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脓毒症型类鼻疽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急性脓毒症型类鼻疽的临床特征,并针对性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脓毒症型类鼻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记录所有患者的预后(病死)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不良组与良好组,设计基线资料统计表,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急性脓毒症型类鼻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均有畏寒、发热,另有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主要临床症状,主要体征有肺部啰音、皮肤脓肿、肝脾肿大;80例急性脓毒症型类鼻疽患者经治疗后病死26例,病死率为32.50%(26/80),纳入不良组;54例存活,存活率为67.50%(54/80),纳入良好组;不良组与良好组患者的出现症状至接受治疗时间、治疗方法、用药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出现症状至接受治疗时间长是急性脓毒症型类鼻疽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HR>1,P<0.05),用药疗程长是急性脓毒症型类鼻疽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HR<1,P<0.05)。结论:急性脓毒症型类鼻疽主要临床特征较为复杂,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其中年龄大、出现症状至接受治疗时间长,用药疗程短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王秋婷 石慧芳 廉芳 李明 林石宁关键词:类鼻疽 脓毒症 预后 ARDS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4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观察组(合并ILD,31例)和对照组(不合并ILD,43例)。比较两组在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及组间疗效差异,即呼吸动力学指标变化、氧和指数及3个月生存曲线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氧和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行俯卧位通气后,其呼气末正压显著升高(9.54±0.85 vs 10.63±0.86,P<0.05);对照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23.17±3.91 vs 21.89±2.53,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动态呼吸顺应性好(18.78±3.92 vs 17.83±3.87,P<0.05)。根据K-M曲线分析比较,观察组3个月生存率明显较对照组低(χ2=10.342,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对ARDS合并ILD患者在短期疗效上效果明显,可以提高肺的顺应性。 王茂泽 石慧芳 陈亚红 王应琼 王秋婷 陈兴峰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质性肺病 俯卧位通气 纳美芬联合呼吸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呼吸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入组者均行气管插管术,观察组使用纳美芬,对照组使用纳洛酮,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呼吸机相关治疗情况及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相关指标和治疗过程中SGR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EV1/FVC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氧摄取率大于对照组(P<0.05),血氧含量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6周及8周,观察组SGR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纳美芬提高呼吸功能,可有效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改善肺功能,调节机体氧供需平衡,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方茜茜 王秋婷 林石宁关键词:纳美芬 呼吸机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记忆和执行功能状况及记忆功能与睡眠呼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分析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记忆和执行功能状况及记忆功能与睡眠呼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度OSAHS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功能、执行功能及睡眠呼吸指标,并分析记忆功能指标与重度OSAHS患者睡眠呼吸指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评分、数字广度顺背评分、数字广度倒背评分、图片回忆评分、理解记忆评分、视觉再生评分及2-back测试正确率高于对照组,Stroop干扰时间和2-back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威斯康辛卡片(WCST)测试正确数和分类数多于对照组、随机错误数和连续错误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0-back测试正确率和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及血氧饱和度<90%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a T90)高于对照组,最低血氧饱和度(SaO_2)和平均Sa 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快动眼睡眠时间百分比(RE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广度顺背评分与重度OSAHS患者Sa T90呈负相关(rs=-0.295,P<0.05);数字广度倒背评分与重度OSAHS患者Sa T90呈负相关(rs=-0.319,P<0.05),与平均Sa O2呈正相关(rs=0.304,P<0.05);理解记忆评分与重度OSAHS患者REM%、平均SaO_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6、0.314,P<0.05),与Sa T90呈负相关(r=-0.303,P<0.05);视觉再生评分与重度OSAHS患者Sa T90呈负相关(r=-0.304,P<0.05),与平均SaO_2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重度OSAHS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及记忆、执行功能受损,且记忆功能受损与其睡眠呼吸障碍关。 王秋婷 石慧芳 徐建光 王应琼关键词:记忆 睡眠 普米克令舒雾化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Mp-Ab的影响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6例。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研究组予左氧氟沙星+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比较2组咳嗽、咽痛持续时间,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吸收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Mp-Ab阳性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1.39%)低于研究组(94.19%)(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咳嗽、咽痛持续时间,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吸收时间更短,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 pred%)及FEV1/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 pred%)水平更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Mp-Ab阳性率更低(均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能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Mp-Ab阳性率,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控制支原体感染。 方茜茜 何晶 石慧芳 王秋婷 杨松 许文彬 符映珊关键词:普米克令舒 左氧氟沙星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抗体 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血浆皮质醇(COR)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31例AECOPD病人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非AECOPD病人1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分级情况将病例组病人再分为4个亚组。所有病人入院均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及血气分析,入院次日于6:00、14:00、22:00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COR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病人各时间点血浆COR水平均明显升高(t=2.856~8.849,P<0.05)。病例组各亚组间血浆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F=1.034~1.739,P>0.05)。Pe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病人6:00、14:00、22:00的血浆COR水平与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294~0.375,P<0.05),与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r=-0.255~-0.243,P<0.05),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r=0.290~0.462,P<0.05)。结论 AECOPD病人血浆COR水平与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关,COR水平升高病人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这对AECOPD病人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王茂泽 石慧芳 陈亚红 王应琼 王秋婷 陈兴峰关键词:皮质醇 昼夜节律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类鼻疽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类鼻疽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类鼻疽脓毒症患者109例,均按照标准规程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分析急性类鼻疽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并根据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51)和预后不良组(n=5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类鼻疽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预后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畏寒高热、咳嗽咳痰、感染指标升高为急性类鼻疽脓毒症主要临床特征。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职业、居住地、体重、饮酒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职业、体重、饮酒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结果与急性类鼻疽脓毒症预后不良相关(P<0.05)。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急性类鼻疽脓毒症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70.00%。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老年、务农、体弱、酗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是急性类鼻疽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上述指标联合临床特征可为急性类鼻疽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吴海琴 邱名耀 鄞晓斌 王秋婷关键词:预后 LOGISTIC回归模型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的影响,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无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尿毒症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肺炎衣原体感染的53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比较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比较两组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L-17、IL-6和IL-10的浓度,通过心血管测定仪比较两组患者的心搏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搏指数(SI)、射血分数(EF)和总外周阻力(TPR)等心功能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TH17和Treg细胞比例为11.33±5.07,对照组患者为3.99±0.58,感染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细胞因子IL-17、IL-6和IL-10的浓度分别为(61.07±11.72)pg/ml、(52.61±10.19)pg/ml和(7.02±3.18)pg/ml,对照组分别为(15.33±5.71)pg/ml、(14.29±3.67)pg/ml和(27.69±5.43)pg/ml,感染组患者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浓度高于对照组患者,IL-10的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感染组患者的心功能较对照组患者更差,其SV、CO、SI、EF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PR大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发生肺炎衣原体感染时,其体内TH17和Treg细胞比例失衡,促炎因子IL-17和IL-6浓度上升,抗炎因子IL-10浓度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心血管功能发挥失常,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庄新鸿 庄乙君 杜永国 王秋婷关键词:肺炎衣原体感染 尿毒症 心血管 地塞米松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气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进行性发展的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方茜茜 何晶 石慧芳 王秋婷 杨松 许文彬 符映珊关键词: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肺气肿 p38 MAPK抑制剂通过抑制NLRP3途径介导的细胞焦亡对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SB303580(SB)对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展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SB组、COPD组和COPD+SB组,每组12只。COPD组和COPD+SB组小鼠给予香烟烟雾和脂多糖(LPS)建立COPD模型。吸入乙酰甲胆碱(Mch)后观察各组小鼠气道阻力以评价各组小鼠肺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细胞计数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体外应用烟草提取物(CSE)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B组、CSE组和SB+CSE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巨噬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焦亡率和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和巨噬细胞中磷酸化p38(p-38)、焦亡相关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COPD小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和COPD+SB组小鼠气道阻力,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TNF-α、IL-6、IL-1β和IL-18水平以及肺组织中p-p-38、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F-κB p65及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结构明显受损,气道上皮细胞脱落,部分相邻肺泡融合至肺大泡等病理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SB组小鼠气道阻力,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及TNF-α、IL-6、IL-1β、IL-18水平和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ASC、NF-κB p65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肺组织结构正常,但肺组织中p-p-38蛋白表 李明 王秋婷 陈山 石慧芳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