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延龄 作品数:37 被引量:27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效果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效果。方法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对复合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材料上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时进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构建骨软骨复合体。模仿马赛克骨软骨移植术用构建的复合体修复实验组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对照组使用单纯β-TCP支架修复缺损。术后12周对修复关节进行大体、X线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植入物降解快速,与周围骨质融合好;大体观察见实验组修复软骨颜色和质地与周围正常软骨相似,关节面平整,而对照组修复区可见明显凹陷,有部分软骨样组织;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实验组修复区软骨染色强,胶原纤维整齐。结论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的骨软骨复合体可有效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 扈延龄 李春燕 张成栋 刘海飞 陶昊 李海燕关键词:骨软骨缺损 生物反应器 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综合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9 2005年 膝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病,它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对OA发病机理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加深,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观点不断出现,本文就目前该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扈延龄 王成琪 唐胜建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一种骨科创伤用伤口清洗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创伤用伤口清洗装置,属于骨科创伤技术领域,包括上型腔、下型腔、清洗组件和集液组件,其中上型腔和下型腔之间设有卡扣,上型腔和下型腔通过卡扣卡嵌配合,上型腔内安装有清洗组件,清洗组件包括清洗喷嘴和气压冲洗... 张成栋 王开 陈力 钱源 扈延龄 徐荣文献传递 经皮逆行前后柱螺钉固定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 2024年 [目的]介绍经皮逆行前后柱螺钉固定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19例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患者行逆行经皮前后柱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虚拟手术设计,获得个体化置钉参数,结合术前规划及术中透视确定入针点,钝性分离至骨面,于入针点置入导针,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导针走向,确保安全无误后置入螺钉。[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置入逆行髋臼前后柱螺钉,无神经血管损伤和穿入髋关节腔。手术时间平均(99.7±18.8)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97.6±16.6)次,术后复查X线和CT示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9.4%。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再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逆行髋臼前后柱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计算机进行个体规划治疗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是一种微创可行的技术,可短期内取得良好临床结局。 扈延龄 刘巧聪 张成栋 宫海峰 刘国明 梁承志 陶昊关键词:髋臼骨折 髋臼前柱 髋臼后柱 微创手术 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5年至2008年1月)、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2期)、EMBASE(1980年至2007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至2007年)、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1994年至2007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07年)。手检1980年1月至2008年1月国内相关杂志9种,均从创刊检索至2007年11月,搜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按照文中所述纳入标准收集后进行比较。利用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结果共纳入71篇文献,其中外固定架组23篇文献(856例患者),内固定组48篇文献(1741例患者)。结果发现,两组在握力、腕部活动范围、放射学指标以及功能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置信区间有重叠)。外固定架组的感染率、固定失败率和神经炎发生率较高,而内固定组的肌腱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内固定提前拆除的比例较高(95%置信区间无重叠)。结论采用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各有利弊,尚缺乏内固定优于外固定治疗的证据,其疗效无明显差异。 李瑾 金丹 丁晓飞 扈延龄 裴国献关键词: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META分析 基于三维CT数据的髋臼骨折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 被引量:38 2008年 目的探讨在个人计算机上对髋臼骨折进行虚拟术前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髋臼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将髋臼骨折.dicom格式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将每个骨块变成一个单独个体并被指定颜色,建立骨折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复位,将.stl格式复位模型导入3D Studio Max,并构建合适重建钢板,根据钢板放置位置选择合适长度钢板,塑形固定。根据钢板长度、放置位置、螺钉数量来对比虚拟计划与手术情况是否匹配。结果髋臼骨折内固定方式的虚拟手术设计均与术中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结论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对髋臼骨折术前计划制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扈延龄 金丹 苏秀云 李瑾 张玉忠 裴国献关键词:髋臼 骨折 三维重建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 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等凝胶样物质作为接种介质的双相接种法可优化组织工程骨构建,但PRP的促成骨作用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进一步探讨自体PRP凝胶用于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及其促成骨性能。方法:实验组利用自体PRP凝胶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DMEM静态接种法构建。体外实验:通过MTT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骨钙素(OC)放免测定,比较两种方法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影响。体内实验:将构建材料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组织学观察、X线检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构建材料的成骨性能。结果:体外实验表明PRP组MSCs显示良好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体内实验表明PRP组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PRP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性能,可有效构建组织工程骨。 扈延龄 王向阳 王开 陈峰 张升波 金丹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接种 计算机辅助个体化钉道设计在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骨折螺钉经皮置入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辅助个体化钉道设计在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骨折螺钉经皮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40例(共45侧)使用通道螺钉技术进行治疗的髋臼前柱或耻骨上支骨折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计算机进行个体化钉道设计分为计算机辅助组(A组)和常规手法组(B组),A组患者术前均使用Mimics软件进行螺钉预置入,确定螺钉入钉点、螺钉方向和螺钉长度。B组按照手术操作者经验及以往解剖学研究得出的螺钉角度进行螺钉置入,不进行个体化设计。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每枚螺钉的置入时间(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透视次数)、螺钉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髋关节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与骨盆Majeed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置钉成功率高于B组(χ^(2)=8.666,P<0.05),A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较B组明显减少(t=5.910、8.138,P<0.05),A组螺钉长度较B组明显缩短(t=18.863,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时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使用计算机对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螺钉位置进行个体化设计,能够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缩短螺钉长度,从而降低拉力螺钉置入难度,能够为无或轻度移位的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且临床疗效满意。 祝相如 陈新 张成栋 刘巧聪 刘国明 李绪文 王天瑞 扈延龄关键词:髋臼 耻骨 骨螺丝 拉力螺钉 高分子量壳聚糖皮芯结构微纳米纤维膜制备 2024年 高分子量壳聚糖因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可促进细胞和组织生长以及可降解等特性,被认为是促进伤口愈合的优良材料;然而高分子量壳聚糖纺丝液黏度大,用常规静电纺丝法难以制成微纳米纤维。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溶液喷射纺丝法制备了高分子量壳聚糖/聚氧化乙烯微纳米纤维,纺丝液含有质量分数为1.6%的高分子量壳聚糖和2.5%~5.0%的聚氧化乙烯(相对分子质量为10万)。所制备的微纳米纤维呈直线形,表面呈不光滑波纹状。通过MatLab对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进行识别和计算,结果表明,当聚氧化乙烯质量分数从2.5%增加到5.0%时,纤维平均直径从133 nm增加到210 nm,直径分布变宽;微纳米纤维材料中大孔隙增多,孔隙率在0.69左右,变化不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分子量壳聚糖/聚氧化乙烯喷射纺丝微纳米纤维具有皮芯结构,其中,聚氧化乙烯位于皮层,高分子量壳聚糖构成微纳米纤维的内芯;动物实验初步证明了高分子量壳聚糖皮芯结构微纳米纤维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房磊 刘秀明 贾娇娇 蔺志浩 任燕飞 侯凯文 巩继贤 扈延龄关键词:医用敷料 壳聚糖 聚氧化乙烯 皮芯结构 应用纤维结合素建立新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应用兔椎间盘内显微注射纤维结合素片段(Fn-f)的方法建立新型动物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3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6只),L1-2L2-3,L3-4,L4-5,椎间盘髓核内显微注射30kDa的Fn-f25μl;对照组(16只)相应髓核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25汕l;空白组(2只)不做处理。术后4、8、12周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只兔,对髓核组织切片行番红O染色和HE染色,采用^35S整合分析法检测髓核蛋白多糖合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取4只兔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12和16周行腰椎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检查,测量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DHI),术后16周处死,行番红O染色、HE染色和蛋白多糖合成测定。空白组2只兔处死后检测髓核蛋白多糖合成。结果实验组兔椎间盘髓核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内层纤维环结构紊乱、破坏;髓核区4周后出现进行性缩小,术后16周髓核区消失,与内层纤维环组织不能分辨。实验组兔椎间盘蛋白多糖合成率进行性下降(F=263.241,P=0.000);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兔椎间盘蛋白多糖合成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27.010~-2.833,P〈0.05)。术后8周DR示造模椎间隙开始出现明显狭窄,进行性加重,12周时椎间盘及临近椎体前方出现骨赘,16周时骨赘增生明显。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DHI百分比(DHI%)分别为96.5%±1.7%和97.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和16周,实验组DHI%分别为85.6%±3.8%、77.2%±3.5%和65.5%±5.6%,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t=-21.225~-10.795,P〈0.01)。结论显微注射Fn-f可使兔腰椎间盘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与人椎间盘自然退变过程相似的退变,具有较好的模拟性和重复性,为椎间盘退变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实用的动物模型。 刘海飞 张晗 乔光曦 陶昊 陈峰 扈延龄 王德春 胡有谷关键词:疾病模型 动物 腰椎 椎间盘 纤维结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