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海
-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O型臂3D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在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O型臂(O-arm)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对于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9例脊髓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置钉(A组),8例采用徒手置钉(B组)。29例患者均在置钉后行O-arm系统3D扫描,根据Gertzbein-Robbins的方法评估置钉的准确性。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射线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内固定置钉的手术时间大于B组[分别为(109.7±59.9)min和(74.5±19.4)min,P=0.025]。A组共置入134枚螺钉,其中A级117枚,B级11枚,C级6枚。B组共置入45枚螺钉,其中A级34枚,B级4枚,C级6枚,D级1枚。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分别为95.5%和84.4%,χ2=4.604,P=0.032)。两组无一例出现置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7.3±5.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脊柱畸形及钉棒相关的并发症。结论O-arm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脊髓脊柱肿瘤患者术中脊柱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 荆林凯孙振兴郭毅乌优图师炜张培海张会芳王国琴王劲王贵怀
- 关键词:脊髓肿瘤脊柱肿瘤神经导航脊柱内固定
-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DAVF)属于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低,手术风险大,预后差。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异常血管构筑及精准判断瘘口位置。本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7例颅颈交界区DAVF患者,术中均采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瘘口位置及周围血管构筑特点。术中显影结果与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均一致。术中瘘口均闭塞。1例痊愈,4例好转,1例无改善,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无吲哚菁绿药物过敏相关的不良事件。
- 苏伟荆林凯李伟郭毅张培海孙振兴王劲王贵怀
- 关键词:硬膜动静脉瘘颅颈交界区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脊髓血管畸形血管构筑
- 导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板。该导板用于辅助建立头戴式增强现实显示器和脊柱之间位置关系,该导板包括基座、固定件和红外反射标志物,所述基座用于与棘突固定;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红外反射标志物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本实用...
- 张培海李浩伟丁辉王广志杨学军
- 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人均在置钉结束后行O形臂系统3D扫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7例病人在O形臂导航辅助下共置入2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23枚(79.31%),B级4枚(13.79%),C级1枚(3.45%),E级1枚(3.45%)。手术共置入29枚克氏针,其中1枚(3.45%)突破椎体前缘。术中无关节突关节受到破坏。1例出现置钉相关神经并发症行再次手术调整椎弓根螺钉。随访(8.29±2.43)个月,无钉棒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论 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 荆林凯孙振兴郭毅乌优图师炜张培海张会芳王国琴王劲王贵怀
- 关键词:脊柱导航
-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椎管内病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椎管内病变外科治疗中的初步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椎管内病变患者,共11例。其中10例术中使用O-arm影像系统,1例术中未行O-arm扫描(借助后颅窝骨质自动完成融合)。利用SynergyCranial软件,将术中O.arm扫描获取的CT影像与术前CT和MRI的影像融合,构建脊柱、病变、血管等结构的三维模型,导航下完成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和切除。结果11例患者均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辅助下准确完成脊髓病变的定位及手术,均达到镜下病变全切除。O-arm扫描脊柱节段定位的时间为5~7min,联合图像融合定位的操作时间延长7~10min。导航与术中实际测量误差为0.9-5.3mm,平均(1.9±1.0)mm。术后1个月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9例,Ⅱ级1例,Ⅳ级1例。结论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定位脊柱节段及椎管内病变较准确。
- 张培海孙振兴苏伟郭毅刘慧婷王劲王贵怀
- 关键词:椎管内病变神经外科手术
- O型臂联合实时导航技术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O型臂(O-arm)联合实时导航技术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适用性和精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脊柱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的手术范围分为枕颈融合组(19例)和胸腰骶椎弓根内固定组(12例),病变均在显微镜下切除,内固定在O-arm联合实时导航辅助下进行,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根据手术时间、透视次数、螺钉位置和并发症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枕颈融合组19例患者中,共行颈椎植钉112枚,枕骨植钉57枚,术中三维影像显示有2枚穿破侧块皮质临近椎动脉;胸腰骶椎弓根内固定组12例患者中,共行椎弓根螺钉植入72枚,术中2枚椎弓根螺钉穿透到椎体外,术中及时矫正位置.O-arm扫描次数平均为3次/例;O-arm及导航操作时间每次为20 ~ 30 min;每枚螺钉植入的平均时间:颈椎5~7 min、胸椎8~ 10 min、腰椎6~8 min.结论 O-arm实时导航螺钉植入可实时观察螺钉的角度和深度,大大提高了植入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术者和患者的辐射剂量和次数.
- 孙振兴孙亚兴张培海杨峰刘东康王贵怀王劲
- 关键词:脊柱内固定
- 脊髓室管膜瘤患者术中黄荧光技术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脊髓室管膜瘤患者术中黄荧光技术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术中应用黄荧光显影技术确定肿瘤边界的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6例.于麻醉前30 min静脉内注射荧光素钠(3~4 mg/kg),在传统白光模式和黄荧光模式下交替显影并切除肿瘤.术后3个月观察肿瘤的切除情况及脊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行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评估.结果 5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率为100.0%.其中肿瘤荧光显影明显者47例(术前均为MRI增强),在荧光模式辅助下切除肿瘤;荧光不显影或显影不明显者9例(2例术前MRI增强不明显;7例发生肿瘤卒中,MRI增强不均匀),在白光模式下切除肿瘤.与术后7d及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感觉、运动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3.0% (44/53)和82.4%(4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便改善比例为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例中,术后3个月McCormick脊髓功能评级Ⅰ~Ⅳ级者分别占57.2%(32例)、21.4%(12例)、14.3%(8例)、7.1%(4例),与术前的3.6%(2例)、55.3%(31例)、25.0%(14例)、16.1%(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Ⅰ、Ⅱ级者疗效好,Ⅲ、Ⅳ级者疗效差.术后3个月MRI检查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 脊髓室管膜瘤术中辅助黄荧光技术有助于全切除肿瘤.
- 孙振兴王贵怀王劲郭毅苏伟陈朋董生杨峰张培海师炜
- 关键词:脊髓肿瘤室管膜瘤神经外科手术
- 医患共享决策模式构建被引量:11
- 2022年
- 医患共享决策模式实践对于推进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比分析欧美地区及我国台湾地区医患共享决策模式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基础上,以我国台湾地区医患共享决策模式为基础,建立了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医患共享决策模式。经应用评价,该模式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决策,提升患者体验,缩短平均住院日。但模式还需在决策辅助工具呈现形式与管理方式、病种审议及评价指标等方面持续优化。
- 赵悦张培海沈际勇
- 关键词:循征医学
- 伴H3K27M突变的脊髓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伴H3K27M突变的脊髓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伴H3K27M突变的脊髓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为(28.4±11.9)岁(10~53岁)。呼吸困难2例,肢体无力7例,肢体和躯体感觉障碍6例,小便功能障碍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均予替莫唑胺化疗,无一例行放疗。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评估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12例患者中,肿瘤大部切除8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提示,7例为胶质母细胞瘤,3例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例为间变性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12例患者术后均发生肿瘤复发,肿瘤以沿脊髓侵袭为主,2例出现脑转移。术后随访30个月,12例患者均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上、下四分位数)为18.0(5.0,22.8)个月。结论伴H3K27M突变的脊髓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以儿童和青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其手术疗效差,患者的生存预后不佳。
- 张培海孙振兴刘慧婷王贵怀
- 关键词:脊髓肿瘤疾病特征预后
- 营养状态评估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评估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谵妄组43例和非谵妄组71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预后营养指数(PNI)、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O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对PO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谵妄组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非谵妄组,空腹血糖、CONUT评分高于非谵妄组,GNRI、PNI低于非谵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GNRI、PNI、CONUT评分是PO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糖、GNRI、PNI、CONUT评分单独预测POD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610、0.780、0.821、0.749,小于四者联合预测的AUC(0.897)。结论血糖、GNRI、PNI、CONUT评分均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影响因素,四者联用对POD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郭晓慧马燕利张欢王晓宇胡健张培海许平平
- 关键词:营养状态老年谵妄预后营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