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出血
  • 16篇颅脑
  • 14篇脑损伤
  • 13篇颅脑损伤
  • 11篇手术
  • 11篇脑出血
  • 11篇高血压
  • 9篇外伤
  • 8篇外科
  • 8篇膜下
  • 8篇并发
  • 7篇血肿
  • 7篇颅内
  • 6篇重型
  • 6篇重型颅脑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蛛网膜下腔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神经外科

机构

  • 42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北京市通州区...
  • 3篇唐山市丰润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57篇田力学
  • 14篇吕新兵
  • 14篇张洪兵
  • 11篇尹连虎
  • 10篇王长江
  • 10篇王刚
  • 8篇王刚
  • 8篇张洪兵
  • 8篇王浩
  • 8篇郑仕奇
  • 7篇王长江
  • 7篇吕建华
  • 7篇吕建华
  • 7篇孙超
  • 7篇王浩
  • 7篇曹文军
  • 5篇孙超
  • 4篇张红兵
  • 4篇曹文军
  • 4篇王长江

传媒

  • 15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3篇临床医药实践
  • 3篇北京医学会神...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3篇2015
  • 6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解剖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颈动脉分叉区神经结构进行系统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颈动脉分叉区颈丛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的走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测量其间距,明确其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耳大神经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到乳突尖的距离为(27.5±5.4)mm。颈横神经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到乳突尖的距离为(54.0±6.3)mm。舌下神经与颈袢上根分叉点到颈动脉分叉凹陷部最低点的距离为(8.2±5.0)mm。喉上神经分叉点与颈动脉分叉部凹陷最低点的距离为(8.1±4.2)mm。结论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解剖研究为指导手术操作、保护神经、降低手术并发症提供参考,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浩田力学张洪兵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神经解剖学
急性重度脑外伤CT环池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对 94例急性重度脑外伤CT表现有环池改变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
田力学王浩郑仕奇张洪兵王长江曹文军孙超王刚吕建华
关键词:CT动态观察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技巧、手术时机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手术距发病时间、脑梗死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M RS评分及B arthe l生活指数(B I)预后评价。结果:9例患者发病距手术时间平均(59.67±15.63)h。左侧大脑中动脉(LM CA)供血区梗死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RM CA)区梗死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区加前动脉区(LM CA+LACA)梗死3例。入院时GCS评分平均(11.78±2.69)分,手术前GCS评分平均(8.22±2.07)分。2例(22.2%)术后死亡,存活7例(77.8%)。术后3个月随访M RS评分,4分(重残)4例,3分(中残)3例。B I评分:55分4例,65分2例,75分1例;术后6个月M RS评分:4分1例,3分5例,2分(轻残)1例;存活7例患者的B l评分:85分1例,70分3例,75分2例,65分1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吕新兵王长江尹连虎王刚曹文军张红兵吕建华田力学
关键词:脑梗死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6
1998年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影响颅脑外伤死亡率和病残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院对300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创伤性SAH患者92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的30.66%。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SAH92例,...
田力学左焕琮左焕琮王刚张思迅王刚孙超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acute severe head injury,aSHI)合并多发伤(multiple injuries,MI)的诊治特点,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 2008-2010年...
田力学张洪兵黄庆王长江王刚曹文军吕建华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23例临床分析
2011年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但术中岩静脉的损伤可导致小脑、脑干出血或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减少岩静脉的损伤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田力学张洪兵胡艳龙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严重并发症手术并发症脑干出血岩静脉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形态特征,根据CT出血形态预判颅内动脉瘤的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出血形态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总结不同部位动脉瘤破裂出血CT形态特征。结果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CT形态特异,为单纯前纵裂、外侧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前纵裂、额叶、外侧裂血肿;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CT形态多样,特异性较差,但常见形态为一侧鞍上池、外侧裂出血,波及其他脑池,前纵裂出血少或无出血;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后循环动脉瘤出血CT形态较典型,为脚间池、桥前池、环池、四叠体池、小脑延髓外侧池、小脑幕上下出血,但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结论根据特异性CT出血形态能够预判部分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预判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时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预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特异性差。
吕新兵王长江尹连虎王刚田力学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
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腔外手术方式,结合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24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分钟,19例血肿彻底清除,5例残留少量血肿,无术后再...
王刚田力学吕新兵张洪兵王长江孙超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小骨窗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在颅内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在颅内病变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JF-N型脑立体定向仪,以CT影像技术为引导方法,对颅内占位性病变为主的6类疾病16例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立体定向手术。结果顺利进行了16例立体定向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术后出血和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可操作性强,靶点选择精确,定位准确,手术过程微创省时,是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曹文军田力学
关键词:立体定向手术颅内病变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40例体会
2000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较常见,且多见于老年患者,如确诊后及时行钻颅冲洗密闭引流术治疗,则大多预后恢复良好。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10月间收治此类患者40例,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6例,女14例。年龄56~78岁,平均62岁。有明显外伤史者31例(77.5%),9例无明显外伤病史(22.5%)。病程14~180天,平均38天。 1.2 临床表现:头痛13例,呕吐7例,意识不清9例,精神障碍8例,失语6例,不同程度偏瘫31例,以脑梗塞等收住院12例。 1.3 术前CT所见:血肿部位:35例(87.5%)
田力学王长江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外科手术老年人慢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