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
- 作品数:328 被引量:1,856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hBMP_7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9
- 2002年
- 使用含hBMP7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3 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经hBMP7基因转染的BMSc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的BMSc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经转染的BMSc合成胶原显著高于空载体转染和未转染者。提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转染BMSc后能促进细胞的胶原合成 ,对BMSc增殖和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 。
- 金丹裴国献齐凤菊胡罢生魏宽海王珂陈滨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合成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生物医学工程成骨细胞
- 逆转录病毒介导hBMP_7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6
- 2002年
- 采用粘 粘端连接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 ,重组质粒转染包装细胞PT6 7后 ,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筛选插入方向正确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外源基因插入方向正确、无碱基错误和缺失。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 ,感染后 2天经基因转染的BMSc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呈阳性 ,未经转染的细胞检测结果呈阴性。转染的BMSc经G4 18筛选至 4周仍有外源BMP蛋白的表达。提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转染的BMSc中可有外源性BMP7mRNA和蛋白的表达。
- 金丹曾位森裴国献胡罢生魏宽海王珂陈滨
-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生物医学工程
- 肌瓣作为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为探讨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征 ,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 ,将去神经化的指深屈肌肌瓣转位至缺损区 ,作为BMP载体来修复骨缺损 ,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 (TUNEL)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过程及生物学变化。结果发现 ,骨骼肌逐渐发生萎缩 ,2周时肌瓣内可触及串珠状团块 ,有大量软骨细胞生成 ,沿肌间隙分布 ;6周时骨桥与宿主骨紧密结合 ,软骨溶解区有大量编织骨形成 ,出现骨髓腔并与宿主骨髓腔再通 ,肌纤维被增殖的间充质细胞、软骨细胞及结缔组织所分割 ;8周时肌纤维几乎完全消失 ,新生骨组织呈条索状桥接两断端 ;组织学显示骨骼肌萎缩的同时 ,部分细胞核出现崩解 ,并有凋亡小体出现 ;TUNEL染色呈阳性。
- 魏宽海裴国献王珂田雪梅金丹陈滨郑晓勇马忠立
- 关键词:肌瓣形态学新生血管化骨缺损
- 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设计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腓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钉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数字化虚拟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复位下下胫腓联合,将模板准确贴于患侧腓骨远端外侧,利用模板上预先制备的导向孔进行定位和置入螺钉。结果建立了下胫腓联合数字化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在临床初步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逆向工程技术制备的固定导向模板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金丹王丹张元智张玉忠相大勇秦煜裴国献
- 关键词:数字化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
- 恒河猴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生物学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恒河猴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进行生物学安全性评价。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完成。雄性恒河猴6只,体质量4~6kg,分别抽取实验动物的骨髓,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将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以5×109L-1的浓度与可吸收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外培养3d后回植入恒河猴背阔肌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骨,分别于术前、术后2,4,12周4个时间点进行长期毒性试验(观察植入后动物的生理状况及血生化指标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的变化)、肌内植入试验(观察炎性浸润、纤维包囊形成及有无异形细胞)、遗传毒性试验(观察嗜多染红细胞,记录微核数)等检测。结果:纳入恒河猴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后,动物精神、行为、活动、摄食及粪便无异常,无血尿,体质量逐渐增加。术后2,4,12周和术前相比,外周血象、血生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时间点骨髓相均增生活跃、形态正常;植入试验2周周围肌肉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12周未见明显炎性细胞和异型细胞。③各组骨髓涂片在镜下难以见到嗜多染红细胞,均未发现有微核形成。结论:恒河猴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安全性。
- 汪群力裴国献云雄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 关键词:恒河猴安全性
-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的胫骨缺损(英文)被引量:7
- 2006年
- 背景:许多实验结果显示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其血管化进程和有效程度对骨成骨愈合的优劣起到关键性作用。目的:建立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血管化动物模型,观察其影像学和形态学特点,分析血管化程度和成骨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材料:支架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圆柱状,20mm×8mm(直径),侧方开纵槽2mm宽,内有轴向全长中空管直径3mm,中空管向两端及纵槽开放。孔隙率60%,孔径100~150μm。四五岁健康猕猴29只,体质量在3.5~5k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7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完成。①将27只猕猴右侧胫骨(共27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②筋膜-血管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束的一段,外被带蒂深筋膜;筋膜组、空白组分别填塞组织工程骨并包裹筋膜和单纯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缺损对照。钢板螺钉固定。③在术后4,8,12周时间点分别对各组骨-骨膜缺损行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骨-骨膜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形态学检测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9只猕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猕猴标本大体观察:术后12周:筋膜-血管组植入物各面及中央部完全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坚硬,折不断,材料2/3被吸收;筋膜组和空白组植入物于内侧及前面仍有部分材料未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用力可以折断,材料1/3被吸收。②各组支架材料组织学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支架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筋膜-血管组最明显;镜下观察,12周时移植物完全被骨�
- 曾宪利裴国献金丹唐光辉林海宁陈书军程文俊黄爱文
- 关键词:猕猴属胫骨磷酸钙类
- 基于UG和Mimics的股骨骨折三维虚拟手术研究
- 目的利用UnigraphicsNX和Mimics软件进行虚拟手术,为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选取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利用Mimics软件对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
- 王丹谢叻金丹赵志球姜晓锐黎建伟裴国献
- 一种组织工程骨及其构建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中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人工器官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组织工程骨及其构建与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组织工程骨,包括载体支架和种子细胞,种子细胞附着于载体支架上,形成具有骨组织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所述...
- 裴国献胡稷杰金丹魏宽海黄爱文张元平
- 文献传递
- 一种组织工程骨及其构建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中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人工器官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组织工程骨及其构建与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组织工程骨,包括载体支架和种子细胞,种子细胞附着于载体支架上,形成具有骨组织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所述...
- 裴国献胡稷杰金丹魏宽海黄爱文张元平
- 文献传递
-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一些理论质疑富血小板血浆对骨前体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本实验拟验证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试验室(省级)完成。①实验方法:抽取6名健康志愿者髂前上棘骨髓5mL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扩增,静脉血10mL以二次离心法制得富血小板血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加入富血小板血浆使终浓度为100g/L,单纯血清培养组仅加入等量胎牛血清。培养后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为胞质中呈现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③矿化结节染色: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19天以0.1%茜素红-TrisHcl(pH8.3)37℃下放置30min,矿盐沉积染色阳性为红色。④Cbfa1基因表达: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同上。培养后第3,7,12,16天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基因的表达。⑤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培养后第7天,富血小板血浆组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血清培养组明显减少,且阳性细胞内灰黑色颗粒也明显减少,为弱阳性。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矿化结节染色结果:培养后第19天,单纯血清培养组可见细胞表面有较多的矿盐沉积,但未形成明显的矿化结节。富血小板血浆组细胞表面只有稀少的矿盐沉积。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a1mRNA的表达:培养后第3,7,12,16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单纯血清培养组与富血小板血浆组cbfa1基因表达量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点两组间cbfa1基因的表达基本相似。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变化:富血小板血浆组骨髓间充�
- 程文俊金丹郭刚李旭黄爱文相大勇胡稷杰裴国献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