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镜
  • 2篇胆管
  • 2篇超声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管系统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结石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扩张
  • 1篇药物预防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 1篇抑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源性
  • 1篇源性囊肿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方倩倩
  • 4篇陶莉
  • 3篇章礼久
  • 3篇胡祥鹏
  • 1篇周玉保
  • 1篇唐敏
  • 1篇王乔
  • 1篇刘珺
  • 1篇张道权
  • 1篇李玥
  • 1篇谢菁

传媒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声内镜与传统影像学在胆总管扩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4年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和传统影像学检查在不明原因胆总管(CBD)扩张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不明原因CBD扩张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传统影像学及EU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活检、穿刺、手术病理及至少12个月的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78例CBD扩张患者中,肿瘤患者(恶性组)与结石及炎性患者(良性组)的性别、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患者黄疸、体质量下降和胰管扩张多于良性组,而良性组患者腹痛、腹胀更为多见。EUS对CBD扩张病变诊断的灵敏度(97.1%)显著优于经腹超声(US,50%)、CT(70%)和MRI(50%)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EUS对CBD扩张病变的诊断特异性(86.0%)略优于US(57.1%)和CT(77.1%)。EUS对CBD扩张病变的诊断准确度(91.0%)显著优于US(54.5%)、CT(73.8%)和MRI(74.5%)。EUS对CBD扩张病变的诊断阴性预测值(97.4%)显著优于US(40.0%)、CT(75.0%)和MRI(73.7%)。[结论]EUS在CBD扩张病变中的诊断灵敏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US、CT及MRI等传统影像学检查,特异度略优于US和CT。对传统影像学诊断不明的CBD扩张患者,进一步选用EUS检查明确病因是合理的。
陶莉胡祥鹏谢菁徐帆方倩倩章礼久刘珺
关键词:胆总管扩张超声内镜
关于胆结石的那些事
2023年
胆结石是指胆囊、胆管内发生结石所致的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胆结石成因复杂,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一般认为胆汁的物理、化学因素改变,胆汁的淤积,以及胆管系统的感染是胆结石发病的主要因素。
方倩倩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系统胆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化学因素发病部位
周围神经损伤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
2023年
目的:通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建立一侧下肢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4周分别提取健侧(对照组)和术侧(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MTT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活性;同时取P3代细胞行成骨诱导分化,并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对比2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2组细胞CD90阳性,CD11b阴性;MTT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BMSCs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较迟进入平台期;成骨诱导分化后,实验组钙化结节、ALP活性的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可抑制BMSCs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刘然然方倩倩唐泽文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白光内镜联合纵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黏膜下浸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估白光内镜(WLE)、纵轴超声内镜(L-EUS)以及两者联合对早期胃癌(EGC)黏膜下(SM)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内镜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E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WLE、L-EUS检查。将WLE、L-EUS及病理诊断的浸润深度分为未侵及SM层(
周建梅王乔胡祥鹏张舒李慧陶莉方倩倩徐帆
关键词:早期胃癌
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或奥曲肽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和生长抑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的ERCP病例,调查其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病率及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和术后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的情况。所有病人分为包含吲哚美辛组(共三个亚组分别为单药吲哚美辛组、吲哚美辛+高剂量奥曲肽组,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无吲哚美辛组。结果 699例病人纳入研究。PEP发病率为9.7%(68/699),重症胰腺炎发病率为0.85%(6/699)。包含吲哚美辛组比无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病率明显降低(7.6%vs 13.8%,χ~2=6.882,P<0.01)。三个使用吲哚美辛亚组间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是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获得了最低的PEP发病率为3.6%(吲哚美辛+高剂量奥曲肽组为8.8%,单用吲哚美辛为11.1%)。结论该研究提示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但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分析。
唐敏陶莉方倩倩李玥张道权周玉保章礼久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药物预防
罕见腹膜后支气管囊肿1例
2023年
支气管囊肿属于先天性病变,是一种良性的囊性病变。通常发生在胸部,在腹膜后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困难,超声内镜的诊断优势越来越显著,最终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本文报道了1例超声内镜辅助诊断腹膜后支气管囊肿,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陶莉徐帆方倩倩胡祥鹏章礼久
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腹膜后间隙腔内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