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造影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造影术
  • 2篇摄影
  • 2篇图像
  • 2篇图像拼接
  • 2篇图像拼接技术
  • 2篇全脊柱
  • 2篇全下肢
  • 2篇肿瘤
  • 2篇脊柱
  • 2篇冠状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压迫
  • 1篇动脉压迫综合...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8篇李岩
  • 5篇芦春花
  • 2篇罗艳
  • 1篇詹亚琨
  • 1篇梁利民
  • 1篇马俊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及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诊断致密型乳腺内病变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76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致密型乳腺,分别采用FFDM、DBT、FFDM联合DBT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FFDM、FFDM联合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FFDM与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及对病灶边缘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 176例中,良性病变83例,恶性病变93例。单纯采用FFDM及以FFDM联合DBT鉴别致密型乳腺内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77.42%(72/93)、90.32%(84/93),特异度分别为55.42%(46/83)、71.08%(59/8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885。FFDM、DBT对致密型乳腺内恶性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1.43%(57/70)、92.86%(65/70),特异度分别为56.52%(26/46)、76.09%(35/46),AUC分别为0.787、0.895。恶性肿块中,FFDM、DBT对毛刺征的检出率分别为31.43%(22/70)、54.29%(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06)。DBT检出结构扭曲22例,FFDM仅检出其中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04,P<0.001)。FFDM及DBT对原位癌的检出率均为84.62%(11/13);对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7.22%(61/79)、92.41%(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5,P=0.008)。结论对于致密型乳腺,DBT可提高病变检出率,FFDM联合DBT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魏瑶芦春花李岩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X线摄影术致密型乳腺
图像拼接技术在全脊柱、全下肢摄影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图像拼接技术在全脊柱、全下肢影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在DRF下行脊柱及下肢全长、下肢静脉造影分段摄片检查,并行全长图像拼接技术所得的病例图像资料,进行拼接前后比较。结果 43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39:1(男25例,女18例);年龄分布方面男性,女性均以45-54岁年龄段人数居多,分别为(47.35±9.68)岁,(48.07±9.33)岁,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3,P=0.120);患者中大隐静脉曲张23例,大隐静脉合并小隐静脉曲张3例,股静脉血栓4例,胭静脉血栓3例,胫前静脉血栓7例,胫后静脉血栓3例;完成图像拼接技术后,图像质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20,P=0.006)。结论图像拼接技术可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给予更多有价值信息。
李岩芦春花
关键词:图像拼接技术全脊柱全下肢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区患者胸部CT表现及治疗后演变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病区患者胸部CT表现及治疗后演变特点。方法为全力支援武汉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137人于2020年2月15日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1个重症病区,从开始接管至2020年3月15日隔离病房关闭1个月内共接诊确诊84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转出16例,出院68例,重型患者35例,其中危重型4例,轻症病人46例,现以在此1个月内完整治疗并出院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重症病区患者胸部CT表现及治疗后演变特点。结果影像学表现采用胸部CT平扫检查,肺外带磨玻璃影(GGO)征象为主,并夹杂小叶间隔增厚、局灶片状实变、支气管扩张、纵膈淋巴结增大及纤维条索灶及出现胸腔积液多种CT征象。结论轻型重症患者,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及CT进展同步发展,患者出院时CT征象基本吸收消失。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CT征象有滞后,临床症状消失,核酸检测多次阴性,血清抗体提示患者核酸抗体阳性,但CT征象提示病灶大小及范围仍较明显存在,且个别多于轻型重症患者,此时为防止复阳,暂缓出院,继续观察治疗,动态复查核酸、血清抗体及胸部CT,至病灶基本吸收或明显好转后安排出院。
罗艳詹亚琨李岩邢姗姗徐昌民马俊梁利民邹蓓
关键词:胸部CT
图像拼接技术在全脊柱、全下肢摄影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图像拼接技术在全脊柱、全下肢影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3例在DRF下行脊柱及下肢全长、下肢静脉造影分段摄片检查,并行全长图像拼接技术所得的病例图像资料,进行拼接前后比较.结果 43例病例中,男女...
李岩
关键词:图像拼接技术全脊柱全下肢
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现类似幽门梗阻而怀疑SMAS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与CTA检查。其中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测后确诊为SMAS组38例,非SMAS组32例,比较CTA下SMAS组与非SMAS的相关指标[SMA走行,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SMA-AA),胃腔充盈态仰卧位十二指肠通过处SMA后壁与AA前壁的距离(DD)],分析CTA的相关指标对SMAS的诊断价值。结果CTA中,SMAS组的SMA走行的径直型比例高于非S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S组的SMA-AA及DD均低于非S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MA-AA与DD联合诊断SMAS的AUC为0.919,高于单一指标的0.835、0.773。结论CTA能显示血管走行情况,反映SMA与AA间的夹角及距离,可准确诊断出SMAS,达到与上消化道造影同样效果,临床上可结合患者情况、医疗条件进行选择。
徐昌民芦春花罗艳李岩邢姗姗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上消化道造影CT血管成像
影像学误诊膀胱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2020年
患者女,47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年,颜面部、四肢水肿3天”就诊。查体:四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余未见明确异常。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提示隐血“+”。静脉肾盂造影示膀胱右侧壁充盈缺损,边缘光整,考虑为占位性病变。盆腔CT平扫示膀胱右侧壁见大小约18 mm×20 mm结节状稍低密度影,CT值约40 HU;诊断:肿瘤性病变。MRI:膀胱右侧壁见约19 mm×20 mm稍短T1稍长T2信号结节,DWI呈高信号,ADC值约0.87×10-3 mm 2/s,同一反相位T1WI肿瘤信号未见明显衰减(图1A、1B);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中央见无强化区(图1C),考虑膀胱癌可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术中见膀胱右侧壁半圆形新生物。病理: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胞浆透亮,部分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染色质细腻,少见核分裂象(图1D);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Vim(+)、SMA(+)、HMB45(+)、STAT6胞质(+)、S100(-)、CK(-)、CgA(-)。病理诊断:(膀胱)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
邢姗姗芦春花李岩王志忠
关键词:膀胱肿瘤静脉造影术磁共振成像
数字X线成像检测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R检查患者405例,分析主动脉弓钙化、临床资料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主动脉弓钙化的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多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传统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三高血症及糖尿病外,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全组的发病之间亦呈明显相关。主动脉弓钙化组Genisi积分高于非主动脉弓钙化组。结论全组冠心病发病与主动脉弓钙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动脉弓钙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主动脉弓钙化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李岩芦春花
关键词:主动脉弓钙化冠状动脉疾病动脉造影术
骨质疏松症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2年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的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血管钙化(V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OP与VC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该研究将从两方面讨论OP与VC的相关性:在临床上,老龄化、雌激素水平降低、血脂异常、高血糖、甲状旁腺激素上升、维生素D3下降可导致OP的同时也可促进VC;在共同分子作用机制层面,骨保护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基质Gla蛋白(MPG)、Klotho因子(Klotho)、胎球蛋白-A(FITUIN-A)表达抑制可导致OP同时也可促进VC,而Wnt信号通路(Wnt)表达增加、骨桥蛋白(OPN)表达下降可以改善OP但是会导致VC。
朱忠祥许炜蒋宗焰张清李岩
关键词:骨质疏松衰老雌激素类高脂血症血管钙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