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明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漕官为善:丰济仓的运作实态与晚清清江荒政被引量:2
- 2014年
- 嘉、道以降,漕粮河运受阻,海运渐起,漕运总督则积极转向践履地方政务,较典型者为领军征战、镇压地方叛乱,在这一过程中漕督逐渐建立起在清江乃至江北地区的威权,进而又以筹防、善后等名义,设卡抽厘,掌控地方财权,某种程度上地方厘金遂成为漕官施政为善的依凭。本文以清江1丰济仓为例,侧重分析其行政运作、经济来源与保障功能,以此来窥探漕政式微背景下的清江荒政,并通过清江荒政中折射出的财政理路,来深化对地方社会中官员与士绅关系的认识。
- 王聪明
- 关键词:晚清荒政
- 运河城市清江浦在晚清的形成及地位被引量:2
- 2020年
- 清江浦筑城以军事防御为目的,其城防体系的形成是特殊社会条件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清江浦向无城垣,咸同年间为抵御捻军,吴棠充分利用水系与河堤等地理条件,修筑清江浦土圩和砖石城,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筑城特色。虽因时间仓促而遗留问题不少,但基本满足城防军事需要。更重要的是,城防体系增强了清江浦政治地位,促进了城市的资源聚集,其逐渐取代府城淮安成为新的区域中心城市,造就了今日淮安主城区在清江浦的城市格局。
- 李德楠王聪明
- 关键词:晚清城市
- 客寓清江浦:日记所见晚清画家游幕现象考论被引量:1
- 2017年
- 个人日记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接近人物的生活状态,因而颇具文献价值,也愈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未著撰者的《道光二十八年戊申日记、二十九年己酉日记》(手稿本,一册),作者当为客寓清江浦的河官、浙江平湖人黄荫亭。这部日记记载了运河重镇清江浦的城镇商业、习俗风气与交通方式,可补清江浦历史文献之不足。黄荫亭本人是一位画家,在日记中记录了大量与画家交往的史实,为研究画家游幕提供了典型案例。结合《墨林今话续编》中的记载,可以见出清江浦在清代后期中国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王聪明
- 关键词:画家游幕
- 近代淮河下游地区的水旱田分界--基于“清河不产稻而人食米”现象的解读被引量:1
- 2022年
- “清河不产稻而人食米”的说法源自丰济仓管理者关于仓储积谷的表述,虽不免有夸大仓储作用之嫌,但基本反映了淮河下游地区的农业环境、稻米供应以及水旱田分布情况。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地跨淮河两岸的清河县以旱田为主,几乎不产水稻。与清河县相邻的淮河以南的山阳县,其南部地区则为产米区。就稻米需求而言,清河县城清江浦的人以食米为主。究其原因,作为运河名城的清江浦,在近代运河城市普遍衰落的背景下,其地位逆势上升并取代府城淮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故对稻米需求旺盛。对上述现象的解读,不仅印证了胡焕庸关于近代淮河下游南北农业地理分界表述的准确性,还进一步揭示了水旱田分界在县域范围内亦有明显的表现。
- 李德楠王聪明
- 关键词:水田旱田淮河下游
- 大运河淮安段的历史、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在运河数千年的开凿历史上,淮安始终是其枢纽和重镇。大运河淮安段分布着运河航道、水利工程、城镇建筑等各类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开发可采取以下策略:分析和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遗产点,奠定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在运河沿线城市中的重要核心地位;突出特色、彰显内涵,充分挖掘各区县潜在的运河与漕运历史,加强对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区县联动、合作开发,以运河文化资源为核心,促进淮安市全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确立开发主题,建立共同联系,在差异化合作的导向下,多维度扩展运河文化的覆盖范围,增强运河文化的辐射力度。
- 周毅王聪明潘宏恩
-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遗产
- 客寓清江浦:晚清一位河官的日常生活--以道光戊申、己酉日记为线索的研究
- 为其时履任于清江浦的河官黄荫亭所撰,本文尝试对其内容作出这样的解读:清江浦作为南河总督驻地,自有各地有识或失意之士游幕督署,作为一位普通河官的黄荫亭亦形成了自己的幕宾交往圈子,这一圈子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也就是说其幕宾成员...
- 王聪明
- 关键词:社交活动城市文化
- 明清漕运与淮安天妃信仰的变迁被引量:2
- 2014年
- 淮安地区的天妃宫最早建于南宋,来源于福建籍军士征戍两淮的地域流动,此后天妃宫庙在淮安地区的空间展布与当地河道变迁密切相关。山阳、清河的个案研究表明旧城天妃宫曾作为一亦游亦祀的胜境,国家漕粮的转运导致了淮安地区天妃信仰中心的转换,清口惠济祠逐渐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天妃宫庙,从天妃宫到惠济祠的转移,与山阳、清河城市变迁的轨迹基本一致。官方对天妃神灵的标榜和塑造,使惠济祠内呈现泰山娘娘与天妃混祀的信仰生态,而对其庙会的分析则显示出民间信仰意涵的延展。
- 王聪明
- 关键词:漕运
- 利害相生:明代黄淮水患与淮安府的城市变迁被引量:5
- 2016年
- 明代中叶以后,受黄河固定夺淮入海的影响,淮安府境的水患愈趋严重。对于地方而言,山阳、清河以及清江浦镇,均不同程度地遭到黄淮水患的侵袭与破坏,清河县更是城垣废隳,民户逃散,人口锐减。而国家运道则由于黄河泥沙的作用,频遭梗阻,直接导致了漕粮转输的延误。明廷为了治理漕河,兴筑堤防,置设闸坝,以行漕运。在国家治水方略的逐步推进之下,堤防逐渐加高,闸坝亦出现更替,尤其是万历初年黄河经草湾镇改道,加剧了淮安府城镇的分化现象,它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从而造成了区域城市体系的重组。
- 王聪明温瑞
- 关键词:明代治水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