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
-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病变可行性分析
- 方海明李玥王业流樊紫清谢菁章礼久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及三酰甘油对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及三酰甘油(TG)对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HLAP病人及5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TG水平分为TG增高组(TG<22.4 mmol/L)和TG极重度增高组(TG≥22.4 mmol/L),比较2组合并疾病和病情严重程度。结果:HLAP组的男性、合并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复发的比例高于BAP组(P<0.05~P<0.01),年龄小于BAP组(P<0.05);SAP所占比例及住院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P组的TG、血糖、总胆固醇和尿酸高于BAP组,血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低于B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增高组和TG极重度增高组发病年龄、合并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及复发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HLAP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P的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易合并肥胖、糖尿病、脂肪肝,且易复发;更易合并血钙降低。血清TG水平显著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李玥胡祥鹏章礼久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三酰甘油
- 肝功能检查对胆石症部位相关性研究
- 目的 研究各项检查指标包括肝功能、B超、MRCP、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预测价值,胆总管梗阻程度与肝功能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胆石症患者116例,其中胆总管结石患者55例,均通过ERC...
- 李玥章礼久方海明周玉保唐敏张道权
- 关键词:胆石症ERCPB超MRCP肝功能
- 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6年5月利用改良的圈套器完成ESD切除结直肠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和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进行ESD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并与HOOK刀完成ESD术进行比较。结果共20例病例24处入选并完成ESD术,其中16例病例共20处病灶均顺利完成改良的圈套器行ESD术(实验组),4例病灶采用传统HOOK刀完成ESD术(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病灶整块切除率100.0%(24/24);实验组息肉长径为1.2~4.0 cm,平均长径(2.4±0.9)cm,对照组息肉长径为1.5~3.0 cm,平均长径(2.2±0.6)cm;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5.0~120.0 min,平均时间(83.3±23.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5.0~80.0 min,平均时间(66.2±15.4)min,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耗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病理:结直肠腺瘤15例(其中3例腺瘤伴局部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增生性息肉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NETs 2例共4处病灶,间质瘤1例,两组中除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间质瘤全层切除术以外,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无1例术中、术后转外科治疗。结论改良的单圈套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ESD术切除巨大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拓展了圈套器在内镜切除术中的使用方法及适应证,但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手术。
- 方海明王业流李玥樊紫青章礼久
- 关键词:圈套器结直肠息肉黏膜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和反流后吞咽诱导的蠕动波指数在内镜阴性烧心患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NBI)和反流后吞咽诱导的蠕动波(PSPW)指数对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镜提示食管黏膜无破损且具有典型烧心症状患者,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问卷调查以及多通道24 h食管pH-阻抗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共纳入患者61例,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20例、反流高敏感(RH)9例、功能性烧心(FH)32例,比较三组反流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探讨远端MNBI和PSPW指数对FH的诊断价值。将61例患者分为PPI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29例),比较两组反流指标,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I疗效的因素。结果FH组远端MNBI和PSPW指数均高于RH组和NERD组(P<0.05),RH组远端MNBI高于NERD组(P<0.05)。使用远端MNBI及PSPW指数诊断FH,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和0.908;远端MNBI和PSPW指数的界值分别为1981.88Ω、15.25%;灵敏度分别为43.8%、78.1%,特异度均为1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I无效组远端MNBI的OR为1.003(P=0.011)。结论远端MNBI和PSPW指数可用于FH和RH的鉴别诊断,在内镜阴性烧心患者中远端MNBI是PPI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何静静李玥胡祥鹏宋莎莎路燕章礼久
- 关键词:烧心
- 三种内镜前评分系统对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评估的比较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三种内镜前评分系统AIMS65、Glasgow-Blachford(GBS)及Pre-Rockall在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病人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9例危险性AUGIB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诊断及治疗结局。以院内死亡或30 d内死亡、再出血为终点指标,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三种评分系统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299例危险性AUGIB病人,行紧急胃镜(0~12 h)的病人病死率高于行13~24 h和>24 h胃镜检查病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院内死亡/30 d内死亡率方面,AMIS65、Pre-Rocall、GBS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820、0.812、0.516,其中AMIS65最优,其次为Pre-Rocall,二种评分系统能力相当(P>0.05)。在预测院内/30 d内再出血方面,AMIS65、Pre-Rocall、GBS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729、0.676、0.511,其中AMIS65最优,其次为Pre-Rocall,二种评分系统能力相当(P>0.05)。在预测输血方面,AMIS65、Pre-Rocall、GBS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709、0.591、0.646,其中AMIS65最优,其次为GBS,二种评分系统能力相当(P>0.05)。结论:AIMS65、Pre-Rockall能准确预测病人死亡率及再出血率,适用于危险性AUGIB的内镜前风险评估。
- 李玥胡祥鹏章礼久
-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诊治进展被引量:9
- 2012年
- 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由Willmot和Robertson于1920年首先描述,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
- 李玥方海明章礼久
- 关键词: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 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或奥曲肽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和生长抑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的ERCP病例,调查其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病率及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和术后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的情况。所有病人分为包含吲哚美辛组(共三个亚组分别为单药吲哚美辛组、吲哚美辛+高剂量奥曲肽组,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无吲哚美辛组。结果 699例病人纳入研究。PEP发病率为9.7%(68/699),重症胰腺炎发病率为0.85%(6/699)。包含吲哚美辛组比无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病率明显降低(7.6%vs 13.8%,χ~2=6.882,P<0.01)。三个使用吲哚美辛亚组间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是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获得了最低的PEP发病率为3.6%(吲哚美辛+高剂量奥曲肽组为8.8%,单用吲哚美辛为11.1%)。结论该研究提示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但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分析。
- 唐敏陶莉方倩倩李玥张道权周玉保章礼久
-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药物预防
- 胆石症发病部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回顾性分析61例胆囊结石及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显示两组年龄、黄疸、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KP)与胆总管结石相关性最大,OR值分别为1.039、1.102和1.023。B超对胆囊结石敏感度为98.4%,对胆总管结石敏感度为64.1%;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为95.3%。
- 李玥方海明章礼久唐敏周玉保张道权
- 关键词:胆石症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28例小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指导SI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普外科及术后病理确诊的SIST病人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依据胃肠间质瘤(GIST)恶性潜能分级标准(改良的NIH标准)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度危险组与中低度危险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共28例SIST入选,男性占60.7%(17/28),女性占39.3%(11/28),平均年龄(50.8±14.9)岁,S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有:体检发现腹部包块7例,消化道出血7例,慢性腹痛9例,急性腹痛5例,以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多见。16例高度危险性(57.1%),12例中低度危险性(42.9%),高危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低度危险组出现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高于高度危险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对SIST的检出率不高,CT检出率高于B超。高危组CT检出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结论 SIST首发症状以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多见,高度危险性多见,不同恶性程度SIST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CT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SIST首选手术切除,疑诊SIST应及早手术探查。
- 李玥方海明胡祥鹏唐敏章礼久
-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CT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