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重型
  • 4篇重型肝炎
  • 4篇肝炎患者
  • 4篇病毒
  • 3篇毒性肝炎
  • 3篇乙型肝炎
  • 3篇预后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单因素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预后评估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后评
  • 2篇后评估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江苏正大天晴...
  • 1篇大竹县人民医...
  • 1篇岳池县人民医...

作者

  • 11篇赖宁
  • 6篇张大志
  • 5篇周智
  • 4篇任红
  • 3篇袁春兰
  • 3篇郭树华
  • 3篇张全海
  • 3篇凌宁
  • 3篇郭渊
  • 2篇汪景香
  • 2篇蒋祖利
  • 2篇蔡大川
  • 2篇何华
  • 2篇曾维群
  • 2篇罗玲
  • 2篇林年芬
  • 2篇石小枫
  • 1篇王志毅
  • 1篇胡鹏
  • 1篇黄长武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重庆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白发性HBV DNA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白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基线ALT、TBil对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的影响。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多组数据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收集2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74例,女性39例,年龄18~65(33.0±10.0)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12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89例;12周时失访19例(8.92%)。所有患者HBV DNA基线均值为(6.66±1.03)log10拷贝/ml,12周时为(5.98±1.53)log10拷贝/ml(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基线时HBV DNA水平均值低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分别为(6.45±0.99)log10拷贝/ml与(6.81±1.04)log10拷贝/ml(P〈0.05);但两组12周时HBV DNA水平均值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HBV DNA≤3log10拷贝/ml患者的基线ALT及TBil值高于HBV DNA〉3log10拷贝/m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HBV DNA水平下降值≥2log10拷贝/ml与〈2log10拷贝/ml两组患者的基线ALT、TBil水平相近(P〉0.05)。基线ALT水平≤5倍正常值上限(ULN)与〉5×ULN两组患者12周时HBV DNA水平均值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2周时HBV DNA≤3log10拷贝/ml、HBV DNA水平下降值≥2log10拷贝/ml的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ALT≤5XULN及TBil≤5×ULN组HBV DNA水平均值高于其他3组(P〈0.05),但12周时各组HBV DNA水平均值、HBV DNA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白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但肝脏炎症损伤程�
何华徐中南蔡大川赖宁凌宁曾维群石小枫赵有蓉周智张大志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病毒乙型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与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重型肝炎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高达50%~70%,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是重型肝炎病情加重的主要标志。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积极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如何能预防和早期发现患者的并发症呢?只有通过责任包干制的护理工作模式,让护士对自己管理的患者全面负责。本科室对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了此种护理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罗玲袁春兰蒋祖利林年芬汪景香赖宁
关键词:重型肝炎患者护理干预模式护理工作模式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
186例晚期肝病患者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2
2004年
目的 为提高治疗晚期肝病患者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改善预后。方法 以肝硬化、重型肝炎伴发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腹部症状、体征、血象、腹水中多核细胞数和腹水培养情况。在输注血浆、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药敏试验和临床经验使用适当的抗菌素,观察患者体温、腹部症状及体征的转归情况。结果 同期收治的晚期肝病患者275例中确诊或疑诊为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共18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和张力增高等症状体征,感染率约67.6%。体温高于37.4℃ 138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 106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80%有137例;腹水中多核细胞计数大于250个/mm^3 103例。腹水培养结果仅29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治愈82例,好转17例,无效、恶化18例,死亡69例。结论 晚期肝病伴发腹膜炎的症状体征不够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及时有效的使用合适的抗菌素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周智赖宁张全海郭渊黄长武张大志任红
关键词:晚期肝病并发症原发性腹膜炎
重型肝炎预后单因素分析及预后评估系统研究
第一部分 重型肝炎单因素与预后的分析;目的 对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并确定其与预后的相关程度.为下一步建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系统做准备.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赖宁
关键词:重型肝炎预后评估单因素分析
文献传递
68例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患者病因学分析及其临床特点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探讨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方法 对68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用常规方法检测甲-戊型肝炎的标志物,排除嗜肝病毒感染。再检测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IgM、IgG型抗体和自身抗体(线粒体抗体和抗核抗体),随访6个月,并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同期嗜肝病毒所致急性肝炎比较。 结果 68例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9例,EB病毒感染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8例,柯萨奇病毒感染14例,线粒体抗体和抗核抗体阳性的13例,不明原因者12例。排除13例线粒体抗体和抗核抗体阳性患者和12例不明原因患者后,43例由非嗜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炎患者中35例发生在冬春季节,其临床症状似较嗜肝病毒所致急性肝炎轻。 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可以肝脏损害为突出表现,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临床症状较轻。
周智赖宁王明桃张中杨郭渊张全海张大志任红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病因学
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从中筛选出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程度,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2007-01/2010-06所收治201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病原分型、并发症、既往病史、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借助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这些因素与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程度.结果:年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酸碱失衡、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既往肝硬化基础、PTA、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钠等指标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均P<0.01).PTA、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成预后评分系统,预后评分=10×(1.082×肝性脑病分值+0.944×尿素氮分值+0.915×血钠分值+0.593×PTA分值).结论:PTA、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使临床护理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罗玲袁春兰赖宁蒋祖利林年芬汪景香
关键词:重型肝炎预后护理
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23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黄疸指数为 34.2~ 342mmol/L的肝炎患者为治疗对象 ,随机入组 ,以治疗后黄疸指数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考察疗效。基础治疗包括前列腺素E1 、还原型谷光甘肽等 ,观察组加亮菌甲素 1 0mg ,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对照组加思美肽 1 .0g ,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疗程均为 30d。结果 观察组 1 0 6例 ,治疗前平均黄疸指数为 (1 78± 1 0 2 )mmol/L ,平均谷丙转氨酶为 (2 78± 78)IU/L ;对照组 1 2 8例 ,治疗前平均黄疸指数为 (1 86± 1 0 7)mmo/L ,平均谷丙转氨酶为 (2 5 8± 89)IU/L。治疗结束复查肝功 ,观察组平均黄疸指数和谷丙转氨酶分别为 (4 3± 39)mmol/L ,(39± 4 5 )IU/L ;对照组平均黄疸指数和谷丙转氨酶分别为 (5 1± 4 5 )mmol/L ,(4 2± 31 )IU/L ,治疗前后两组间黄疸指数和谷丙转氨酶无统计学差异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 。
周智赖宁凌宁张全海张大志任红
关键词:亮菌甲素
慢性乙型肝炎过继免疫治疗的进展被引量:3
2002年
赖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过继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LAK细胞CIK细胞
重型肝炎预后单因素分析与评估系统研究被引量:40
2005年
目的对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并确定其与预后的相关程度,从而构建出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系统,并检验其效能。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301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病原分型、并发症,既往病史、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借助SPSS 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这些因素与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程度。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各自的相关系数构建重型肝炎预后评分公式,将原始数据代人公式进行评分,验证系统的评估效能。结果年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酸碱失衡、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既往肝硬化基础、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钠等指标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构建的评估系统的评价效能进行研究发现: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于40 分组,治疗有效率为76.9%,40~80分组,治疗有效率仅12.5%;80分以上组,治疗均无效,两组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后评分系统的构建。本研究构建的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系统能较好地反映预后。
赖宁郭树华张大志石磊钟晓妮袁春兰
关键词: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病原分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48周时ALT未复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48周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不能复常的原因。结论:男性、基线时超重及治疗48周后HBVDNA≥105拷贝/ml,HBVDNA下降值小于4log10拷贝/ml,HBeAg持续阳性和48周时...
许晓梅凌宁石统东赖宁黄英陈耀郭渊郭树华赵有容张大志任红周智胡鹏王志毅石小枫曾维群蔡大川何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