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岚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冠状病毒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共沉淀
  • 2篇弓形虫
  • 2篇冠状
  • 2篇N蛋白
  • 2篇SARS-C...
  • 2篇SARS冠状...
  • 2篇S蛋白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严重急性
  • 1篇严重急性呼吸
  • 1篇严重急性呼吸...
  • 1篇衣原体
  • 1篇衣原体科
  • 1篇原体
  • 1篇真核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6篇郭岚
  • 2篇何深一
  • 2篇王健伟
  • 2篇古钦民
  • 2篇丛华
  • 2篇周怀瑜
  • 2篇洪涛
  • 2篇李瑛
  • 2篇赵群力
  • 1篇戴淑玲
  • 1篇周为民
  • 1篇屈建国
  • 1篇杨仁全
  • 1篇梁国栋
  • 1篇毕胜利
  • 1篇陈杰
  • 1篇韩金祥
  • 1篇于修平
  • 1篇段淑敏
  • 1篇阮力

传媒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编码弓形虫表面抗原P30、P22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5年
目的 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P22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为进一步表达融合蛋白及研制核酸疫苗做准备。 方法 用弓形虫RH株腹腔接种小鼠,收集腹水,酚/氯仿法抽提弓形虫基因组 DNA;用 PCR技术从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表面抗原 P30、P22 的基因片段,分别重组入 pMD18 T载体中。将 pMD18 T载体中的P30、P22基因片段分别酶切,定向克隆入 pUC18克隆载体中, pUC18 P30 P22 中的 P30 P22 片段经酶切、纯化后,亚克隆入 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用酶切、PCR及测序的方法对重组子进行鉴定。 结果 从弓形虫 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P30及P22片段;大小均与预测值相符;克隆 pUC18 P30 P22 重组质粒的酶切片段分别与 P30、P22基因大小一致;经亚克隆、筛选鉴定获得了 pcDNA3.1 P30 P22重组质粒,所测P30、P22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弓形虫 pUC18 P30 P22重组质粒和 pcDNA3.1 P30 P22 重组质粒,为研制弓形虫 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郭岚古钦民李瑛周怀瑜赵群力丛华何深一
关键词:弓形虫属P30基因
小鼠口服弓形虫DNA混合疫苗的免疫保护反应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携带弓形虫表面抗原复合基因重组沙门氏菌经口免疫BALB/c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反应。方法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SAG2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BRD509(BRD509/pSAG1/SAG2),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以携带空载体质粒的减毒沙门氏菌BRD509及生理盐水(NS)组为对照,分别于每次免疫前和免疫后断尾取血,并于末次免疫后第4周取小鼠脾脏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ELISA法测定IgG抗体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与末次免疫后4周,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1ml(105)弓形虫RH株速殖子攻击,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结果免疫组小鼠的IgG抗体水平明显提高,滴度为1∶100;NK细胞杀伤活性和T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增强,其中NK细胞杀伤活性为85%±7%,T细胞增殖指数为2.8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鼠攻击感染后平均存活时间比对照组长5d。结论弓形虫口服DNA混合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丛华古钦民周怀瑜郭岚杨婷婷何深一李瑛赵群力
关键词:弓形虫
宿主细胞内SARS-CoV S蛋白和N蛋白结合蛋白的初步筛选和鉴定
郭岚
关键词:S蛋白N蛋白免疫共沉淀
SARS病毒刺突蛋白与TAP标签在Vero细胞内的融合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SARS冠状病毒(SARS-CoV)刺突蛋白(Spikeprotein,S蛋白)与钙调蛋白结合肽(calmodulinbindingpeptide,CBP)-蛋白A串连亲和纯化(tandemaffinitypurification,TAP)标签在Vero细胞内的融合表达及亚细胞定位,为其细胞结合蛋白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从质粒pGEM-4Z-S中扩增S片段,在5'端加入Kozak序列,并与TAP标签基因共同插入pcDNA3.1(-)中,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TAP(C)。将构建好的质粒瞬时转染Vero细胞,并共感染重组痘苗病毒vTF7-3,用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TAP(C),瞬时转染Vero细胞后S-CBP-蛋白A融合蛋白[S-TAP(C)]得到表达,重组痘苗病毒vTF7-3可有效增强该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且检测到S-TAP(C)融合蛋白表达于细胞膜上。结论:S蛋白与TAP标签融合蛋白表达于细胞膜上,且vTF7-3的感染有助于靶蛋白表达水平的提高。
郭岚王健伟韩金祥于修平洪涛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VERO细胞
电镜观察从非典型肺炎患者尸检标本中发现衣原体样和冠状病毒样颗粒被引量:73
2003年
目的 探索 2 0 0 2年末暴发于广东等地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方法 对来自广东、山西、四川省和北京市的 7例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标本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将病人肺组织提取物接种于 2 93细胞 (人胚肾转化细胞系 ) ,分离病原 ,对病人组织中和分离的病原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在死亡患者的肺 ( 7例 )、脾 ( 2例 )、肝 ( 2例 )、肾 ( 3例 )和淋巴结 ( 1例 )中均观察到衣原体样包涵体和网质小体、中间体、原生小体颗粒的存在 ,并在 3例病人肺组织中同时见到了冠状病毒样颗粒和未知的基质样结构。用RT PCR方法从 2例病人肺组织中扩增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基因片段。将病人肺组织提取物接种于 2 93细胞进行培养 ,取第 2代细胞作电镜观察 ,也发现衣原体样颗粒和包涵体的存在。在病人组织和培养细胞中见到的衣原体样颗粒均不能与衣原体属特异性抗体和抗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抗体反应 ,提示可能为新的衣原体样因子。结论在死亡病人组织和培养细胞中发现的衣原体样和冠状病毒样颗粒 ,可能是广东等地暴发的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
洪涛王健伟孙异临段淑敏陈良标屈建国倪安平梁国栋任丽丽杨仁全郭岚周为民陈杰李德新许文波徐红郭元吉戴淑玲毕胜利董小平阮力
关键词:电镜观察非典型肺炎衣原体科冠状病毒科
宿主细胞内SARS-CoV S蛋白和N蛋白的初步筛选和鉴定
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可导致人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目前发现的SARS-CoV结构蛋白包括S蛋白、N蛋...
郭岚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S蛋白N蛋白免疫共沉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