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 作品数:36 被引量:166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ALT低水平升高的HBV感染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价妊娠期特殊免疫状态下HBV感染产妇采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建档并分娩的HBs Ag阳性,且HBV DNA>10~6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分为ALT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抗病毒治疗组29例(A组);ALT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抗病毒治疗组20例(B组);ALT低水平升高未行抗病毒治疗组18例(C组),其中A、B两组患者在妊娠12周以后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3组孕妇分娩前HBV标志物HBsAg水平、HBeAg水平、肝脏生化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等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3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及分娩前HBsAg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产妇至分娩前HBV DNA下降≥3个对数的比例分别为44.8%、85.0%、16.7%,HBeAg下降≥50%的比例分别为41.4%、70.0%、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85、14.74,P值均<0.001)。结论妊娠期针对ALT低水平升高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把握抗病毒时机,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 朱云霞王明陈煜边茜邹怀宾卓秀平孟君张世斌
-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
- 宫腔镜技术在诊治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正1853年法国医生Desomeaux应用内窥镜观察了"子宫内口",首次报道了"宫腔检查"。1869年爱尔兰医生Pantaleoni提出了宫腔镜(Hysteroscopy)或子宫镜(Metroscopy或Uteroscopy)的概念。自此以后,宫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
- 王明冯力民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病变癌前病变宫腔镜技术
- 妊娠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报告被引量:1
- 2015年
- 病例1 30岁,停经29周无诱因出现发热伴畏寒,持续约12 d,体温最高40℃,当地医院经抗感染、保肝治疗,患者胆红素仍进行性升高,于2015年2月5日(孕31周)转入北京佑安医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右颈前淋巴结肿大约0.8 cm3,伴肝脾肿大。血常规:9WBC 4.44×109/L,Hb 86 g/L,PLT 121×10/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94%,FIB 2.42 g/L;生化:ALT 249.2 U/L,AST 177.2 U/L,T-BIL 178.1μmol/L,D-BIL 105.0μmol/L,ALB 25.1 g/L;
- 焦蕊丽王明庞秋梅于红卫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保肝治疗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 孕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产后ALT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孕期采用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的产妇产后出现ALT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建档分娩且孕期曾采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产妇103例,依据其产后6周ALT的水平分为3组。其中,A组62例,ALT≤1×检测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ULN);B组27例,ALT为1~2×ULN;C组14例,ALT>2×ULN。收集资料并分析产后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基线水平e抗原滴度较高、HBV-DNA载量较高、开始抗病毒的孕周较晚及分娩前ALT异常升高的患者,分娩后ALT升高的可能性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次数、基线e抗原滴度、分娩前ALT水平、开始抗病毒的孕周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91、1.001、1.035、1.224。结论对于多次分娩、基线水平病毒载量高、e抗原滴度较高、开始抗病毒的孕周较晚、分娩前ALT升高的产妇,产后6周门诊复查时,应警惕肝功能的异常,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 周鑫王明张华
-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ALT
- 宫腔镜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沿革、现状及前景被引量:10
- 2012年
- 子宫异常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女性的常见病,子宫内膜去除术(endometrial ablation,EA)是其治疗手段之一。EA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或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及其下方的浅肌层组织,防止子宫内膜再生,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从而控制过量的子宫出血。EA发展至今,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每一代EA有许多种通过破坏子宫内膜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尽管EA越来越安全、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如术后再次出血、感染、妊娠;月经相关的疼痛,如宫腔积血、子宫内膜去除-输卵管绝育综合征(post-ablation-tubal sterilization syndrome,PATSS);EA后仍存在子宫内膜恶性疾病的风险。关于EA的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循证医学的总结。
- 王明冯力民
-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去除术
- HBsAg阳性产妇分娩婴儿乙肝免疫接种低和无应答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可能导致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后免疫低和无应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83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及21 d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当天和出生后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μg。出生后6 h内、7月龄抽取股静脉血,检查HBV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按照产妇孕期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情况、母亲HBeAg情况分组,评估上述因素对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应答情况的影响。结果产妇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8.6%(25/290),未行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7.0%(38/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P=0.44)。母乳喂养组婴儿的低和无应答率为8.8%(18/204),人工喂养组低和无应答率为7.2%(45/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47)。父亲HBsA 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20.0%(5/25),父亲HBsAg阴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27.2%(58/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P=0.08)。母亲HBeA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9.9%(33/335),母亲HBeAg阴性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6.0%(3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P=0.06)。结论 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中,母亲孕期采用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阳性和母亲HBeAg阳性对婴儿乙肝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 王明边茜朱云霞
- 关键词:婴儿乙型肝炎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妊娠10~14周药物流产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价妊娠10~14孕周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妇女进行药物流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妊娠10~14周,转氨酶(ALT)升高2~10倍正常值上限(ULN),经抗病毒保肝治疗ALT降至≤2ULN,自愿选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为观察组(40例),选择同期药物流产ALT正常的HB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流产成功率、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对象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E抗原阳性率、HBV-DNA值、初诊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流产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后ALT异常比率(40%)高于对照组(2.5%)(P<0.05),继续给予保肝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两组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初诊时ALT≥3ULN者,流产后肝功能异常(ALT升高2ULN以上)比率[55.6%(10/18)]与对照组[27.3%(6/22)]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慢性乙型肝炎伴ALT异常者10~14周妊娠相对安全有效,但应严密评估高危因素,积极保肝、抗病毒治疗,严密监测肝功能变化。对于ALT>3倍ULN者建议慎重选择流产方式。
- 周鑫王明
- 关键词:药物流产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异常
- 宫腹腔镜联合超声诊治Robert子宫一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女,26岁,因“痛经11年,加重2年,伴月经量减少”于2012年10月19日收入院。患者初潮15岁,既往月经规律,经期7d,周期30d,经量中,痛经不重,无需药物处理。2年前孕早期行药物流产术1次,术后月经量减少为原来的1/4,持续2d,色黑,流出不畅,伴下腹坠痛,休息后无缓解。经期结束后仍间断腹痛,需口服止痛片缓解。1年前在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
- 于文赵卫红冯力民王明李文君
- 关键词:宫腹腔镜子宫诊治经量减少药物流产术药物处理
- 药物流产终止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0~14周妊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终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14周妊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大三阳46例,小三阳74例,肝功能均正常。选取同期非肝病药物流产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患者流产成功率、转氨酶水平和药物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流产成功率86.67%,对照组的流产成功率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前后两组患者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阴道出血,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完全流产率无差异,无严重副反应及重症肝炎的发生,说明乙型肝炎患者孕10~14周行药物流产是安全有效的,作为非侵入性终止妊娠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周鑫王明魏宏
-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HBV感染安全性
- 妊娠期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预防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母婴传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比较孕晚期富马酸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分娩并于孕晚期接受TDF(300 mg/d)或LDT(600 mg/d)治疗的HBV感染产妇1407例。所有婴儿出生后均接受标准的主被动免疫。比较两组患者产后52周婴儿感染的比例、婴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服药期间及产褥期母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最终1385例产妇完成产后8周随访,其中TDF组205例,LDT组1180例。选择服用TDF的产妇,其HBsAg、HBeAg的滴度和血清HBV-DNA载量均明显高于L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治疗时间下,两组患者的HBV-DNA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DF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9.9%比20.8%)低于LDT组(P<0.05)。两组婴儿出生时孕周、剖宫产率、出生体质量、身长和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1405例婴儿完成了分娩后52周的随访,其中TDF组213例,LDT组1192例。随访至52周,两组婴儿均无HBsAg和HBV-DNA阳性病例(P=1.000)。TDF组患者服药期间比LDT组产妇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更高,但关节痛的发生率更低,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但停药后,TDF组产妇产褥期ALT升高比例明显低于LDT组(6.3%比15.3%,P=0.001);但ALT升高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F和LDT在降低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相当,但TDF的抗病毒效果更好且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可作为阻断母婴传播的首选药物。
- 王明边茜朱云霞魏宏常灵芝张华
- 关键词:母婴传播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