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峥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导管
  • 2篇置管
  • 2篇静脉
  • 1篇导管脱出
  • 1篇血栓
  • 1篇血型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永久性
  • 1篇永久性肠造口
  • 1篇造口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置管后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生存期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术后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5篇王晓峥
  • 3篇沈艳芬
  • 3篇董静
  • 3篇王新朋
  • 3篇郑媛媛
  • 2篇孙春燕
  • 1篇王国栋
  • 1篇王宏志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病人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丨丨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病人,记录病人一般资料、病史资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置管情况、并发症等。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42例病人中发生PICC血栓的有54例。非O型血病人血栓发生率高于O型血病人。妇科肿瘤病人、BMI较高者的病人发生PICC-DVT较高。多因素分析表明,血型、BMI是PICC-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0型血病人发生P1CC-DVT的风险高于O型血病人。BMI较高者病人发生PICC-DVT的风险更高。
王国栋沈艳芬董静王新朋王晓峥郑媛媛郭双双王宏志
关键词:PICC置管静脉血栓ABO血型
肿瘤患者耐高压瓣膜型PICC导管置管后最佳体外留置导管长度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耐高压瓣膜型PICC导管置管后最佳体外留置导管长度,为临床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超声引导下结合赛丁格技术行耐高压瓣膜型PICC置管肿瘤患者9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4例和对照组498例,对照组置管后导管外露2 cm采用U型固定法,观察组置管后导管外露0 cm采用一字型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脱出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高压瓣膜型PICC导管置管后外露0 cm一字型固定法可显著降低导管脱出率及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
沈艳芬郑媛媛董静王新朋王晓峥陈杰
关键词:肿瘤PICC导管导管脱出非计划拔管
4例PowerPICC SOLO导管体内破损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22年
本文对4例末端瓣膜式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PICC SOLO)导管体内破损病例进行总结,从导管材质、置管静脉选择等视角剖析导管体内破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陈杰沈艳芬董静王新朋郑媛媛王晓峥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静脉治疗静脉穿刺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和生存期的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以9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生存期1年为界限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以营养状况分组,比较各组生存质量情况,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价患者营养状况;以胃癌患者生存质量问卷(QLQ-STO22)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生存期﹤1年组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40.00%)高于生存期≥1年组(17.40%)。QLQ-STO22结果显示生存期﹤1年组呃逆程度(P﹤0.05)和身体外观指数(P﹤0.01)均高于生存期≥1年组。SGA-C组呃逆程度、饮食受限、焦虑和身体外观指数均高于SGA-A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胃癌患者术后应给予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
王晓峥孙春燕
关键词:胃癌生存期营养状况
家庭关怀对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对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永久性造口术治疗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关怀好组(观察组)和家庭关怀差组(对照组),每组49例。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家庭关怀,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与家庭关怀呈正相关,并发症与家庭关怀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关怀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结直肠癌疾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孙春燕王晓峥
关键词:家庭关怀结直肠肿瘤永久性肠造口生活质量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