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
- 作品数:47 被引量:244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顺铂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高分级胶质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高分级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11例患者入组,均于手术治疗后行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放疗阶段每天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每周一次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即第1、8、15、22、29、36天。放疗结束后4周,予替莫唑胺联合顺铂辅助化疗,每疗程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2、3天;每天替莫唑胺200 mg/m2,口服,第2~6天。每28 d重复该方案,共6个疗程。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9例;6个月疾病无进展率(PFR)72.7%。至末次随访(时间为2015年2月,中位随访期为9个月),5例进展,1例死亡。不良反应程度多为Ⅰ~Ⅱ级,无Ⅲ级以上反应。结论顺铂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高分级胶质瘤患者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 孟歌汪洋盛晓芳史之峰陈宏倪春霞陈淑潘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顺铂替莫唑胺
- 小脑孤立性纤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 2006年
-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是一种间叶来源的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以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34为代表.SFT主要发生于胸膜腔,也可发生于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其他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SFT可发生于颅内,也可发生于椎管内(约占30%),多数表现为以硬膜为基底、类似脑膜瘤的肿块.
- 赵帆陈衔城陈宏顾宇翔宫晔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文献复习小脑梭形细胞肿瘤波形蛋白胸膜腔
- 垂体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总结垂体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5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病理显示节细胞瘤与垂体腺瘤细胞合并存在是其典型特征,其中4例为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伴节细胞瘤,2例为垂体多激素腺瘤伴节细胞瘤,1例为垂体无激素型腺瘤伴节细胞瘤,1例为垂体节细胞瘤.平均随访4.7年,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3例次全切除患者中2例行伽玛刀治疗,l例观察随访;鞍区MRI复查示肿瘤7例消失,1例残留未见增大.结论 绝大多数垂体节细胞瘤与垂体腺瘤合并存在.临床多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症状,以肢端肥大症常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GH及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阳性为其重要特征.经蝶窦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若有残留可行伽玛刀治疗,预后良好.
- 张楠刘正言陈宏李士其于佶张恒柱
- 关键词:垂体肿瘤节细胞瘤神经外科手术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07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1
- 2002年
- 目的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s)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 ,进一步认识其临床病理特性。方法 :分析 10 7例PCNSLs的临床资料 ,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 (ABC法 )LCA、L2 6、UCHL 1、Lyso、α1 AT、MAC、GFAP、S 10 0蛋白、EMA等标记 ,并区分T、B细胞类型。结果 :该肿瘤以 4 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 ,以颅内压力增高或肢体麻瘫为主要表现。肿瘤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 ,以侵犯大脑半球 (尤以额、颞叶 )较多。PCNSLs的组织学特征为淋巴瘤的瘤细胞形态较单一 ,如体躯性淋巴瘤胞质常少 ;病灶周边区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 ,病灶中央的瘤细胞呈片状分布伴灶性坏死和出血 ,肿瘤侵及脑膜可引起胶原纤维增多。免疫组化染色的 33例中 ,有 2 9例 (占 84 8% )为B细胞型 ,其中 1例为富T的B细胞型 ;4例(15 2 % )为T细胞型。结论 :PCNSLs为高度恶性肿瘤 ,临床上起病急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力增高、肢体乏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 ;瘤细胞形态相似于体躯性淋巴瘤肿瘤周边部瘤细胞 ,有向血管性 ,以血管为中心 ,侵犯血管壁形成袖套状 ,中心部瘤细胞呈弥漫分布 ,有坏死、出血 ,免疫组化显示为B细胞型与T细胞型 。
- 张福林陈宏潘力陈衔城徐启武王善祥朱静静周良辅
- 关键词:脑肿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
-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光镜下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 Vision法)的特点。结果 患者18例,平均年龄(18.2±12.4)岁(7~54岁),男:女=2:1;部位以侧脑室占绝大多数(16例,88.9%);11例(61.1%)伴有结节硬化症,以面部血管纤维瘤多见(8例,44.4%);症状以头痛、呕吐(11例,61.1%)最常见,其次为视力下降(3例,16.7%)。CT:7例呈高密度,5例增强后强化;MRI:T1WI等信号63.6%(7/11),T2WI高信号90.9%(10/11),增强后强化81.8%(9/11)。82.4%(14/17)获手术全切。随访4例,均存活,平均随访期3.5年(1~5年)。镜下见肿瘤细胞主要有核偏于一端、胞质丰富红染的梭形细胞,呈瓜子形的胖细胞以及节细胞样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梭形细胞以神经胶质标记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为主(18/18,100%),而神经元标记如突触素主要在胖细胞、节细胞样瘤细胞表达(14/18,77.8%),16例(88.9%)MIB-1标记指数≤1%。结论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具有独特组织病理学特点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手术全切预后好。
- 陈宏孙新芬吴劲松
-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结节性硬化症免疫组织化学
- 胶质瘤组织芯片cathepsin D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构建高通量组织微阵列/组织芯片(high-throughput tissue microarray/tissue chip),分析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 D)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胶质瘤病理标本300例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ath D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Cath D在病理分级Ⅰ~Ⅱ、Ⅲ~Ⅳ级星形细胞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84%、81.89%,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并且阳性程度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星形细胞肿瘤与正常组织对照(31.5%)的表达率均有差异。Cath D在临床分级Ⅱ、Ⅲ级的室管膜细胞肿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室管膜细胞肿瘤与对照正常组织(31.5%)的表达有差异。Cath D在临床分级Ⅱ、Ⅲ级的少枝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66%、86.95%,阳性程度有显著差异,少枝胶质细胞肿瘤与同一患者正常组织对照(31.5%)的表达有差异。结论 Cath D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少枝胶质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及高级别少枝胶质细胞肿瘤的分子标记。
- 虞剑张海石陈宏黄峰平
- 关键词:胶质瘤组织芯片组织蛋白酶D
- 沿海地区手部低毒感染的病因学研究
- 章伟文李学渊陈宏王欣陈青山陈德松王晓峰周黎明谢辉朱运松宋后燕
- 该项目通过对48例沿海地区手部低毒感染病例作组织病理检查,直接抗酸染色,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分枝杆菌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分型和基因鉴定。直接抗酸染色检查5例阳性,微生物学检查出星形诺卡氏菌1例,混合感染表皮葡萄...
- 关键词:
- 中国头颈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被引量:20
- 2015年
- 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欧美发达地区低,2009年上海市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约为0.42/10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人数众多。2009年、2011年已经发布了2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主要针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在我国,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对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较少,而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段和预后与皮肤黑色素瘤有许多不同。因此,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实践共识非常必要。
- 吴云腾任国欣孙沫逸孔蕴毅王德辉步荣发冉炜唐瞻贵陈宏林明王丽珍郭伟
- 关键词:头颈部
- 胃癌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癌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3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胃癌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78例(59.5%)患者有胃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其中有46例转移淋巴结出现被膜外扩散,其5年累计生存率为13.5%;而32例无被膜外扩散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9.3%,生存率随胃周转移淋巴结出现被膜外扩散而明显下降(P=0.001)。胃周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距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结论胃周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是一个简单有效判断预后的指标,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进行胃癌病理分期应当检查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状况,并予以报道。
- 高友福孙颢陈宏吴学勇姜波健
-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淋巴结转移
- 术中肠腔减压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中排便减压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间对45例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行术中排便或/和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行Hartmann术的28例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肿瘤部位、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一期切除吻合组与Hartmann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和28.6%(P=0.682);手术死亡率分别为2.2%和3.6%(P=0.3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一期切除吻合组总住院时间为(17.1±6.9)d,住院费用为(51087.5±37916.4)元;Hartmann术组首次手术切除和二次关瘘术的总住院时间为(25.7±8.9)d,两次总住院费用为(78624.2±31734.7)元;两组比较,分别为P=0.001和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基本操作,对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中排便减压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可行的、安全的。
- 高友福孙颢陈宏吴学勇姜波健
-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肠瘘HARTMANN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