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琳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脂肪酶
  • 2篇植物
  • 2篇土壤
  • 2篇株产
  • 2篇酶学性质
  • 2篇根际
  • 2篇根际土
  • 2篇根际土壤
  • 1篇低温脂肪酶
  • 1篇沙化
  • 1篇生物柴油
  • 1篇生物转化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分析
  • 1篇主要植物
  • 1篇细菌多样性
  • 1篇细菌群落

机构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陈吉祥
  • 4篇李彦林
  • 4篇程琳
  • 2篇刘元利
  • 1篇王永刚
  • 1篇周敏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陕北沙化区3种主要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柠条、沙柳和沙蒿是我国陕北生态脆弱区主要固沙植物,为研究其环境适应机制,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榆林沙化区3种主要固沙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发现非根际土壤细菌由22门组成,含量超过1%优势菌门主要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占细菌总数96. 07%。柠条、沙柳和沙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别由25、23和24门组成,含量超过1%优势菌门分别占细菌类群的94. 40%、95. 42%、95. 80%。其中,Thermotogae、Atribacteria、Lentisphaerae为柠条根际土壤所特有菌门;Caldiserica为沙蒿根际土壤特有菌门;BRC1类群为三种植物根际土壤共有菌门,在非根际土壤中未发现。非根际土壤、柠条、沙柳、沙蒿根际土壤细菌属分别为455、499、461和465。各优势菌门和属所占比例在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及其非根际土壤中存在明显差别。土壤细菌群落和主要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细菌丰富度主要因素。
罗旦陈吉祥程琳李彦林王永刚周永涛
关键词:固沙植物根际土壤土壤理化性质
荒漠草原植物骆驼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具有较强耐旱抗寒特性,在维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其生态适应及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研究了甘肃白银荒漠草原区骆驼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并与周边土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骆驼蓬根际土壤主要优势细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3.9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5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0.19%。周边荒漠草原土壤主要优势细菌群为放线菌门55.05%、变形菌门21.11%、酸杆菌门6.07%。可培养细菌类群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其中根际土壤分离的优势菌为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23.53%、芽孢杆菌属(Bacillus)23.5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7.65%,周边土壤可培养细菌的优势种群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37.50%、芽孢杆菌属18.75%、假单胞菌属12.50%。骆驼蓬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周边土壤有显著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研究结果对了解荒漠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揭示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根际土壤物质循环转化作用,筛选促生长有益微生物,为加强荒漠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程琳陈吉祥李彦林王永刚周永涛张彦
关键词:荒漠草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一株产低温脂肪酶沙雷氏菌的鉴定、基因表达及酶学性质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罗丹明B平板法从青海污染原油筛选到一株脂肪酶高产菌株LHY-1。根据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LHY-1为沙雷氏菌。其最佳生长和产脂肪酶的碳源、氮源分别是牛肉膏和酵母粉,最适温度20℃,初始p H 7.0,在盐度9%的培养基中生长,优化培养条件后产脂肪酶可达1 326 U/m L。用特异性引物从LHY-1基因组克隆脂肪酶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 ET-28a(+)/lipase,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用NiNTA琼脂糖亲和柱纯化的蛋白分子质量为36 ku。重组脂肪酶最适温度为30℃,在4~30℃时表现出较大酶活力,属低温脂肪酶。该酶在p H 7.0~11.0范围稳定,30℃保持1 h,酶活力维持75%。Mg2+、Ca2+对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o2+、Zn2+、SDS、PMSF、EDTA、EGTA对酶有部分抑制作用。纯化的脂肪酶能催化大豆油和乙醇酯交换反应,用于生物柴油的催化合成。
刘元利陈吉祥李彦林周敏程琳
关键词:低温脂肪酶基因克隆生物柴油
一株产热稳定性脂肪酶莱茵海默氏菌(Rheinheimera sp.)NT-1的分离及其酶学性质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吐温-80平板法从农田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热稳定脂肪酶的菌株。根据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属于莱茵海默氏菌(Rheinheimera sp.),并命名为莱茵海默氏菌(Rheinheimera sp.)NT-1。该菌的最佳产酶温度、p H、盐度、装液量和培养时间分别为20℃、p H 8.0、8.1%(m/v)、30 m L和24 h。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脂肪酶生产进行优化,通过影响因子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生产参数:p H 8.8,盐度0.78%(m/v),温度32℃,最大酶活达780±4.5 U/m L。该脂肪酶的最适温度60℃。在温度为20~70℃和p H 7~10的范围内,脂肪酶活性较高,属于热稳定性和碱性脂肪酶。该脂肪酶能催化合成脂肪酸乙酯如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表明在生物转化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
刘元利陈吉祥王永刚李彦林程琳周永涛
关键词:生物转化脂肪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