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晓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6篇脂肪
  • 6篇脂肪性
  • 6篇酒精
  • 6篇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脂肪性肝病
  • 5篇细胞
  • 5篇酒精性脂肪性...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肝病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肝炎患者
  • 3篇病毒
  • 2篇胆管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3篇王晓晓
  • 7篇饶慧瑛
  • 7篇魏来
  • 7篇封波
  • 6篇刘峰
  • 4篇丛旭
  • 4篇马慧
  • 3篇武楠
  • 2篇王力华
  • 2篇王豪
  • 2篇房继莲
  • 2篇谢艳迪
  • 2篇金茜
  • 1篇孔祥沙
  • 1篇赵洁
  • 1篇潘孝本
  • 1篇韩进超
  • 1篇费然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及NK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会促进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自发清除,且清除与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有关,但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构建NK细胞与JFH-Huh7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在细胞水平上探讨HBsA...
王晓晓马慧武楠谢艳迪金茜韩进超丛旭潘孝本封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NK细胞
抗线粒体抗体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血清学和肝硬化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究首次就诊的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AMA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检测AMA和(或)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的13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183例、免疫印迹法431例、ELISA法709例;分为未诊断PBC组(973例)和新诊断PBC组(350例,其中非肝硬化者268例,肝硬化者82例)。709例采用ELISA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567例,新诊断PBC组142例(PBC非肝硬化组115例,PBC肝硬化组27例)。18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118例,新诊断PBC组65例;其中AMA滴度为低滴度(1∶40~1∶80)者69例(未诊断PBC组53例,新诊断PBC组16例)、中滴度(1∶160~1∶320)者95例(未诊断PBC组59例,新诊断PBC组36例)、高滴度(≥1∶640)者19例(未诊断PBC组6例,新诊断PBC组1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AMA水平,分析其与PBC临床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血小板计数、ALT、AST、GGT、ALP、血清总蛋白、TBil、总胆固醇,以及肝硬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的709例患者的AMA-M2滴度中位值为53 RU/mL,新诊断PBC组的血清AMA和AMA-M2中位水平均高于未诊断PBC组(1∶320比1∶80和180 RU/mL比47 R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1,Z=-7.531,P均<0.01)。未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G、IgM、AST、GGT、ALP、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114、0.108、0.337、0.089、0.197、0.086、0.121、0.073,P均<0.05);新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M、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218、0.483、0.230、0.161、-0.183,P均<0.05);PBC非肝硬化
靳睿王晓晓王力华马慧房继莲王豪饶慧瑛魏来封波
关键词:抗线粒体抗体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6
2022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上升,正逐渐成为全球成人和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疾病谱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然而因NAFL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NASH的新药研发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NASH发病机制重点阐明NASH潜在的治疗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靳睿王晓晓刘峰饶慧瑛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疗法
幼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及其肝纤维化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建立幼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并探讨幼鼠建模中肝纤维化相关的胶原参数动态变化特点,为研究儿童NASH肝纤维化的进展提供新思路。方法3周龄、4周龄、5周龄和6周龄小鼠喂养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共喂养8周。在喂养的0、4、6和8周时采集小鼠肝组织,行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特征并评分。同时对肝组织进行二次谐波(SHG)/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定量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为标准,分析不同周龄小鼠的胶原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MCD造模时间的延长,不同周龄的小鼠体质量逐渐下降,幼鼠死亡数量增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升高。MCD诱导4周后,各组小鼠的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和炎症,诱导8周后,胶原含量明显增加。3、4、5周龄小鼠的汇管区胶原含量高于6周龄小鼠,中央静脉区和窦周区胶原含量均低于6周龄小鼠。各组16个胶原总特征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3、4、5周龄幼鼠的NASH模型以汇管区胶原变化为主,病理改变更符合儿童NASH病理特征,适合建立儿童脂肪肝模型。
武楠王晓晓费然饶慧瑛魏来刘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幼龄肝纤维化
二次谐波/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 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0.923, P <0.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823~0.976, P <0.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 vs 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
王晓晓赵洁李晓鹤饶慧瑛魏来刘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学检测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率逐年升高。NAFLD的病理变化从单纯性肝脂肪变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并可最终进展至中晚期肝纤维化,因此准确诊断和鉴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纤维化对NAFLD的治疗和管理是必要的。传统的金标准——肝活检是一种有创操作,不适合大规模人群的筛查和监管。目前基于血清学检测的无创NAFLD诊断标志物将是NAFLD诊断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就近来的实验室检测、临床参数、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相关NAFLD无创血清学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王晓晓李晓鹤刘峰魏来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学试验临床实验室技术
HBsAg通过激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上NKG2D的表达抑制HCV复制
王晓晓丛旭金茜孔祥沙罗碧芬马慧武楠谢艳迪魏来封波
结合新版指南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中国丙型肝炎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被引量:2
2016年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丙型肝炎的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更新版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此也做了重点介绍.但事实上,我国在丙型肝炎的管理包括对丙型肝炎的认知、筛查、诊断、治疗、预防及基础研究等诸多方面,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王晓晓封波魏来
关键词:疾病管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聚焦“巨噬细胞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阐明NAFLD的发病机制对其防治至关重要。然而,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重打击”学说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发病机制。随着肝病免疫学的研究发展,巨噬细胞在“多重打击”学说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从巨噬细胞来源角度讲,肝脏固有的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都参与NAFLD的进展;从细胞功能角度讲,M1和M2型巨噬细胞分别在NAFLD时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此外,模式识别受体、补体激活和干扰素基因激活蛋白相关信号通路是巨噬细胞参与NAFLD发生发展的主要分子机制。
王晓晓饶慧瑛刘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巨噬细胞分子机制
细胞焦亡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由于与固有免疫相关,焦亡在宿主抵抗感染时细胞溶解和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肝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细胞焦亡的形态特征、分子和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在肝脏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靳睿王晓晓刘峰饶慧瑛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