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兵
- 作品数:29 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可控式电解弹簧圈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防治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术中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回顾 GDC栓塞治疗 50例患者及复习文献 ,对术中 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的先兆症状、相应处理、预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5例5个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 ,占总数 9.8% ,全部经继续栓塞 GCD,完全治愈。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但仍有动脉瘤术中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术中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心率 ,选择恰当的栓塞材料 ,随时注意影像学改变 ,对预防和及时发现动脉瘤术中破裂至关重要。若遇动脉瘤术中破裂 ,对症处理的同时继续栓塞 。
- 江宝柱田俊敏吕新兵牛小敏王元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出血先兆症状
- 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腔外手术方式,结合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24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分钟,19例血肿彻底清除,5例残留少量血肿,无术后再...
- 王刚田力学吕新兵张洪兵王长江孙超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小骨窗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预后较好43例,预后不良37例。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脑内血肿量、脑疝、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肺部感染、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10项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疝(P=0.002,OR=9.000,95%CI 2.269-35.701)、术前GCS评分(P=0.023,OR=1.335,95%CI 1.040-1.71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主要有脑疝、术前GCS评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 吕新兵张洪兵尹连虎王刚王长江曹文军田力学
-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外科手术预后相关因素
- 可控式电解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2
- 2003年
- 江宝柱牛小敏田俊敏吕新兵王元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疗效
- 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被引量:3
- 2003年
- 吕新兵田新华江宝柱
- 关键词:垂体瘤经鼻蝶入路外科手术
- 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42例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介绍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并接受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病例,总结资料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特点及效果。结果 42例中3例急诊手术,39例入院时不具备手术指征,病情逐渐加重而中转手术治疗。术后并发枕部迟发硬膜外血肿3例(7.1%),硬膜下积液6例(14.3%),皮瓣下积液12例(28.6%),切口局部延迟愈合7例(16.7%)、局部脑脊液漏5例(11.9%),颅内感染3例(7.1%)。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4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很大比例需中转急诊开颅手术,应严密观察病情进展,把握合理手术时机,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在该病的治疗中仍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吕新兵张洪兵黄庆王刚王长江尹连虎田力学
- 关键词:脑损伤
- 北京市某公立医院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以北京市某公立医院为例,对公立医院医疗项目成本进行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公立医院2011-2013年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数据、药品盈利及政府财政基本补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大多数医疗项目处于无保本政策性亏损状态,必须依靠大型设备检查、药品盈利、政府补贴维持运营。结论: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能够揭示公立医院公益性缺失的内在原因,为公立医院维持公益性经营模式指明途径。
- 潘春华吕新兵常树军王喜红纪智礼
- 关键词:公益性
- DRG付费模式下评价及控制分解住院方法探索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评估某三级公立医院DRG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重复住院发生情况,尝试建立评估分解住院的可行性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市某三级公立医院2020年11月1日—2023年8月31日所有出院患者相关数据,比较DRG支付方式改革前后重复住院发生情况,筛选改革后的可疑分解住院组,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DRG支付方式改革后,14天、7天、3天和当天重复住院发生情况较改革前均有所增加(P<0.05)。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作为4类再入院率较高的病种,相邻两次住院ADRG组一致率为6.02%。该病种后续入组可能存在拆分DRG组进行分组结算的情况。结论:应当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明确分解住院判定,降低分解住院的监督成本,重点管理可避免的非计划再入院。
- 谢海梅公雪王云红王金凤吕新兵李晓辉
- 关键词:再入院率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态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形态特征,根据CT出血形态预判颅内动脉瘤的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出血形态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总结不同部位动脉瘤破裂出血CT形态特征。结果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CT形态特异,为单纯前纵裂、外侧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前纵裂、额叶、外侧裂血肿;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CT形态多样,特异性较差,但常见形态为一侧鞍上池、外侧裂出血,波及其他脑池,前纵裂出血少或无出血;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后循环动脉瘤出血CT形态较典型,为脚间池、桥前池、环池、四叠体池、小脑延髓外侧池、小脑幕上下出血,但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结论根据特异性CT出血形态能够预判部分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预判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时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预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特异性差。
- 吕新兵王长江尹连虎王刚田力学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
- 基于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某医院DRG支付改革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评估某三级综合医院DRG支付改革对医疗质量与经营的影响,在保证DRG支付改革平稳过度的同时,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法 收集北京某三级公立医院2021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运营数据及医疗质量相关数据,将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定义为改革前组,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定义为改革后组。运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改革前后各医疗质量及运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DRG支付改革对医院运行效率和医疗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革效果初步呈现,门急诊人次有所减少,日间手术例数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明显变化趋势;平均住院日、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明显变化趋势;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药费、住院医疗服务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均费用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04),即改革对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显著且调整了费用结构;其余指标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及变化趋势。结论 DRG支付改革对控制医疗费用效果明显,同时对医疗质量管理有一定影响,医院应持续重点监控医疗质量和效率变化趋势,实现公益性和质量效益的双提升。
- 谢海梅王云红王金凤吕新兵张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