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
- 作品数:21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医学影像诊断对比阅片方法
- 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学影像诊断对比阅片方法,包括:使用多种医学影像采集设备捕获患者的多源影像数据,并将多源影像数据传输至影像处理系统中,处理得到患者的人体特征图像;应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标准特征图像的自动分割,得到...
- 罗艳詹亚琨戴西件邹蓓
- 原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在CTA检查中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化的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25例原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在CTA检查下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distal aorta angle,SAA)变化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25例SISMA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查明确诊断,并由CTA检查测量SAA,对照纳入44例正常人,均行CTA检查测量SAA。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SISMAD患者与非SISMAD患者的SAA度数差别。结果SMA度数与SISMAD有关,SMA度数越大者更容易发生SISMAD。结论SISMAD的SMA度数对SISMAD的发病有重要价值。
- 詹亚琨徐昌民马俊梁利民邢姗姗王志忠罗艳
- 关键词:CTA
- 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前后肺淤血X线表现变化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肺淤血X线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62例二尖瓣置换病例和64例联合瓣膜置换病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按术后复查的X线表现分成2组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所得χ2值为6.13,P<0.05。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肺淤血愈合率不相同,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高于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半个月,单纯二尖瓣病变术后肺淤血有明显改变。部分患者肺淤血未减轻主要考虑为术前病史长,心功能差,以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还有远期遗留左心房增大、肺动脉高压、风湿活动、服药不规律等因素。
- 罗艳詹亚琨梁利民徐昌民
- 关键词:风心病瓣膜置换术X线肺淤血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钙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乳腺钙化的检出率,分析两种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评价DBT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钙化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有乳腺钙化的乳腺224例,均采用FFDM(FFDM组)及DBT(DBT组)进行摄片,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FFDM与DBT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钙化病变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DBT检出血管钙化显著高于FFDM组(P<0.01),而纤维腺瘤、乳腺腺病、脂肪坏死、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BT检出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均高于FFDM组(P<0.05),而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R1、ACR2型钙化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ACR3及ACR4型钙化灶的检出率,DBT均高于FFDM(均P<0.05)。结论 DBT较FFDM对某些良性钙化及恶性钙化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致密型及多量腺体型乳腺钙化中具有较高检出率。
- 郎圆圆芦春花罗艳
- 关键词: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乳腺钙化病理检出率
- 一种医学影像观察灯箱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医学影像观察灯箱,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的内侧安装有LED灯箱,所述LED灯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板,所述收纳盒的内侧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LED灯箱传动连接,所述L...
- 罗艳
- 数字化乳腺断层成像摄影引导下穿刺定位诊断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断层成像摄影(DBT)引导下穿刺定位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DBT检查发现结构扭曲征象的临床患者病例,而后进行DBT引导下穿刺定位,定位后当日进行手术,根据手术病理结果,统计分析DBT引导下穿刺定位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69例患者,穿刺定位有74个病灶,其中5例患者双乳均有病灶。总共有25个(33.8%)恶性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6个,浸润性小叶癌7个,原位导管癌(DCIS)12个。49个(66.2%)为良性病灶,包括硬化性腺病10个,脂肪坏死22个,乳腺纤维囊性增生17个。本研究病例中,DBT诊断准确性81.1%,敏感性72.0%,特异性85.7%,穿刺成功率100%。结论DBT引导下穿刺定位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对早期乳腺癌临床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对结构扭曲病灶能够精准定位,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能为患者减轻病痛。
- 罗艳马俊马俊李岩梁利民詹亚琨
- 关键词:穿刺定位
- 抗凝治疗联合大承气汤高位灌肠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 评价抗凝联合大承气汤高位灌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2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行抑酸、禁食、胃肠减压、镇痛、抗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入院第1天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大承气汤高位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甘油三酯、血清淀粉酶、白细胞、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恢复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组因高位灌肠失败脱落2例。治疗后1周,治疗组血清淀粉酶、甘油三酯及白细胞数值较治疗前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 <0.05),且腹痛、发热、腹胀缓解及CT表现好转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抗凝联合大承气汤高位灌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
- 詹亚琨罗艳邹蓓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大承气汤高位灌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诊断乳腺结构扭曲病变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比观察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评价乳腺结构扭曲(AD)病变的优势,探讨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DBT检出AD病变患者的DBT、FFDM及超声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DBT与FFDM评价乳腺A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绘制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的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FFDM,41例接受超声检查。对于DBT检出的58例乳腺AD,FFDM仅发现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3,P<0.05)。DBT评估致密型乳腺内AD的敏感度[80.65%(25/31)]及准确率[78.00%(39/50)]高于FFDM[35.48%(11/31)、48.00%(24/50),χ^2=12.98、9.65,P均<0.05],而特异度[73.68%(14/19)]与FFDM[68.42%(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DBT及超声鉴别乳腺AD良恶性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5、0.71,P均<0.05)。DBT及超声鉴别良恶性A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0%(21/23)、72.22%(13/18)及82.61%(19/23)、88.89%(16/18),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P>0.05)。结论DBT评估乳腺AD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FFDM;DBT鉴别乳腺AD良恶性的效能与超声相当。DBT检出AD的恶性程度较高,建议及时行活检确诊。
- 邢姗姗魏瑶芦春花罗艳陈丽丽
-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房X线摄影术
- 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性胰腺炎的CT表现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性胰腺炎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胰腺炎CT表现,其中96例普通性胰腺炎和49例外伤性胰腺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变量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T表现对比:49例外伤性胰腺炎中,以单个CT表现为主(χ2=10.311,P<0.05)。两组中外伤性胰腺炎以胰腺体积增大,结构不清、小网膜囊积液、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的CT征象几率大于普通性胰腺炎(P<0.05)。肾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及胸腔积液的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普通性胰腺炎CT表现多样,但未见胰腺头、体部血肿及胰腺管断裂征象。结论腹部外伤史结合CT检查有助于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胰腺炎的鉴别。
- 詹亚琨罗艳盛志勇马俊
- 关键词:外伤性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DR胸部双能量减影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数字化摄影(DR)中胸部双能量减影(DES)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骨髓穿刺涂片和(或)病理证实为MM患者39例,行胸部DES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骼影像、软组织影像,本组患者检查报告均由一名主治医师及一名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分别阅片,评价分析,对影像质量进行判断,对影像结果审核一致,并最后行影像诊断。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DES检查获得117幅图像,骨骼影像对多发性骨髓瘤肋骨的骨质破坏病变显示清晰,显著高于DR标准影像(P<0.005);软组织像对肺部病变显示清晰,显著高于DR标准影像(P<0.005)。结论胸部DR双能量减影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效果较优,能够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有较高应用价值。
- 詹亚琨罗艳
- 关键词:DR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