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昌

作品数:17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放射性
  • 4篇值模拟
  • 2篇大洋
  • 2篇铱星
  • 2篇中国近海
  • 2篇探空
  • 2篇探空气球
  • 2篇漂移
  • 2篇气象
  • 2篇气象传感器
  • 2篇浒苔
  • 2篇近海
  • 2篇核事故
  • 2篇放射性物质
  • 2篇福岛核事故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大洋环流

机构

  • 16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作者

  • 17篇赵昌
  • 8篇乔方利
  • 7篇夏长水
  • 7篇王关锁
  • 3篇王海员
  • 3篇吕新刚
  • 2篇吴伟
  • 2篇杨洋
  • 2篇薛亮
  • 2篇舒启
  • 2篇王凤军
  • 1篇王刚
  • 1篇王刚
  • 1篇袁业立
  • 1篇庄展鹏
  • 1篇王辉武
  • 1篇刘建军
  • 1篇马洪余
  • 1篇高立宝
  • 1篇刘娜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海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海浒苔漂移输运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本文利用NCEPGFS预报风场和中国近海高分辨率三维MASNUM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海洋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数据,建立黄海浒苔漂移输运模式,用于黄海浒苔溯源和漂移输运数值模拟研究。使用2009年5月份黄海表层漂流浮标数据和2012年MODIS卫星遥感浒苔漂移分布资料对所建立的漂移输运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式能够有效的模拟出浒苔暴发区漂流浮标运动状况,并能够有效地模拟出2012年浒苔漂移输运过程。最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式开展2008年和2010年浒苔漂移输运过程,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卫星观测结果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受海洋表层流影响两年浒苔特征显著不同:2010年浒苔影响海域明显小于2008年,且2010年浒苔主体没有大规模在青岛近岸堆积。
赵昌尹丽萍王关锁王关锁王刚乔方利
关键词:浒苔数值模拟
印度洋预报系统混合层深度预报检验
2014年
利用Argo浮标资料和Rama浮标资料对印度洋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2010-03-06—2013-05-31的24h混合层深度产品进行了预报精度检验。与Argo浮标数据对比表明:预报与观测绝对平均误差为13m,24h混合层深度预报平均偏浅10m以内;对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5°S^4°N,87°~99°E)的混合层深度预报平均偏浅20m,该海域预报平均风速偏小1.6m/s是可能原因;其它海域预报能力较高,尤其对热带中南印度洋区域(5°~17°S,63°~96°E)平均误差集中在-2~2m。分海域检验对比结果表明:该预报系统能很好的预测出阿拉伯海(60°~70°E,10°~20°N)和孟加拉湾(85°~93°E,10°~18°N)处混合层半年周期变化特征;热带南印度洋(60°~80°E,15°~19°S)混合层呈现明显季节变化特征,且在每年8,9月份达到最大值;热带外南印度洋(45°~70°E,0°~10°S)混合层常年较为浅薄;Argo与Rama数据所得结果一致;预报系统对上述特征均能很好地预测。
姜春飞乔方利王关锁赵昌
关键词:混合层深度
历次核试验进入海洋的^(137)Cs对中国近海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194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进行了数千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产生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建立了一个准全球海洋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和扩散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历史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物质137 Cs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借助前人工作评估了核试验释放137Cs进入海洋的途径和总量;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表明本文建立的放射性物质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137Cs在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演变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中国近海里的137Cs浓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其中吕宋海峡海域137Cs浓度最高,达80.99Bq/m3;进一步分析了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事故前中国近海137Cs浓度分布状况,2011年整个中国近海137Cs浓度介于1.0~1.6Bq/m3间,且其浓度垂向分布较均匀,相对封闭的南海浓度略高于其他海域。
赵昌乔方利王关锁舒启夏长水
关键词:核试验中国近海
波致混合在大洋环流模式中的作用方式
本文在非破碎波浪混合基础上,基于MASNUM(前身为LAGFD-WAM)海浪波数谱数值模式和POM(普林斯顿海洋模式)环流模式建立了准全球的MASNUM浪-流耦合模式。耦合的方法是首先利用MASNUM海浪波数谱数值模式来...
赵昌
文献传递
北部湾潮波数值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08)建立了北部湾及其临近海区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模拟了K1,O1,M2和S2这4个主要分潮,分析了模拟的潮汐和潮流分布特征,从潮波能量的角度讨论了琼州海峡对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影响,并给出北部湾潮能的耗散情况。研究表明,北部湾是典型的全日潮海区,K1和O1分潮在南部湾口形成半个旋转潮波系统,无潮点位于越南顺安附近岸边。琼州海峡中的欧拉潮汐余流为西向流,潮余流造成的水通量约为0.034×106m3/s;余流出海峡西口后,先折向北,然后转向南流出湾外。研究海区中两个强潮流区分别位于琼州海峡和海南岛的西侧,同时这也是两个潮能的高耗散区。北部湾的潮能自南部湾口由外海传入,通过西口涌入琼州海峡,到达海峡东口时日潮波的能量已基本耗散殆尽,在海峡内耗散的4个分潮的潮能约为3.33 GW,相当于北部湾潮能耗散量的35%左右。数值试验表明,琼州海峡作为潮能耗散的重要海区,其存在对于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计算了底边界潮能耗散,结果表明在北部湾和琼州海峡,底边界耗散的潮能分别占该海区总耗散的83%和80%。
赵昌吕新刚乔方利
关键词:潮汐数值模拟琼州海峡
胶州湾水交换及湾口潮余流特征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7
2010年
利用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建立的胶州湾及临近海域潮汐潮流数值模型,结合胶州湾口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测流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口的潮(余)流特征,并在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耦合建立了水质模块,模拟了胶州湾的水交换过程。考虑M2,S2,K1,O1,M4和MS4六个主要分潮,胶州湾口潮流场的模拟与ADCP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外湾口水道上的潮流非常强,大潮期间观测到201 cm/s的峰值流速。团岛岬角的两侧分别存在一个流向相反的余流涡旋,两涡旋在团岛附近辐合,形成了57 cm/s的离岸强余流。整个胶州湾平均水体存留时间为71 d,平均半交换时间为25 d。胶州湾水体交换能力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差异:湾口海域最强,向湾顶逐渐减弱。湾内存在两个弱交换区,分别位于湾的西-西南部和东北端,水体存留时间多超过80 d,湾西局部水域最长达120 d,而半交换时间也大多超过40 d。潮流场的结构、强度,以及与湾口距离的远近是造成湾内水交换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吕新刚赵昌夏长水乔方利
关键词:水交换数值模拟
浒苔漂移路径预测
王关锁赵昌夏长水马洪宇
青岛近岸海域出现高密度、大面积浒苔聚集,其规模之大,世界罕见,直接危及青岛奥帆赛正常举行.为了应对这次浒苔灾害,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一个多月的打捞、清运,最终战胜了这次灾害,保护了青岛及周边海域的环...
关键词:
一种具有自主升降功能的气象剖面观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气象观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自主升降功能的气象剖面观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壳体、轻质充气管、气象探空专用气球、充气泵、储气罐、控制采集系统、铱星模块、GPS模块、电池仓、气象传感器、蓄电池,其特征在...
王海员王凤军郭延良赵昌薛亮杨洋苏清磊吴伟
文献传递
2008年夏季楚科奇海余流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2008-08-05-09-07在楚科奇海布放的一套浅水潜标系统(71°40′1.4″N,167°58′54.6″W)获得的海流剖面资料及温盐资料,采用Lanczos余弦滤波的方法,研究了楚科奇海中央水道余流剖面及温盐时间序列的结构和变化特征,对表层余流与风场的关系及影响温盐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余流的方向和大小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表层余流全流呈现西向流态,平均流速为19.6cm/s,方向为257.4°,受表层风场影响显著;中、下层的余流全流平均流速为6.6cm/s,流向为29.6°,呈现东北偏北方向。在整个观测期间,温度时间序列表现出剧烈的震荡,振幅达到3.7℃以上,而盐度序列变化缓慢,波动区间相对较小,为32.0~32.8,并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温盐序列的变化受底层余流分布的影响较弱。
王辉武刘娜赵昌舒启
关键词:楚科奇海
福岛核事故释放的^137Cs在西北太平洋海水中输运的模拟与预测被引量:3
2017年
2011-03-11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事件,本研究基于MASNUM(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海洋环流模式,建立了西北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物质输运扩散模式,对事故释放的^(137)Cs在海洋中的输运和扩散过程进行了20a的模拟与预测。根据与观测资料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式具备模拟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输运扩散过程的能力。结果显示:至2015年,^(137)Cs表层活度浓度已经扩散至整个中国海域,活度浓度值在0.01Bq/m^3左右;事故发生10a后,研究海域^(137)Cs表层活度浓度趋于均匀,为0.20~0.60Bq/m^3左右;20a后,^(137)Cs在海洋表层的活度浓度要小于0.15Bq/m^3。垂向扩散的结果显示:事故发生10a后,黄海海域^(137)Cs垂向分布较为均匀,东海东部陆架海域活度浓度高于西部海域,且上层海水中^(137)Cs活度浓度高于底层海水,南海北部海域^(137)Cs活度浓度高于南部海域,且略小于黄海和东海;至2030年,中国近海^(137)Cs的活度浓度的垂向分布趋于均匀,南海略高于黄海和东海;日本海^(137)Cs活度浓度主要集中在表层,最大活度浓度出现在2016年,约为0.20Bq/m^3;西北太平洋海域^(137)Cs活度浓度要高于其他4个海域;2030年以后,整个海域^(137)Cs活度浓度在水平和垂向分布均趋于均匀,均小于0.15Bq/m^3。
赵云霞韩磊曲大鹏赵昌庄展鹏袁业立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137C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