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国勋

作品数:2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专利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分子
  • 6篇克隆
  • 6篇分子克隆
  • 5篇制药技术
  • 5篇特异
  • 5篇特异性
  • 4篇生物技术
  • 4篇生物技术领域
  • 4篇水煎
  • 4篇水煎煮
  • 4篇特异性抑制
  • 4篇偶联
  • 4篇煎煮
  • 4篇灌胃
  • 4篇靶点
  • 3篇代谢
  • 3篇生物学
  • 3篇水提
  • 3篇提取物
  • 3篇系统性红斑

机构

  • 17篇南京大学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美国橡树岭国...

作者

  • 26篇孙国勋
  • 17篇张辰宇
  • 16篇项阳
  • 13篇张红杰
  • 8篇邹季虹
  • 6篇张燕
  • 5篇陈均远
  • 5篇张峻峰
  • 5篇徐威
  • 5篇洪珞珈
  • 4篇朱凌云
  • 4篇戚晓强
  • 4篇陈熹
  • 4篇姜晓宏
  • 4篇曹峰林
  • 4篇王修强
  • 4篇张凡
  • 3篇徐琛
  • 3篇郭星
  • 3篇赵红丽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黑龙江医学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199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C-CIK对K562/A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对K562/A细胞株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在体外加入多种细胞因子经诱导生成DC及CIK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将DC细胞内加入K562/A细胞裂解物致敏后,再与CIK细胞混合培养48小时。将致敏后的DC-CIK细胞与K562/A及K562分组培养后以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dr1基因表达的情况,PBMC作为对照组。结果:RT-PCR中可见K562/A+DC-CIK组中mdr1 mRNA表达较K562/A明显降低,经荧光定量PCR观察到K562/A内mdr1 mRNA表达为K562的10.27倍、K562/A/PBMC略低于未处理的K562/A(P>0.05),K562/A/DC-CIK细胞中mdr1 mRNA含量较K562/A、K562/A/PBMC少(P<0.05)。DC-CIK细胞与细胞株混合培养后,mdr1基因表达较混合培养前明显降低。结论:实验数据显示DC-CIK可使耐药细胞株内mdr1基因表达下调。但K562与DC-CIK混合培养后该基因降低不明显,提示该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着基础表达,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内稳态。目前针对逆转白血病耐药的研究较少,需要多进行相关研究以拓宽细胞免疫治疗在逆转耐药领域的应用。DC-CIK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抗肿瘤方法。本实验将为下一阶段研究逆转耐药的机制提供依据,DC-CIK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成为逆转肿瘤耐药的新方法。
平超强张宇晶孙国勋董敏周鑫磊平家奇刘晔洪珞珈
关键词:K562逆转耐药
Bikunin的分子克隆及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含有Bikunin的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pSecTag2B-Bikunin,应用哺乳类细胞表达系统,表达分泌型Bikunin融合蛋白。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肝细胞系L02扩增Bikunin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于pMD18-T Simple Vector中构建pMD18-T-Bikunin,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将Bikunin亚克隆至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pSecTag2B中。用磷酸钙法转染NIH3T3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浓缩25倍的细胞培养上清中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含有Bikunin的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pSecTag2B-Bikunin。用磷酸钙法转染NIH3T3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浓缩25倍的细胞培养上清,有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并在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分泌型Bikunin。
刘毕欧孙国勋赵明明施鹜丹康鹏云洪珞珈张辰宇
关键词:BIKUNIN分子克隆
miR-146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在SLE诊断及判断病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和健康对照20例的血清,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中miR-146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实验指标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miR-146a的相对表达低于对照组(P=0.024);血清中miR-146a表达与患者血沉(r=-0.464,P=0.030)和C反应蛋白(r=-0.525,P=0.012)均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487,P=0.021)和C4(r=0.580,P=0.005)水平均呈正相关;miR-146a作为SLE标志物敏感性为63.64%,特异性为7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miR-146a可作为标志物,用于SLE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活动。
张凡曹峰林李俊儒孙国勋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MIR-146A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
用于治疗肿瘤转移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制药技术领域,所述构建含有Bikunin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Bikunin所表达的产物为带有Myc和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本发明应用RT-PCR方法,从人肝细胞系L02扩增Bikunin,将其克...
孙国勋张辰宇李朝军项阳
文献传递
知母提取物在制备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包括用知母水提物给小鼠灌胃的方法,发现能够通过特异性抑制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的表达,从而治疗胰岛素抵抗。本发明将知母经过水煎煮,用旋转...
姜晓宏张辰宇项阳孙凌冰张红杰孙国勋邹季虹徐琛
文献传递
栀子提取物通过特异性抑制UCP2提高胰岛素分泌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子内分泌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是具体涉及用栀子提取物体外培养小鼠胰岛细胞,通过特异性抑制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的表达,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方法。本发明将栀子经过水...
项阳张燕张红杰张辰宇刘畅孙国勋
文献传递
以微小核糖核酸的变化鉴定结肠癌化程度的生物芯片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微小核糖核酸的特异性变化鉴定结肠病变癌化程度的生物芯片。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一套最精简的探针库,以降低生物芯片的制作成本和简化生物芯片的制作工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用生物芯片和...
张辰宇陈熹郭星张红杰张峻峰项阳巴一王可慧林琳孙国勋张燕朱凌云王军玲戚小强姜晓宏
文献传递
miR-146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积多脏器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microRNA(miRNA)是一种通过调节蛋白质表达而参与调节机体各种生理及病理活动的非编码小RNA,在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中均有表达。收集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和健康对照20例的血清,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SLE患者血清中miR-146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24)。分析表明,血清中miR-146a表达与患者血沉呈负相关(r=-0.464,P=0.030),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525,P=0.012),与补体C3呈正相关(r=0.487,P=0.021)、与补体C4呈正相关(r=0.580,P=0.005),ROC分析表明,miR-146a作为SLE标志物敏感度为63.64%,特异度为75%(P=0.034)。这些结果提示血清中miR-146a不仅可以用于SLE的诊断,而且还可能与疾病活动相关。
张凡曹峰林李俊儒孙国勋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MIR-146A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
文昌鱼解偶联蛋白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文昌鱼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分子克隆及功能研究。本发明应用简并引物和3’,5’-RACE首次从文昌鱼中克隆了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
孙国勋王修强张辰宇项阳陈均远张俊峰张红杰徐威邹季虹
文献传递
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给予雷利度胺单药治疗,雷利度胺50mg/d,口服给药,连续给药21天,28天为一个疗程。结果:应用雷利度胺4(2~6)个疗程,5例有效,2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因疾病迅速进展死亡退出试验。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3例,中粒细胞减少4例,血小板减少1例,贫血1例。结论:应用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有效,不良反应轻微且易于耐受。
孔德胜赵红丽董敏孙国勋施婺丹洪珞珈
关键词:雷利度胺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