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爽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因多态性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罗沙司他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细胞色素酶(CYP2C8)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1A9)基因型,与罗沙司他谷浓度和血红蛋白反应率的关系,探究基因多态性对罗沙司他代谢及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2例未进入透析治疗、合并肾性贫血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患者基因型,并检测患者罗沙司他治疗4~8周时的血红蛋白浓度,将血红蛋白较基线值升高≥10 g/L定义为“血红蛋白反应”,以评价罗沙司他的疗效。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罗沙司他谷浓度,对比各基因型组患者药物谷浓度差异。分析不同基因分组患者及不同疗效患者间的药物谷浓度差异。结果:UGT1A9 rs2070959位点AA型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升高值及罗沙司他谷浓度均低于AG型(P<0.05),但两组血红蛋白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GT1A9 rs3832043位点各基因型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升高值、血红蛋白反应率、平均谷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YP2C8相关位点未检测出不同基因型。血红蛋白反应组患者罗沙司他谷浓度显著高于无反应组(P<0.05)。结论:UGT1A9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罗沙司他的贫血疗效及药物谷浓度。罗沙司他的贫血疗效与药物谷浓度有关。
- 陈奎马爽张丽洁蒲薪羽武彤杨晶赵占正肖静
- 关键词:肾性贫血基因多态性
- 代谢综合征与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状况,并分析MS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膜透析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患者,根据M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S组与非MS组,随访至2018年7月31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代谢指标及临床结局差异,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以Cox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6例CAPD患者,年龄(47.29±12.20)岁,其中男性340例(65.9%),女性176例(34.1%),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0(9,39)个月。依据MS诊断标准,患者被分为MS组(210例,40.7%)和非MS组(306例,59.3%);在临床治疗基线时,两组在年龄、教育背景、腹透龄、吸烟史及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S组患者更多暴露于高浓度葡萄糖腹透液(P<0.05);在临床化验及代谢指标方面,MS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磷、血糖、血钾、三酰甘油、胆固醇及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非MS组,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S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4.87,P<0.001);若以CVD死亡作为终点事件,非MS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MS组(Log-rank χ^2=14.4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合并MS、高4h腹透液肌酐/血肌酐比值(4hD/Pcr)是CAPD患者全因死亡(HR=1.982,95%CI1.240~3.168,P=0.004;HR=3.855,95%CI1.306~11.381,P=0.015)及CVD死亡(HR=2.499,95%CI1.444~4.324,P=0.001;HR=5.799,95%CI1.658~20.278,P=0.006)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PD患者的MS患病率较高,合并MS、高4hD/Pcr是CA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CAPD患者
- 蒋蓉马爽王晓阳张丽洁董奕君张晓雪程根阳刘栋窦艳娜肖静赵占正
- 关键词:腹膜透析代谢综合征预后心血管事件
- 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尿毒症腹膜透析(PD)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组、腹膜透析组、S3I-201对照组、S3I-201组,每组均8只。构建5/6肾切除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模型,腹膜透析组、S3I-201对照组、S3I-201组每天经腹透管注人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3ml/100g体重),S3I—201组大鼠隔天经腹透管注入STAT3抑制剂S3I-201(2.5mg/kg),同时S3I-201对照组经腹透管注入等量的S3I-201溶剂。透析28d后分别检测腹膜功能、腹膜病理变化和毛细血管密度(MVD),血液和腹透液中的肌酐值和IL-6浓度,大鼠腹膜组织中p-JAK2、p-STAT3的活化状态,以及E—cadherin、α-SMA和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和腹膜透析组大鼠腹膜功能呈现超滤衰竭状态,腹膜厚度和MVD增加,透析液和血清中IL-6浓度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α-SMA、VEGF、p—JAK2和P—STAT3的表达升高。与尿毒症组相比,腹膜透析组腹膜功能进一步恶化,腹膜厚度和MVD增加(均P〈0.01),透析液和血清中IL-6浓度升高(均P〈0.01),E—cadherin表达降低,α-SMA、VEGF、p-JAK2和p-STAT3的表达升高。S3I-201对照组与腹膜透析组相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3I-201对照组相比,S3I-201组腹膜功能得到改善,腹膜厚度和MVD减少(均P〈0.01),透析液和血清中IL-6浓度降低,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α-SMA、VEGF、p-JAK2和p-STAT3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抑制STAT3后,腹膜透析大鼠腹膜厚度、血管新生和IL-6浓度均降低,EMT也被抑制,腹膜功能得到改善。因此,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IL-6的表达参与尿毒症腹膜�
- 肖静李肖肖王晓阳宫亚楠王聪孟婕马爽董奕君张晓雪程根阳刘栋窦艳娜李炎生赵占正
- 关键词:腹膜透析纤维化JAK2/STAT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6
- Supra-HF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作用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往难治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只有选择手术切除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容易出现低钙血...
- 窦艳娜马爽王晓阳朱礼阳肖静赵占正刘章锁
-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激素血磷水平
- 农村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农村居家腹膜透析(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2—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人体学测量、生化检查、合并症指数、PD充分性评价方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79.17%.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共12项,分别为:合并症指数、透析充分性、TSF、Alb、Hb、RBC、nPCR、eGFR、TG、BUN、Scr以及KT/V.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不充分、存在合并症、低血白蛋白是农村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6.995、0.075、1.050;P〈0.05).结论 重视并及时评估农村居家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改善其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李争艳郑晓娄小平丁芮张晓雪马爽肖静赵占正
- 关键词:腹膜透析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
- 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妊娠患者的护理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降低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妊娠风险,使其顺利渡过妊娠期,安全分娩.方法 对23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妊娠患者予激素、抗感染、控制血压等治疗,同时严密观察尿量变化、加强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胎儿监护、出院指导等.结果 治疗后患者水肿较前明显好转,24 h尿蛋白定量1~4 g,高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 mmHg;患者住院10~30 d(平均15.0 d);患者因病情加重人工终止妊娠5例,自然流产2例,余16例妊娠30~40周顺利生产,新生儿均存活.结论 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妊娠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使其顺利渡过妊娠期,安全分娩.
- 郑元马爽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妊娠护理
- 早期葡萄糖暴露量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早期葡萄糖暴露量(glucose exposure)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PD患者,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PD治疗后6周、6个月和12个月后葡萄糖暴露量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葡萄糖暴露量组和低葡萄糖暴露量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葡萄糖暴露量和PDAP之间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高、低葡萄糖暴露量患者PDAP发病率的差异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低葡萄糖暴露量患者初次PDAP发生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共有22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在中位21(14,33)个月的随访期内,有56例患者发生了腹膜炎。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周时葡萄糖暴露量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29,95%CI 1.033~3.600,P=0.039)。经校正协变量年龄、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和铁蛋白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周葡萄糖暴露量仍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65,95%CI 1.066~4.397,P=0.033)。χ^(2)检验分析结果示,6周时高葡萄糖暴露量患者PDAP发病率更高(χ^(2)=6.480,P=0.01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示,与低葡萄糖暴露量患者相比,6周和6个月时高葡萄糖暴露量患者初次PDAP发生的时间更早[(Log-rankχ^(2)=10.180,P=0.001)和(Log-rankχ^(2)=3.992,P=0.046)]。结论早期腹膜透析高葡萄糖暴露量患者PDAP发病率高且发生时间早,葡萄糖暴露量是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肖拓尚进马爽张丽洁武彤陈奎肖静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
- 15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2例次PDAP患者的致病菌及耐药性结果。结果在152例次PDAP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67.76%(103/152)。革兰阳性(G+)菌60例次(58.25%,60/103),革兰阴性(G-)菌32例次(31.07%,32/103),真菌11例次(10.68%,11/10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均有较高耐药率。结论革兰阳性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可选用万古霉素和厄他培南/亚胺培南作为PDAP的经验用药。
- 刘栋胡敏卢珊董奕君马爽张晓雪尚进蒲薪羽袁文明程根阳肖静赵占正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致病菌药敏试验
-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95例初次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基线MLR预测患者CAPD第1年全因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基线MLR的最佳截断值,据此将患者分为高MLR组和低ML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终点事件为死亡(全因死亡和CVD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转为肾移植或随访至2020年3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间的生存差异。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CAPD患者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495例患者的年龄为(43.79±12.16)岁,男性308例(62.22%),透析龄中位数为17(10,30)个月。截至随访终点,495例患者中有61例(12.32%)患者死亡,51例(10.51%)转为血液透析,28例(5.66%)转为肾移植。在61例死亡患者中,36例(59.02%)死于心血管事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截断值为38.24%,因此高MLR组(MLR>38.24%)患者有246例,低MLR组(MLR≤38.24%)患者有249例。低MLR组和高MLR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6.83%和17.89%,CVD病死率分别为3.21%和11.3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MLR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MLR组患者(全因死亡,Log-rankχ^(2)=18.369,P<0.001;CVD死亡,Log-rankχ^(2)=16.142,P<0.001)。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低MLR组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5%、89.4%、79.9%,中位生存时间为64个月;高MLR组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68.3%、49.6%,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以CVD死亡为终点事件,低MLR组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5%、95.2%、91.2%,中位生存时间为69个月;高MLR组�
- 马爽张丽洁丁芮仵远远蒲薪羽赵占正肖静
- 关键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腹膜透析死亡率
- 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AKI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是否发生AKI及AKI分级标准分为未发生AKI(NAKI)组、AKI 1级组、AKI 2级组、AKI 3级组共4组,对比分析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中AKI的发生率为63.3%。AKI 1~3级各组ICU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个数、机械通气占比均显著高于N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KI分级增加各指标水平均逐渐增加,AKI 3级组以上各指标显著高于AKI 2级组和AKI 1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 3级组和AKI 2级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AKI 1级组和N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 1~3级各组6 h补液量均显著高于N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THEⅡ评分、器官衰竭个数、应用机械通气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风险比值分别为1.576、1.863、1.176。结论 AKI是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并发症。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个数、应用机械通气、炎症指标和6 h补液量等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APATHEⅡ评分、器官衰竭个数、应用机械通气是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及时干预,以降低AKI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李争艳王晓阳张晓雪马爽李炎生白景云肖静赵占正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