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家系
  • 3篇基因
  • 2篇突变
  • 2篇肌萎缩
  • 2篇肌萎缩症
  • 2篇脊肌萎缩症
  • 2篇DNA测序
  • 2篇测序
  • 1篇单精子
  • 1篇多囊
  • 1篇多囊肾
  • 1篇多囊肾病
  • 1篇遗传性
  • 1篇肾病
  • 1篇内障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显性遗...
  • 1篇佝偻
  • 1篇佝偻病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高明
  • 6篇邹洋
  • 6篇黄色新
  • 6篇高媛
  • 6篇李杰
  • 5篇徐佩文
  • 2篇高选
  • 1篇颜军昊
  • 1篇马水英
  • 1篇王丽娟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GLI3基因新突变导致多指(趾)并指(趾)畸形一家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1个先天性多指(趾)并指(趾)畸形(synpolydactyly)家系进行GLI3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应用Sanger法检测先证者GLI3基因的突变,并在家系其他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中进行验证。结果测序显示该家系中的3例患者均发生了GLI3基因的C.480dupC(P.Alal6lfs)杂合移码突变,导致其蛋白质产物从第161位氨基酸开始编码紊乱。在该家系的正常成员以及10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同样的突变。结论GLI3基因C.480dupC(P.Alal61fs)杂合突变可能为该家系的发病原因。上述突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GLI3基因的突变谱。
康冉冉黄色新李杰邹洋徐佩文高明王丽娟解洪强颜军昊高媛
关键词:DNA测序基因突变
一个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系PHEX基因的新剪切突变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确定1个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系患者PHEX基因的致病突变,并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Sanger测序法对该家系中2例患者及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的PHEX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用逆转录PCR检测相应的mRNA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者均发生了PHEX基因的IVS21+2T〉G突变,在100名正常对照中则未检测到该突变。tuRNA序列分析证实该突变导致了PHEX基因第21外显子的缺失。结论PHEX基因的IVS21+2T〉G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PHEX基因的突变谱。
李杰徐佩文黄色新高明邹洋康冉冉高媛
关键词:剪接位点抗维生素D佝偻病
微滴式数字PCR在脊肌萎缩症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索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在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致病基因SMN1第7外显子拷贝数的检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dPCR技术和常规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同时对56个SMA家系共138例样本(其中产前诊断样本17例)行SMN1基因第7外显子拷贝数的检测,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dPCR技术检测结果同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结果一致率为100%,其中SMN1第7外显子拷贝数为2的样本25例,拷贝数为1的样本84例,拷贝数为0的样本29例。结论ddPCR技术对于SMN1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是准确、快速、经济的,可满足SMA临床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的需求。
邹洋徐佩文李杰黄色新高明康冉冉高选高媛
关键词:拷贝数产前诊断
一例SMN1基因型疑为“2+0”型脊肌萎缩症家系的确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一例先证者父亲SMN1基因型疑为"2+0"型脊肌萎缩症家系进行确认。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限制性酶切及靶基因相关STR连锁分析技术对先证者祖父母外周血及先证者父亲单精子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先证者祖母和祖父SMN1基因外显子7拷贝数分别为3和1,先证者父亲单精子SMN1基因外显子7拷贝数存在0和2两种类型,STR连锁分析证实了SMN1致病基因由先证者祖父到先证者父亲再到先证者传递的遗传关系。结论 MLPA技术联合单精子靶基因限制性酶切和STR连锁分析确定了先证者父亲SMN1基因型为"2+0"型,且遗传自先证者祖父母。
黄色新高选邹洋李杰徐佩文高明康冉冉马水英高媛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单精子限制性酶切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突变。方法用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PKD1基因,并验证家系中其他成员及40名正常对照,再用反转录一PcR技术检测相应的mRNA序列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5例患者均发生PKD1基因c.8791+1_8791+5delGTGCG(IVS23+1_+5delGTGCG)突变,mRNA序列分析证实该突变造成该基因mRNA的第23外显子3’端插入8个碱基序列。在表型正常亲属及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的PKD1基因c.8791+1_8791+5delGTGCG突变可影响mRNA的剪切,导致移码突变,可能是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KD1基因的突变谱。
徐佩文邹洋李杰黄色新高明康冉冉高媛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PKD1基因
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CRYGD基因的一个新突变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autosomaldominantcongenitalcataract,ADCC)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应用Sanger测序分析18个ADCC致病基因的突变热点,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找出突变,并在100例健康对照中进行筛查,以排多态性位点的可能。结果该家系中的3例患者均携带CRYGD基因C.471G〉A(p.Trpl57Term)杂合突变,可导致编码的7晶状体蛋白在第157位氨基酸处提前终止翻译。在2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和100名表型正常的健康对照中均未发现同样的突变。经Mutationt@siting软件预测,该突变为有害突变。结论CRYGD基因C.471G〉A(p.Trpl57Term)杂合突变可能为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尚未见报道,因此是一种新发现的先天性白内障致病突变。
高明黄色新李杰邹洋徐佩文康冉冉高媛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DNA测序无义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