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红茶
  • 5篇发酵
  • 4篇固相微萃取
  • 3篇原子
  • 3篇原子吸收
  • 3篇通氧
  • 3篇铅含量
  • 3篇萃取
  • 3篇微萃取
  • 3篇香气
  • 3篇香气成分
  • 3篇酵母
  • 3篇酵母菌
  • 3篇固相
  • 3篇黑茶
  • 3篇红茶菌
  • 3篇分析评价
  • 3篇醋酸菌
  • 2篇原子吸收光谱
  • 2篇原子吸收光谱...

机构

  • 14篇西南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14篇冯林
  • 7篇杨坚
  • 4篇刘学
  • 3篇宋振硕
  • 3篇董皓
  • 2篇黄友谊
  • 1篇潘科
  • 1篇杜晓
  • 1篇黄先智
  • 1篇陈贤明
  • 1篇陈娟

传媒

  • 2篇福建茶叶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蚕桑茶叶通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山东食品发酵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2009茶叶...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肯尼亚红碎茶与滇红工夫香气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五个肯尼亚红碎茶和我国的滇红工夫进行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从六个茶样中一共检测出152种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59种,2号茶样66种,3号茶样52种,4号茶样61种,5号茶样63种,滇红工夫58种.滇红工夫、1号、5号和3号茶样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60.71%,50.76%,47.33%和37.13%.2号和4号茶样以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42.52%和36.57%.参照Owuor香气指数(F1),1号、5号和滇红工夫茶样的F1值最高,其次是3号茶样,2号和4号茶样的F1值较低.F1值越高的红茶,其香型较好,这与实际茶叶审评中香气审评结果一致.
陈贤明冯林沈强刘学潘科杨坚
关键词: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川湘黑茶的铅含量分析评价
本研究采用湿法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四川、湖南黑茶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黑茶中铅的含量,发现所检测黑茶中铅含量的平均值4.48mg/kg符合国家标准5mg/kg,其中湖南茯砖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四川黑茶中部分超标,最...
宋振硕冯林董皓
关键词:黑茶原子吸收光谱法铅含量
通氧时间对红茶发酵汤色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解通氧时间对红茶汤色的影响,以黔湄601茶树独芽为原料,设置5个不同通氧时间,每30min取样1次,进行色差分析。结果表明,通氧发酵有助于红茶汤色红度和亮度的提高,在通氧60min,发酵90~120min的红茶汤色最好,其L值在22.04~31.01,a’值在32.46~37.56,b’值在37.99~52.43,汤色为红,尚亮。
潘科冯林沈强申东
关键词:色差分析红茶汤色
绿茶叠杀后PPO和含水量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 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能在保证绿茶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杀青叶存放时间。
郑文佳冯林沈强潘科何萍
关键词:绿茶PPO含水量
三个贵州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三个贵州工夫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三个茶样中一共检测出87种主要香气成分。三个茶样均以萜烯类衍生物为主,三者的芳香物衍生物所占比重近似,脂肪类衍生物比例较低,含氮、氧的杂环化合物以黔湄601茶样较高。黔湄601和黔湄502茶样以β-沉香醇含量最高,福鼎红茶以反式香叶醇含量最高。
冯林刘学杨坚潘科
关键词: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
桑叶绿茶中微量元素含量及浸出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绿茶中Ca、Mg、Cu、Mn、Zn、Fe六种元素的含量,并在不同冲泡时间和不同冲泡次数条件下研究了桑叶绿茶中微量元素浸出量。结果表明,桑叶绿茶中微量元素总含量顺序为Ca>Mg>Fe>Mn>Zn>Cu,浸出液中各元素浸出量顺序为Mg>Ca>Zn>Fe>Mn>Cu,其中Mg最易浸出,Cu最不易浸出;不同冲泡时间微量元素浸出规律可用对数关系描述,不同冲泡次数微量元素浸出规律可用负指数关系描述。研究桑叶绿茶中微量元素的浸出特性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桑叶中各元素存在的形态,并可为桑叶绿茶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刘学冯林杨坚黄先智
关键词:原子吸收微量元素
红茶菌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综述了红茶菌在菌种分离纯化、发酵代谢、作用机理及其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
冯林杨坚黄友谊
关键词:红茶菌醋酸菌酵母菌发酵
川湘黑茶的铅含量分析评价
本研究采用湿法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四川、湖南黑茶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黑茶中铅的含量,发现所检测黑茶中铅含量的平均值4.48mg/kg符合国家标准5mg/kg,其中湖南茯砖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四川黑茶中部分超标,最...
宋振硕冯林董皓
关键词:黑茶污染
文献传递
工夫红花通氧发酵技术及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冯林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红茶菌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综述了红茶菌在菌种分离纯化、发酵代谢、作用机理及其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
冯林杨坚黄友谊
关键词:红茶菌醋酸菌酵母菌发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