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翱
作品数:
1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孙志远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倪玲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陈谦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卢光明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动脉
1篇
血管
1篇
血管成像
1篇
血管造影
1篇
血管造影术
1篇
造影
1篇
造影术
1篇
双源CT血管...
1篇
随访
1篇
腔内
1篇
腔内隔绝
1篇
腔内隔绝术
1篇
主动脉
1篇
主动脉夹层
1篇
主动脉夹层腔...
1篇
夹层
1篇
并发
1篇
并发症
机构
1篇
南京军区南京...
1篇
双流县第一人...
作者
1篇
卢光明
1篇
陈谦
1篇
倪玲
1篇
孙志远
1篇
杨翱
传媒
1篇
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1篇
2014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双源CT血管成像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9.05岁。所有患者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均在SyngoMMWP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种后处理技术。22例患者的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和术后双源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重点观察和分析了支架的位置、支架有无内漏、重要分支血管的通畅程度及真假腔情况。结果40例均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个数、对假腔的封闭情况。真、假腔内径在手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支架内漏8例.发生逆行性夹层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57支腹部分支及髂总动脉受累.其中腔内隔绝术后23支受累血管真腔管径不同程度扩大,假腔管径变小,34支变化不明显.3支无名动脉受累.腔内隔绝术后修复。双源CT血管成像与DSA资料对照分析,1例内漏DSA未能显示。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一种方便、快捷、无创的检查手段。综合原始及后处理资料,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应作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诊断并发症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杨翱
孙志远
陈谦
倪玲
卢光明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