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

作品数:198 被引量:78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8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细胞
  • 20篇肠癌
  • 19篇肿瘤
  • 18篇直肠
  • 18篇酒精
  • 17篇直肠癌
  • 17篇酒精性
  • 16篇肝病
  • 15篇肝硬化
  • 14篇结直肠
  • 14篇结直肠癌
  • 12篇蛋白
  • 10篇脂肪
  • 10篇化疗
  • 9篇黏膜
  • 8篇预后
  • 8篇消化道
  • 8篇化道
  • 8篇基因
  • 7篇免疫

机构

  • 120篇中国医科大学...
  • 87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延边大学医学...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绵阳市第三人...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鞍山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丹东市中心医...
  • 1篇汉中市人民医...

作者

  • 196篇王颖
  • 47篇王炳元
  • 25篇李久宏
  • 19篇李波
  • 14篇李亚明
  • 13篇常冰
  • 12篇张颖
  • 12篇佟静
  • 10篇费倩
  • 10篇刘畅
  • 10篇张岱
  • 9篇田丰
  • 9篇谢凤
  • 9篇尹雅芙
  • 9篇张楠
  • 9篇敖然
  • 9篇李岩
  • 8篇何凤云
  • 7篇王学清
  • 7篇赵艳

传媒

  • 1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6篇现代肿瘤医学
  • 8篇世界华人消化...
  • 8篇中国实用内科...
  • 8篇中国麻风皮肤...
  • 6篇实用药物与临...
  • 5篇山西医药杂志...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辽宁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3篇国际泌尿系统...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医学综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16篇2013
  • 17篇2012
  • 9篇2011
  • 17篇2010
  • 12篇2009
  • 17篇2008
  • 16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迹基因PEG3 mRNA在出生体重异常儿胎盘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异常儿胎盘中印迹基因父系表达基因3(PEG3)mRNA的表达,探讨印迹基因PEG3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无妊娠并发症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足月巨大胎儿及足月小样儿24例、22例及14例新鲜胎盘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组PEG3 mRNA的变化。结果:足月巨大胎儿胎盘中PEG3 mRNA水平为16.45±10.13,与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的1.1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出生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胎盘的PEG3 mRNA水平(1.47±2.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印迹基因PEG3 mRNA水平在足月巨大胎儿胎盘中明显增高,可能与出生体重的影响机制相关。
王颖宋薇薇付景丽李冬梅
关键词:印迹基因出生体重胎盘
伪膜性肠炎10例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提高对PMC的认识. 方法:对我院4a来诊治的10例PM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0例患者中8例为老年患者,全部患者均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腹泻、腹痛、发热,7例有伪膜排出, 7例做了结肠镜检查,均提示为PMC,应用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治疗后症状消失,全部治愈. 结论:PMC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老年人、重症患者和外科大手术等患者为易感人群.结肠镜检查诊断PMC 具有快速可靠的优点.对老年人及重症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现象,应高度怀疑PMC,及时行结肠镜检查,粪便细菌培养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以早期明确诊断.
王颖田丰李岩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PMC结肠镜
^(18)F-FDG PET/CT对检出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原发癌灶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检出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原发癌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在腹腔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并最终检出原发癌灶的患者51例,其中胃癌14例,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1例,降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3例,直肠癌2例),卵巢癌22例,胰腺癌6例,肝癌2例,均接受体部18F-FDG PET/CT扫描,并经进一步检查或3~13个月随访证实;分别统计PET/CT及单独CT查找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中,PET/CT检查发现原发灶40例,其中胃癌10例,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卵巢癌19例,胰腺癌5例,肝癌2例,检出率为78.43%(40/51);11例PET/CT检查未发现原发灶,5例仅为腹膜增厚、代谢增高,3例仅为大网膜增厚、无代谢异常,3例仅提示腹腔积液。CT提示原发病灶31例,其中胃癌6例,肠癌3例,卵巢癌18例,胰腺癌3例,肝癌1例,检出率为60.78%(31/51),占PET/CT发现原发灶的77.50%(31/40)。结论对于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者,PET/CT查找其原发病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王颖李亚明尹雅芙李娜
关键词:腹腔积液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18F氟脱氧葡萄糖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化验及检查结果,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为标准分为PoPH组和非PoPH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发生PoP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肝硬化患者PoPH的发生率为8.7%(10/115)。(2)PoPH组10例,平均年龄(54.5±14.3)岁,平均肺动脉压力(44.0±4.3)mmHg。非PoPH组105例,平均年龄(56.9±10.7)岁。PoPH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显著低于非PoPH组(P<0.05);PoPH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hild-Pugh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高于非PoPH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Hb(OR 0.95,95%CI 0.90~1.00,P=0.034)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中PoPH的发生率为8.7%,Hb和ALB降低以及MCV和MCH升高与肝硬化PoPH的发展密切相关,低H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黄蝶张鑫赫李诗文王颖王宁宁王佳妮吕晓辉刘川李异玲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PET/CT在腹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腹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感染性及恶性病变均可累及腹膜。PET/CT作为一种高端的检查手段,不仅能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特点,而且能从微观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代谢特点,因此对腹膜病变的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不明原因的腹膜转移癌原发病灶查找等均有重要价值,笔者对PET/CT在腹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王颖尹雅芙李娜李亚明
关键词:腹膜疾病氟脱氧葡萄糖F18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正电子体层摄影术
^(18)F-FDG PET/CT对于直肠癌术后CEA升高原因不详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于直肠癌术后,早期发现病变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诊断为直肠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后常规复查CEA升高(收集标准:大于正常值3倍)的患者64例,全部病例均行全身18F-FDGPET/CT扫描,所有病例均经进一步相关检查(如肠镜、再次手术、多种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后证实,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6个月左右;统计PET/CT在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64例直肠癌术后CEA升高的患者中,经随访或肠镜证实的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45例,19例无肿瘤复发或转移,PET/CT图像诊断复发或转移病灶47例,其中假阳性4例。PET/CT图像诊断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准确度为90.6%(58/64),敏感度为95.6%(43/45),特异度为78.9%(15/19),阳性预测值为91.5%(43/47),阴性预测值为88.2%(15/17);腹部、盆腔CT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准确度为82.8%(53/64),敏感度为82.2%(37/45),特异度为84.2%(16/19),阳性预测值为86.0%(37/43),阴性预测值为50.0%(16/32)。24例腹部、盆腔CT检查阴性者,PET/CT发现病灶7例。结论:PET/CT在直肠癌术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原因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颖李亚明尹雅芙李雪娜
关键词:癌胚抗原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螺旋计算机
Bcl-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
2000年
生秀杰何秀琴宋和存王颖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α对暴发性肝衰竭小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 TNFα对暴发性肝衰竭(FHF)小鼠大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 D-氨基半乳糖(GalN)和内毒素(LPS)联合腹腔注射(ip)制备 FHF 小鼠动物模型,并设立 TNFα组(TNFα 10μg/kg,ip),TNFα抗体组(注射 LPS 和 GalN 前30min 尾静脉注射TNFα抗体100μg/只)。在不同的时间点(6h,9h)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 PCR 检测各组小鼠大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表达的变化。结果在生理盐水(NS)对照组,几乎整张切片上均可见到沿大肠黏膜上皮细胞膜顶端呈线性分布的 occludin 阳性染色,但 FHF 组及 TNFα组小鼠的阳性染色较之明显减弱,TNFα抗体组 occludin 的阳性反应与 NS 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减弱。Western blot 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FHF 组及 TNFα组小鼠9h 时occludin 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与 NS 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6±0.05,0.48±0.02比0.71±0.09,P<0.05),TNFα抗体组与 NS 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4±0.03比0.71±0.09,P>0.05)。实时定量 PCR 结果显示,FHF 组与 TNFα组小鼠6h 时 occludin mRNA 水平最低,与 NS 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04,0.81±0.03比1.00±0.05,P<0.05),TNFα抗体组与 NS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0.10比1.00±0.05,P>0.05)。结论在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过程中,TNFα介导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表达的下降。
崔巍王颖马力闻颖刘沛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肿瘤坏死因子紧密连接部
热休克蛋白HSP60与幽门螺杆菌在各型肠化胃黏膜组织表达的同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s60,HSP60)在各型肠化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ylori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胃黏膜HSP60的检测,用组织吉姆萨染色、H.pylori IgG抗体检测及Hp-DNAPCR检测三种方法进行H.pylori感染情况的判定。结果:HSP60在肠化胃黏膜组织中主要为中等强度阳性表达,Ⅰ、Ⅱ和Ⅲ型肠化胃黏膜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5.2%、51.3%和75.6%,过表达率分别为1.9%、4.0%和19.5%。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多为弱阳性或中等强度阳性,阳性表达率为30.0%。胃癌组织的HSP60表达以强阳性和中等强度阳性为主,阳性表达率为73.5%,过表达率为34.7%。各型肠化胃黏膜组织HSP60总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Ⅰ型肠化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与浅表性胃炎无差异,Ⅱ和Ⅲ型肠化胃黏膜组织HSP60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Ⅰ和Ⅱ型肠化胃黏膜组织的HSP60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Ⅲ型肠化胃黏膜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与胃癌组无差异。结论:提示HSP60的表达及表达强度发生在肠化胃黏膜病变各型进展和癌变过程中;肠化胃黏膜组织H.pylori感染和HSP60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
刘东屏王颖王炳元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0胃黏膜胃肿瘤
舒洛地特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和缬沙坦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分析缬沙坦、舒洛地特干预治疗3个月、6个月后UAER和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纤维蛋白原(Fi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压水平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明显下降(P<0.05);Fib水平舒洛地特组和联合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各组UAER和尿β2-MG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舒洛地特组和缬沙坦组UAER、尿β2-MG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治疗6个月与3个月相比舒洛地特组和缬沙坦组UAER、尿β2-M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舒洛地特和缬沙坦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UAER和β2-MG水平有显著影响,为代谢综合征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曹翠平王颖邓娓娓徐锦春刘国良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舒洛地特尿白蛋白排泄率Β2-微球蛋白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