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伟

作品数:24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龙须菜
  • 6篇良种
  • 5篇控制区
  • 4篇线粒体DNA...
  • 4篇良种筛选
  • 3篇品系
  • 3篇黄颡
  • 3篇黄颡鱼
  • 2篇新品系
  • 2篇亚历山大藻
  • 2篇遗传学
  • 2篇引物
  • 2篇营养繁殖
  • 2篇有性生殖
  • 2篇育种
  • 2篇育种工作
  • 2篇衰亡
  • 2篇梭鱼
  • 2篇群体遗传多样...
  • 2篇乌鳢

机构

  • 2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浙江海洋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24篇周伟
  • 14篇隋正红
  • 9篇王津果
  • 8篇常连鹏
  • 5篇宋娜
  • 5篇张淑
  • 4篇丁弘叶
  • 3篇王俊
  • 3篇马金华
  • 3篇魏惠惠
  • 2篇仲洁
  • 2篇金斌松
  • 1篇孟希
  • 1篇王俊
  • 1篇付峰
  • 1篇高剑峰
  • 1篇高天翔
  • 1篇范天会
  • 1篇张学成
  • 1篇李芳芳

传媒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产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须菜配子体发育和不同品系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形成过程显微结构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龙须菜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在生殖结构的形成和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细胞形态和结构层面的变化。本实验以龙须菜雌雄配子体和不同品系龙须菜四分孢子体为实验材料,采用连续徒手切片的方法,观察龙须菜配子体发育和不同品系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形成过程。观察到,雌雄配子体发育经过幼苗期、毛细胞期、性成熟期,幼苗期和毛细胞期雌雄配子体间无明显差异,进入性成熟期后,产生生殖结构时才能将其区分开。四分孢子起源于四分孢子体表皮层细胞,初始为鲜红色直径约5~10μm的细胞,逐渐生长形成成熟的直径约20~25μm的四分孢子囊,并分裂为4个四分孢子聚集在四分孢子囊中,在藻体外,四分孢子释放变形成球形,龙须菜四分孢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伴随着髓部细胞中红藻淀粉颗粒的减少。其中"981"龙须菜形成较多的畸形四分孢子,可能是其表现低育的一个原因。龙须菜自基部到尖端的表皮层细胞层数、髓部细胞数目和体积均发生连续的变化。细胞连接广泛存在于龙须菜表皮层、皮层和髓部细胞之间,但各层细胞连接大小、数目、长度等都存在差异。释放的四分孢子可能会附着在四分孢子体上,固着器覆盖包绕四分孢子体甚至侵入到破损有伤口的四分孢子体内,形成四分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同一株上的世代混杂现象,这也可能是导致龙须菜表现遗传复杂性的原因。
米萍隋正红阙州周伟商二磊
关键词:龙须菜配子体四分孢子体
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解乌鳢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8个群体共212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乌鳢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907 bp,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变化较大,中国黄河及以北的乌鳢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水平比淮河和长江等南方群体相对较低,所有群体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h<0.5%)。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群体聚类树结果均未显示出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多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相同水系间遗传差异较小。群体历史动态分析显示,中国乌鳢所有群体有效种群数量在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0.222—0.050百万年出现了一次较明显的快速增长,之后在晚更新世末次冰期0.050—0.010百万年出现了有效种群下降,伴随着全新世到来,在0.010百万年之后,乌鳢群体又发生了一次较小的有效种群增长。洞庭湖群体则发生一次有效种群的快速增长,增长时间大约在0.160百万年。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后,东亚季风在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和秦岭山脉屏障对季风的阻断作用加大了这一差异,可能对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度差异造成一定影响。乌鳢群体不存在显著的谱系结构可能与乌鳢遗传分化时间较短有关,但是地理隔离等因素导致了不同水系间确切的遗传差异。第四纪更新世气候的波动,尤其是中更新世间冰期气候的转暖、末次盛冰期的降温和冰后期全新世的到来可能对乌鳢群体的数量和栖息地的扩缩起着重要影响。
周伟高天翔王俊宋娜
关键词:乌鳢MTDNA控制区
龙须菜新品系ZC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参数的测定及其SCAR标记的开发被引量:2
2014年
对龙须菜新品系ZC与栽培品系981、07-2及湛山湾野生四分孢子体的生长速度和总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参数进行比较,从而为新品系ZC在栽培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显示,ZC的线性生长速度高达9.89mm/d,比栽培品系981、07-2分别提高16.6%、51.7%,表明ZC相比现有的栽培品系具备较高的生长速度。藻红蛋白含量与981无明显不同,但显著低于07-2,叶绿素a含量则显著低于2个栽培品系;其总蛋白质含量7.21mg/g显著高于其他3个龙须菜材料,可作为一种提供更高蛋白质来源的鲍鱼饵料使用。在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方面,ZC并未与其他龙须菜材料表现出显著差异。另外,由于ZC在外观形态上与栽培品系很难区分,本实验通过分析上述4种龙须菜的RSAP指纹图谱,筛选获得了ZC的特异条带,并将其转化为稳定可靠、特异性高的SCAR标记,用以鉴定龙须菜新品系。
王津果隋正红周伟常连鹏张淑马金华张学成
关键词:龙须菜生理生化参数SCAR
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中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对本研究采集到的5个群体和文献收集的4个群体共258尾黄颡鱼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基因交流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13 bp的控制区片段上,9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在0.336±0.095~0.700±0.078之间,核苷酸多样度为0.087%±0.096%~0.258%±0.208%。基于所有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两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差异,其中洪泽湖和射阳河群体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群体历史动态分析表明,黄颡鱼群体存在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发生在末次间冰期时期。研究表明,9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中—低等水平;射阳河和洪泽湖群体与长江和黄河水系在历史上尤其在黄河夺淮期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导致其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黄颡鱼有效种群数量变化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有一定关系,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后的末次间冰期升温可能导致了黄颡鱼群体扩张。
周伟王俊金斌松高天翔宋娜
关键词:黄颡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流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的黄河东营段淡水梭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mt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对采自黄河东营段的梭鱼群体和其他已报道的1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度为435bp的控制区序列上,东营垦利群体与其他13个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核苷酸多样度,大多数群体单倍型多样度较高;梭鱼群体在分布范围内表现出3个明显的单倍型世系,其中两个单倍型世系呈现同域分布,东营垦利群体表现出与东海和黄渤海群体同的世系分布趋势;3个世系分化发生于更新世中期,更新世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导致海平面的下降和上升,西北太平洋边缘海隔离和连通,使得梭鱼群体发生隔离分化和二次接触;三个单倍型类群在地域上的分布频率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的地理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分别对应着日本海组群、中国东海组群(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群体)和中国南海组群;中国东海组群中,中国东海和黄海群体遗传差异相对较小,与渤海群体差异较大;东营垦利群体与采自东海和黄渤海的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与南海群体及日本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大。尽管梭鱼具有较强的潜在扩散能力,但是梭鱼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有限。梭鱼不同组群群体历史动态检验显示梭鱼存在群体扩张事件。研究推测随着中更新世全球气候主导周期转型,中更新世冰期间冰期交替周期增加对梭鱼隔离分化和群体扩张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伟高天翔王俊宋娜
关键词:梭鱼线粒体DNA控制区中更新世
龙须菜果孢子的紫外诱变及优势突变体的筛选被引量:4
2014年
用紫外线辐射处理野生型龙须菜果孢子体放散刚附着的果孢子,并通过耐高温的筛选,初步获得了2株具有耐高温,生长快速等优良性状的四分孢子体突变株,命名为BZT-11和BZT-18,将其与981和野生型藻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2株突变体在实验室内和海上的日平均生长速率为均明显高于981和野生型藻株。在热胁迫时间内,BZT-11和BZT-18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而在整个胁迫过程中2株突变体与981藻株的MDA含量和SOD活性水平差异不显著。经过4h的热激后,藻株BZT-11和BZT-18的hsp70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野生型。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2株突变藻体的耐高温优势。本研究提供了耐高温突变体的筛选技术。
付峰隋正红常连鹏周伟魏惠惠
关键词:紫外诱变丙二醛过氧化物歧化酶热激蛋白70
青岛不同野生群体的单倍体和二倍体龙须菜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以青岛湛山湾的单倍体和二倍体龙须菜以及青岛台湾路的单倍体和二倍体龙须菜为实验材料,采用AFLP技术,分析了不同地理群体内单倍体和二倍体种群以及不同世代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参数。湛山湾单倍体种群的Na(1.169 9)、Ne(1.095 0)、H(0.058 2)、I(0.088 4)与二倍体种群的Na(1.333 3)、Ne(1.227 0)、H(0.129 7)、I(0.190 8),以及台湾路单倍体种群的Na(1.137 3)、Ne(1.089 9)、H(0.050 4)、I(0.074 6)与二倍体种群的Na(1.209 2)、Ne(1.138 6)、H(0.082 5)、I(0.121 9)相比较,可以看出不同世代倍性的龙须菜的遗传多样性是有差别的,同一地理群体的二倍体在遗传变异上高于单倍体;而且湛山湾-台湾路单倍体种群间的Ht(0.058 1)、Gst(0.066 9)、Nm(6.968 3)和二倍体种群间Ht(0.179 9)、Gst(0.327 1)、Nm(1.028 5)的数值也有很大差别,单倍体和二倍体是处于不同分化层次的2个种群,根据Wright对Nm的研究可知,单倍体种群是中度分化的种群,二倍体种群是高度分化的种群。通过分析可知,龙须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这为育种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丁弘叶隋正红仲洁周伟王钟霞
关键词:龙须菜单倍体二倍体
四种经济鱼类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本研究以赤眼鳟(Squaliobarbuscurriculus)、乌鳢(Channaargus)、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和梭鱼(Lizahaematocheilu)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D...
周伟
关键词:经济鱼类乌鳢黄颡鱼梭鱼群体遗传学
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衰亡相关基因的筛选
2012年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衰亡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特异表达的cDNA文库。共获得800个克隆,利用巢式引物进行PCR筛选,最终确定阳性克隆556个。利用斑点杂交技术对这些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克隆160个。测序后得到片段125个,经过归类,获得21种序列,其中6种在NCBI中经Blast,获得功能基因与其匹配,这些功能基因分别是CHK1类似检测点蛋白(checkpoint-like protein)、核酸外切酶复合体、谷氧还蛋白、Na+/K+ATPase、叶绿体中的一个开放阅读框和pG1蛋白,其他blast无同源序列,可能为新基因。推测链状亚历山大藻的衰亡过程可能涉及到DNA损伤、mRNA降解过程、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离子动态平衡的变化以及叶绿体一些生理状况的变化等过程。
仲洁隋正红王春燕丁弘叶周伟张杨
关键词:链状亚历山大藻衰亡抑制性消减杂交
鉴定龙须菜981良种的特异性探针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鉴定龙须菜981良种的特异探针,所述的特异性探针序列为:具有序列为SEQ ID NO:1或SEQ ID NO:2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获得两条特异探针,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鉴定龙须菜981良种。
隋正红王津果周伟常连鹏张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