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平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西伯利亚蝗越冬卵的呼吸代谢规律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 L.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重要的指示物种,本研究主要探讨西伯利亚蝗卵越冬过程中的呼吸生理变化。[方法]采用多通道昆虫呼吸系统,逐月测定越冬卵的呼吸率、代谢率和呼吸商等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并监测其环境温度变化,同时解剖蝗卵以观察胚胎发育进度。[结果]越冬过程中,蝗卵的呼吸代谢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高低顺序为越冬前期<越冬期间<越冬后期。越冬前(8—10月)和越冬期间(11—2月),同阶段各月份之间的呼吸代谢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越冬后期(3—4月)呼吸率和代谢率显著升高(P<0.05)。越冬前蝗卵的平均呼吸商为0.66,说明其代谢底物主要为脂质;越冬期间蝗卵的平均呼吸商为0.80,表明其代谢底物除脂质外还有部分糖类参与;越冬后期,呼吸商显著升高(P<0.05),平均值为1.01,表明其呼吸代谢底物主要为糖类物质。早期胚胎发育主要发生在越冬前期,此时头、胸、腹和附肢等结构已分化完全;越冬期间胚胎发育停滞;越冬后胚胎发育迅速恢复。[结论]越冬过程中,西伯利亚蝗卵的呼吸代谢水平与胚胎发育进度密切相关。为适应胚胎发育需要,蝗卵通过调节呼吸代谢水平及代谢底物来调整其生理状态,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从而顺利越冬。
- 何立志刘余平闫蒙云刘琼李占武季荣叶小芳
- 关键词:耗氧率代谢率
- 西伯利亚蝗越冬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被引量:8
- 2018年
-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形态结构并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发现:在30℃恒温培养下,西伯利亚蝗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个时期:Ⅰ-Ⅶ期(滞育前发育),发育时间约为20d,Ⅷ期(滞育期),滞育时间约为193d,Ⅸ-Ⅻ期(滞育后发育),发育时间约为6d。同时,跟踪调查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并通过电子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蝗卵周围环境的5cm土层地温。结果发现,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7-9月末为胚胎早期发育时期(对应胚胎发育Ⅰ-Ⅶ期);9月末-10月上旬蝗卵逐渐进入滞育阶段,胚胎发育停滞,直至翌年2月(对应胚胎发育第Ⅷ期),此时月平均温度最低,滞育时间约为166d;冬季结束后,3月上旬-4月,蝗卵滞育解除,胚胎恢复发育。3月胚胎发生旋转(对应胚胎发育Ⅸ期),4月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对应胚胎发育第Ⅹ-Ⅻ期)。此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然条件下蝗卵卵壳上气孔的超微结构,发现气孔围壁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胚胎滞育解除后围壁又恢复为原有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以卵滞育越冬,且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内蝗卵个体间的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处于同一发育阶段;恒温条件下蝗卵的滞育持续时间较自然条件下长;发育过程中气孔围壁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 闫蒙云何立志王晗于非何岚袁亮廖成敏刘余平李占武季荣叶小芳
- 关键词:胚胎滞育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