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鑫

作品数:23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芝麻
  • 13篇基因
  • 5篇分子标记
  • 4篇植物
  • 4篇种质
  • 4篇自然群体
  • 3篇杂交
  • 3篇茎点枯病
  • 3篇枯病
  • 3篇SSR
  • 3篇SSR分子
  • 3篇SSR分子标...
  • 2篇调控基因
  • 2篇遗传系谱
  • 2篇引物
  • 2篇油酸
  • 2篇油脂
  • 2篇育种
  • 2篇杂交育种
  • 2篇芝麻品种

机构

  • 23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3篇魏鑫
  • 22篇张秀荣
  • 20篇王林海
  • 20篇张艳欣
  • 16篇黎冬华
  • 11篇周瑢
  • 7篇高媛
  • 7篇刘盼
  • 4篇丁霞
  • 3篇朱晓凤
  • 1篇于景印
  • 1篇杨敏敏
  • 1篇赵应忠
  • 1篇王蕾
  • 1篇刘红艳
  • 1篇左阳
  • 1篇周婷

传媒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2015年第...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芝麻抗旱基因SiSAM1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芝麻抗旱基因SiSAM1及其应用;所述芝麻抗旱基因SiSAM1为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过添加、取代、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多个...
黎冬华山姆张秀荣周瑢玛丽刘爱丽游均魏鑫张艳欣王林海
文献传递
芝麻SiCOL1和SiCOL2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基因工程领域,涉及芝麻SiCOL1和SiCOL2基因及其应用。芝麻SiCOL1基因,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该序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核苷酸序列。芝麻Si...
魏鑫周瑢张秀荣刘盼黎冬华
文献传递
重测序分析29份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为分析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特点,本研究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源于12个国家的29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重测序分析,平均每个样品获得13倍的测序数据,约90%的读段(read)能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群体中共检测到2 3...
王林海黎冬华张艳欣丁霞魏鑫张秀荣
关键词:芝麻种质资源
芝麻应用核心种质DNA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构建并研究应用核心种质是深入挖掘芝麻优异基因和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对核心种质农艺、形态等性状多年多点的观察统计,构建了包括21种应用型在内的131份芝麻应用核心种质。为了准确鉴别这批核心种质并对芝麻DNA分子身份...
杨文娟张艳欣王林海魏鑫黎冬华高媛刘盼张秀荣
关键词:SSR
文献传递
与芝麻抗茎点枯病主效基因位点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与芝麻抗茎点枯病主效基因位点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与芝麻抗茎点枯病主效基因位点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组,共四个,分别命名为ZMM0913、ZMM3752、ZMM5636和ZMM5775,各分子标记...
王林海张秀荣黎冬华张艳欣朱晓冬魏鑫朱晓凤
文献传递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indicatum)杂种F_1的获得及特性鉴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杂种。后对种间杂交的3个亲本(野芝3号、中芝14及其同源四倍体)以及杂种后代F1株系进行茎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种间正反交组合后代的幼胚成苗率有明显差异,在接种的773个幼胚中,有155个幼胚发育成苗,平均幼胚成苗率为20.05%。种间正交组合(P_3×P_1、P_3×P_2分别为32.75%和21.11%),高于反交组合(P_1×P_3、P_2×P_3分别为8.84%和13.4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远缘杂交的成苗率。P_3×P_1、P_1×P_3组合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42条;P_3×P_2、P_2×P_3组合F1染色体数目为55条,正反交杂种F1株系大部分花粉粒形态独特,形状规则但多无内含物,为高度不育类型;部分F1株系有少量的可育花粉,为部分不育型。选用多态性较好的HS142引物在亲本中芝14中能清晰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约460和500 bp),在野芝3号则扩增出1条特异性条带(约380 bp)。然后对12个后代进行鉴定,其中有10个杂种F1植株同时具有3条父、母本特异条带,另2株仅出现母本或父本带为假杂种。以高抗种质野芝3号为母本的种间杂交P_3×P_1、P_3×P_2后代染病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35和6.65 cm,反交组合后代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90和8.90 cm;所有杂交组合的后代对茎点枯病抗性均高于其栽培种亲本(P_1 14.30 cm和P_2 11.46 cm),但低于野生种亲本(P_3 4.80 cm)。【结论】通过种间杂交结合幼胚培养可以筛选出茎点枯病抗性明显高于芝麻栽培亲本的新种质。
杨敏敏刘红艳周婷瞿洪浩杨远霄魏鑫左阳赵应忠
关键词:芝麻野生种种间杂交
基于芝麻全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核心引物组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基于芝麻全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核心引物组,该引物组包括32对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64所示。本发明获得的SSR核心引物组合具有最大限度反映芝麻种质资源材料遗传多样性、多态性高...
张秀荣魏鑫王林海张艳欣高媛丁霞
文献传递
矮秆与高秆芝麻株高建成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讨内源激素在高秆和矮秆芝麻株高建成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株高生长速率间的关系,以株高差异显著的2个高秆和2个矮秆芝麻为材料,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相同种植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茎尖和倒三叶内3种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分析发现:从3对真叶期到终花期高/矮秆芝麻株高持续增高,但高秆基因型日均生长速率始终高于矮秆基因型;高/矮秆芝麻株高构建的不同发育阶段,叶片IAA和茎尖GA3含量变化具有较明显差异;ABA含量在高/矮秆芝麻间无明显规律,但在矮秆基因型ZZM2748中表现出一个明显特征,即叶片和茎尖中均在初花后20d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基因型。从3种内源激素与生长速率相关性分析看出,茎尖中GA3含量与株高生长最为密切。
朱晓凤黎冬华王林海张艳欣高媛魏鑫张秀荣
关键词:芝麻内源激素生长速率
水涝胁迫下芝麻内源激素及表型响应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究芝麻内源激素及其表型对水涝胁迫的响应特征,在盛花期盆栽条件下,对两个耐湿水平差异显著的基因型ZZM2541(耐湿)和鄂芝2号(敏感)进行水涝胁迫,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两个组织(顶端倒三叶和茎尖组织)内源IAA和ABA在胁迫3h、9h、15h及撤水后20h的含量变化,另外分析两种基因型在连续水涝胁迫72h脱落叶片数、植株高度以及顶端倒三叶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基因型顶端倒三叶中IAA含量均在胁迫开始至胁迫9h后逐渐上升、而后下降,茎尖IAA含量在胁迫9h后仍有所升高。整个过程中ZZM2541两个组织的IAA含量都明显高于鄂芝2号。ABA含量在不同耐湿基因型的两个组织中均表现为在水涝开始至15h持续下降,撤水后急速上升,且耐湿基因型叶片ABA含量上升速度比敏感基因型快,在撤水后20h耐湿材料的两个组织ABA含量是敏感材料的2倍左右。相对而言,耐湿基因型的株高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受胁迫的影响较小,但有更多的叶片脱落,这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本研究显示水涝胁迫初期(9h以内)IAA含量和撤水后20h的ABA含量可明显区分上述两种不同基因型。
江诗洋黎冬华张艳欣魏鑫张秀荣王林海
关键词:芝麻水涝胁迫内源激素表型叶绿素
一个芝麻应用核心种质的DNA分子身份证构建被引量:10
2018年
构建并研究应用核心种质是深入挖掘芝麻优异基因和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对核心种质农艺、形态等性状4年4点的观察统计,构建了包括大粒、高木酚素、高油等23种应用型在内的131份芝麻应用核心种质。为了准确鉴别这批应用核心种质并对芝麻DNA分子身份证的构建方法进行探索,本研究利用SS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基于芝麻全基因组开发的3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核心引物,进而采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共检测出53个多态性位点,最多一个引物检测到12个多态性位点。将毛细管电泳得到的分子量数据以数字+英文字母方式编码,用ID Analysis 4.0软件根据最少引物区分最多种质的原则选核心引物中的6对(ZMM1494、ZMM1648、ZMM3037、ZMM2818、ZMM1851、ZMM1935)组合,构建出如"4A32645(AC017)"这种简单、易使用的字符串DNA分子身份证,并确定了不同应用型的组内引物组合。还对131份应用核心种质构建了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可迅速被电子设备识别,拓宽了DNA分子身份证的使用范围,并为以后芝麻种质标准化和品种DNA分子身份证库的构建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杨文娟张艳欣王林海魏鑫黎冬华高媛刘盼张秀荣
关键词:SSR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