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潮波
  • 1篇底摩擦
  • 1篇底摩擦系数
  • 1篇输运
  • 1篇斜压
  • 1篇核事故
  • 1篇放射性
  • 1篇放射性物质
  • 1篇福岛核事故
  • 1篇POM
  • 1篇^137CS
  • 1篇潮汐
  • 1篇潮汐潮流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作者

  • 3篇曲大鹏
  • 1篇袁业立
  • 1篇庄展鹏
  • 1篇于华明
  • 1篇吕新刚
  • 1篇赵昌
  • 1篇赵云霞
  • 1篇韩磊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OM海洋数值模式及对渤、黄、东海潮汐潮流模拟试验的初步分析
本文采用POM三维海洋数值模式/(Princeton Ocean Model/)模拟渤、黄、东海的潮波运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对潮波系统的影响:第一,底摩擦在研究潮波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曲大鹏
关键词:潮波底摩擦系数斜压
文献传递
福岛核事故释放的^137Cs在西北太平洋海水中输运的模拟与预测被引量:3
2017年
2011-03-11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事件,本研究基于MASNUM(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海洋环流模式,建立了西北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物质输运扩散模式,对事故释放的^(137)Cs在海洋中的输运和扩散过程进行了20a的模拟与预测。根据与观测资料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式具备模拟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输运扩散过程的能力。结果显示:至2015年,^(137)Cs表层活度浓度已经扩散至整个中国海域,活度浓度值在0.01Bq/m^3左右;事故发生10a后,研究海域^(137)Cs表层活度浓度趋于均匀,为0.20~0.60Bq/m^3左右;20a后,^(137)Cs在海洋表层的活度浓度要小于0.15Bq/m^3。垂向扩散的结果显示:事故发生10a后,黄海海域^(137)Cs垂向分布较为均匀,东海东部陆架海域活度浓度高于西部海域,且上层海水中^(137)Cs活度浓度高于底层海水,南海北部海域^(137)Cs活度浓度高于南部海域,且略小于黄海和东海;至2030年,中国近海^(137)Cs的活度浓度的垂向分布趋于均匀,南海略高于黄海和东海;日本海^(137)Cs活度浓度主要集中在表层,最大活度浓度出现在2016年,约为0.20Bq/m^3;西北太平洋海域^(137)Cs活度浓度要高于其他4个海域;2030年以后,整个海域^(137)Cs活度浓度在水平和垂向分布均趋于均匀,均小于0.15Bq/m^3。
赵云霞韩磊曲大鹏赵昌庄展鹏袁业立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137CS
粘性-地形修正项对潮汐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2011年
目前近海海洋模型大多从近海地形变化剧烈和细化浅水分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垂向坐标通常采用σ坐标变换,并且一般情况下均忽略了在坐标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粘性-地形项。以POM海洋数值模式(Princeton OceanModel)为基础,在对渤、黄、东海M_2分潮潮波的模拟中,具体分析了ε_u,ε_r,ε_s粘性-地形修正项对东中国海M_2分潮波系统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粘性地形修正项后,可以增加模型中的耗散作用,使黄海西部M_2分潮模拟振幅减小约1~2 cm,渤海海区M_2分潮模拟振幅减小约4~5cm,在这两个区域潮汐振幅的减小会使得模拟结果偏离于实际观测结果,而在济州岛、长江口区域的模拟潮汐振幅约减小1~3cm,则会使模拟值更加接近于实际观测结果。从模型与90个验潮站的对比结果来看,粘性-地形修正项的作用范围相对较小,其整体影响并不很明显,但在某些特殊区域中该项对模型的输出结果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曲大鹏吕新刚于华明
关键词:潮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