喜龙
文献传递
黄腐酸和AM真菌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盆栽试验,在水分胁迫下分别对中江1号玉米幼苗进行AM真菌接种和黄腐酸(FA)喷施处理,通过测定其茎粗、根体积、叶面积、鲜质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来反映AM真菌和黄腐酸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单独FA处理(100、300、500、700 mg/L FA),玉米幼苗的鲜质量、第3真叶叶面积、茎粗、根体积、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比不施用FA对照分别平均增加了8.1%、7.7%、7.9%、8.2%、6.7%和8.5%,其中300 mg/L FA处理增加最大;单独FA处理(100、300、500、700 mg/L FA),玉米幼苗的MDA平均比不施用FA对照减少了8.5%,同样300 mg/L FA处理MDA含量最小,比不施用FA对照减少16.3%。干旱胁迫和FA处理下,接种AM真菌处理比未接种AM真菌对照的鲜质量、叶面积、茎粗、根体积、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平均增加了16.2%、15.1%、16.6%、15.8%、15.5%和17.3%,其中300 mg/L FA处理时增加最大,分别比未接种AM真菌和不施用FA对照增加23.8%、20.9%、22.8%、24.0%、26.5%和23.0%;而接种AM真菌处理比未接种AM真菌对照的MDA平均下降了17.4%,同样300 mg/L FA处理时下降最多,比未接种AM真菌对照下降了25.5%。说明在水分胁迫下,300 mg/L FA处理配合接种AM真菌能明显增强玉米幼苗抗旱性。
沈浜凯肖龙云冯乃杰陈贞锦
关键词:玉米黄腐酸AM真菌抗旱性
S3307对始花期和始粒期淹水绿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淹水胁迫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探究提高绿豆耐淹性的机制对绿豆抗涝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2017-2018年以耐淹性不同的绿豆品种绿丰2号和绿丰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探究了烯效唑(S3307)对淹水胁迫下绿豆叶片生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淹水胁迫下,绿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及光合特性参数均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始花期(R1期)淹水胁迫下绿豆的减产率为24.70%~33.63%,始粒期(R5期)减产率为18.07%~28.87%。2个绿豆品种均表现为R1期受淹水胁迫危害程度大于R5期,绿丰2号耐淹性强于绿丰5号。喷施S3307后显著提高淹水胁迫下绿豆叶片的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并显著降低了MDA含量。绿豆在R1期淹水胁迫下的缓解率为28.91%~52.34%,R5期缓解率为13.77%~27.36%。表明叶面喷施S3307可有效提高淹水胁迫下绿豆叶片的生理功能及光合能力,进而降低减产幅度,但不同淹水时期和绿豆品种对S3307的调控响应存在差异。
于奇冯乃杰王诗雅左官强郑殿峰
关键词:绿豆淹水胁迫光合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荚的生理代谢及GmAC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荚是为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提供同化物的暂存源器官。大豆荚脱落率高是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化学控制技术提高大豆产量的内在机制,通过研究叶面喷施2种调节剂对大豆荚生理代谢及离区脱落纤维素酶基因(Gm AC)表达的影响,为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抗线6号(Glycine max)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60 mg·L^(-1)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50 mg·L^(-1)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于喷药后35、42、49和56 d选取处理和对照中的大豆豆荚,测定荚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脱落纤维素酶(AC)等生理指标。喷药后第5天用剪刀剥取同一处理大豆荚基部与茎相连离层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定脱落纤维素酶基因(Gm AC)的表达量。【结果】除喷DTA-6后35 d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外,其余取样时期DTA-6和S3307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荚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喷药后35—49 d,DTA-6和S3307处理荚皮中蔗糖含量低于对照,而在喷药后56 d高于对照。除喷S3307后42 d处理的淀粉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时期DTA-6和S3307处理均增加了荚皮中淀粉含量。在喷药后35、49和56 d DTA-6和S3307处理降低了荚皮中MDA含量。在喷药后35、42和56 d DTA-6和S3307处理提高了荚皮中POD活性。S3307处理在喷药后35、49和56 d降低了荚皮中AC活性,DTA-6处理在喷药后42—49 d降低了荚皮中AC活性。DTA-6处理下调了大豆离区Gm AC的表达量,而S3307处理大豆离区Gm AC的表达量上调。DTA-6和S3307处理均有效地改善了大豆单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性状,2012年和2013年产量分别比对照高6.23%、1.41%和4.83%、5.30%。【结论】DTA-6和S3307处理有利于大豆荚皮中同化物的转运和积累,提高保护酶活性,减少膜脂质过氧化产
孙福东冯乃杰郑殿峰崔洪秋刘春娟何天明赵晶晶
关键词:大豆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代谢基因表达
叶面喷施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选用当地主栽品种大西洋和抗疫白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显著提高了块茎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还原糖含量;增加了大西洋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降低了淀粉含量和干重;抗疫白块茎中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和干重升高。对于马铃薯商品性状来说,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增加了马铃薯的单株薯重和单薯薯重,对单株薯数的调控效果不显著。对产量而言,大西洋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30%和16.29%,抗疫白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18%和12.85%。
赵晶晶冯乃杰郑殿峰杨庆东李东孙福东刘春娟何天明刘涛
关键词:马铃薯调节剂微量元素
关于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结业考试的缜密探究与实践被引量:3
2010年
专业基础课是一类介于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过渡性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合理的考评体系对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类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起到不可或缺的监督和检验作用。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专业基础课程应该采取的考评体系及环节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初步实践,并对今后的改革趋势作了展望,以期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有效激发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梁喜龙方淑梅孙明洋冯乃杰张美萍贝丽霞
关键词:高校专业基础课考试改革
硫酸锰浸种处理对马铃薯萌发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克新13"马铃薯为试材,利用硫酸锰溶液浸种处理,通过测定种薯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以及马铃薯芽粗和芽干重的变化,研究硫酸锰对马铃薯萌发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适量硫酸锰(0.09%)浸种处理通过促进淀粉分解,提高还原糖和蔗糖含量,促进幼芽增粗和干物质积累,进而增强芽势。
马光恕廉华王彦宏郑殿峰冯乃杰宫占元
关键词:马铃薯硫酸锰萌发效应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