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一慧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气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2
  • 1篇蛋白质缺乏
  • 1篇导管
  • 1篇婴儿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免疫缺...
  • 1篇原发性免疫缺...
  • 1篇症状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支气管镜检
  • 1篇支气管镜检查
  • 1篇生物膜
  • 1篇体征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气管导管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莫纳什大学

作者

  • 5篇雷一慧
  • 4篇陈尚勤
  • 4篇麦菁芸
  • 3篇林振浪
  • 2篇黄玉梅
  • 1篇叶乐平
  • 1篇陈鲜威
  • 1篇朱敏丽
  • 1篇朱将虎
  • 1篇杨锦红
  • 1篇林素
  • 1篇张海邻
  • 1篇唐震海
  • 1篇柳艳丽
  • 1篇董亚
  • 1篇陈思
  • 1篇姜槐

传媒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的生物膜菌群分析及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管导管内腔表面细菌生物膜(endotracheal tube-bacterial biofilm, ETT-BF)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采取气管插管留置时间≥48 h的新生儿30例, 根据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组(2~6 d)13例、B组(7~14 d)9例和C组(>14 d)8例。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下ETT-BF的形态, 分析3组患儿VAP的发生率, 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阳性率、菌株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提示气管导管留置达3 d可在气管导管内腔表面观察到片状基质物, 留置4 d可见球菌黏附, 随着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延长, 细菌生物膜结果趋近完善。30例新生儿中, 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阳性率达23.3%(7/30), 均为革兰阴性菌。A组无患儿发生VAP, B组有2例VAP患儿, C组有5例VAP患儿, 3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 P=0.004)。不同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下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 P=0.598)。13例A组患儿中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者7例, 主要为革兰阳性菌, 随着留置时间延长, 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逐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7例VAP患儿中, 5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与其对应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一致, 分别为液化沙雷菌、产酸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脑膜脓毒性黄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且菌株耐药性一致。结论早期的ETT-BF定植菌可能来自上呼吸道, 较少发生迁移引起VAP, 随着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延长, 患儿的VAP发生率升高, 气管导管表面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可发现同一病原菌, 具体病原菌来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雷一慧林素潘冰婷陈尚勤林振浪麦菁芸
关键词:肺炎呼吸机相关性
新生儿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2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总结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D-b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DBPD)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和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DBPD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遗传学结果。并以“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HSD17B4变异”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以“HSD17B4”“D-b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为检索词检索、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11月的文献,收集2岁内发病的基因检测诊断的DBPD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DBP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病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院2例患儿均存在呼吸费力、肌张力低下、难治性癫痫、反应差、原始反射未引出及颅面部畸形。患儿1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HSD17B4基因杂合剪接变异c.972+1G>T和错义变异c.727T>A(p.W243R),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患儿2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HSD17B4基因纯合剪接变异c.1333+4A>G。均为致病性变异。检索文献纳入英文文献12篇,中文文献1篇,包括16个家系(19例患儿),加之本院2例共21例患儿(男8例、女13例),其中2个家系4例患儿父母为近亲结婚;21例患儿均有肌张力低下;20例伴癫痫发作,其中生后1~5 d出现癫痫发作17例;12例伴有高额头、长人中、眼距宽和高腭弓等颅面部畸形。HSD17B4基因复合杂合变异13例,纯合变异8例;共检测到26种HSD17B4基因变异,其中错义变异16种、剪接变异7种、无义变异2种、移码变异1种。结论新生儿出现肌张力低下、难治性癫痫,伴有外观畸形时,应考虑到DBPD,并完善基因检测。
柳艳丽陈思雷一慧杜林润麦菁芸
关键词:蛋白质缺乏DNA突变分析
新生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基因功能完全缺陷病1例
2023年
本文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确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基因功能完全缺陷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患儿男,生后第2天接种卡介苗,第21天出现持续发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升高,血液、骨髓均检测出人巨细胞病毒,经抗病毒、抗生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口服抗病毒药物。生后第55天患儿再次因发热住院,血液病原微生物检测出人巨细胞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住院期间经治疗后高热不退,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经积极治疗,患儿感染仍加重,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后患儿于生后69 d死亡。患儿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为STAT1基因纯合变异,染色体位置:chr2:191855978,基因变异信息:NM_007315:exon11:c.1011_1012del(p.V339Pfs*18),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TAT1基因功能完全缺陷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TAT1基因功能完全缺陷病临床表现为致死性的胞内弱致病性分枝杆菌和病毒的广泛感染,全外显子组测序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该病预后极差。早期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或可使患儿短期内症状好转。
董亚黄玉梅姜槐雷一慧朱将虎陈尚勤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3例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感染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转归等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希木龙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菌株同源性分析,药敏结果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儿平均出生胎龄为(32.5±4.5)周,平均出生体重(1772.8±867.7)g,平均发病日龄为(23.9±12.6)d。所有患儿均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使用静脉营养,平均置管和静脉营养时间分别为(23.4±13.7)d和(38.0±14.3)d;感染前均有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平均时间(10.7±4.6)d;18例患儿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平均时间为(9.7±12.0)d。其中有15例患儿集中发生在2014年5~10月。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发热、呼吸暂停、呕吐、腹胀。感染初期有血小板计数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23例血培养均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13株菌株来源于同一克隆株,7例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两性霉素B耐药2例,伊曲康唑耐药4例,氟康唑耐药4例。结论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加强早产儿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指征,尽早建立全胃肠道营养,在高发季节可以对高危早产儿口服抗真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感染后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爆发流行。
麦菁芸瞿跃黄玉梅朱敏丽雷一慧杨锦红陈尚勤林振浪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耐药性
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科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科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新生儿,分析其疾病特征,记录检查前、中、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血压,检查前、检查后30 min血气分析,以及检查中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共检查42例患儿,完成44例次检查,检出呼吸道异常40次,呼吸道异常检出率为90.9%。其中喉软化22例,占52.4%;气管、支气管软化或狭窄19例,占45.2%,确诊气管食管瘘1例,检查吻合率为73.8%。SpO_2在检查前、中、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过程中患儿SpO_2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0±0.15)比(0.95±0.04),P<0.05],检查后可恢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0.02)比(0.95±0.04),P>0.05]。检查过程中6例患儿出现心率下降,停止操作并加压给氧后恢复正常,血压无明显变化,监测血气分析均正常,未出现肺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可提高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麦菁芸陈鲜威张海邻陈尚勤叶乐平雷一慧唐震海林振浪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