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抑癌基因WWOX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在普通型脆性位点FRA16D上的新基因WWOX已被认为是与多种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其DNA序列、mRNA、蛋白结构已基本清楚,其促凋亡的作用已经肯定,然而具体的作用机制存在着争议。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其作用机制,对充分认识肿瘤发生机制及肿瘤的早期外科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 陈锦萍王效民张忠英
- 关键词:抑癌基因WWOX脆性位点P73肿瘤
- 十二指肠离断时机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临床疗效影响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239例报告)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离断时机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国内5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39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4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35例、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0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5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39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与D2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07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16例、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4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例)患者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完成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后,先离断十二指肠再清扫胰腺上区淋巴结,设为前入路组;132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37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19例、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6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例)患者先清扫胰腺上区淋巴结再离断十二指肠,设为后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术后不同TNM分期、体质量指数(BMI)、肿瘤最大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的分层分析。(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总体生存、肿瘤复发、肿瘤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2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 死亡。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患者幽门上区淋巴结清扫数
- 林和新陈锦萍苏国强张国伟傅锦波叶志坚卢传辉龚江黄荣杰柯海林蔡丽生尤俊
- 关键词:多中心
- 肝内胆管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年1月~2007年5月年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PCTIHBD),其中囊腺瘤5例和囊腺癌5例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结果:全部病例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均术前误诊。均行手术并经病理得以证实。其中巨大囊肿采用单纯剥脱术5例,肝叶切除2例,肝部分切除3例。9例术后无胆瘘痊愈;1例巨大左肝囊腺癌术后第6天因肝切面大出血死亡;4例囊腺癌1例于术后13个月肝内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另3例分别为半年、4年、5年死于复发。4例囊腺瘤术后5~10年无复发,失访1例。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根据临床检查做出确诊很困难,且常合并囊内感染或出血,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因此,术前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术前、术中的病理学检查,即时的综合治疗是很有效的方法。
- 吴伟岗陈红陈锦萍苏亦斌李嘉宏张祖案姚锡虎
- 姜黄素调节β-catenin/TCF4通路对胃癌细胞体内外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CM)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CM(10μmol/L)组、CM(20μmol/L)组和CM(40μmol/L)组,检测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能力和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建立胃癌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小鼠存活率、肿瘤体积、肿瘤细胞凋亡率和Ki67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且增加移植瘤小鼠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降低肿瘤体积和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结论:CM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体内外增殖、侵袭和间质转化能力,诱导凋亡,其机制与抑制β-catenin/TCF4通路活化有关。
- 陈锦萍林鸿悦曾杨黄书荣吴伟岗
- 关键词:姜黄素胃癌上皮间质转化
- 胰头部CT上血管解剖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评估胰头部CT上血管解剖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右半结肠手术提供手术预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观察肠系膜上血管分布情况,上右结肠静脉或副右结肠静脉的解剖特征,以及胃结肠干与右结肠血管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肠系膜上静脉,向头侧,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上右结肠静脉或副右结肠静脉汇入Henles干,在患者中占比最高,为74. 51%(38/51);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者占比次之,为25. 49%(13/51)。回结肠动脉与右结肠动脉均可自肠系膜上静脉后方潜过,或自其前方跨过。上右结肠静脉与右结肠静脉,可与胃网膜右静脉汇合,直接注入肠系膜上静脉。胃结肠干,可接纳上右结肠静脉汇流,并于胰切迹右缘横结肠后间隙处,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右壁。结论胰头部血管与右半结肠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增强CT对右半结肠的血管解剖进行术前评估,可预防术中损伤。
- 陈锦萍林鸿悦曾杨黄书荣陈杰云陈相波吴伟岗
- 关键词:血管解剖右半结肠
- 鱼尾状切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藏毛窦是一种存在于骶尾部软组织中的慢性窦道,临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急性骶尾部脓肿,穿孔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但最终仍会穿破窦道,反复发作.它的特点是内藏毛发[1].本病常见于年轻人,以男性为主,尤其好发于肥胖和毛发浓密人群.在欧美人群中,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该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收治了18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均接受梭形+鱼尾状切口+Ⅰ期缝合术的藏毛窦手术切除.现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黄书荣林鸿悦陈锦萍
- 关键词:藏毛窦切口愈合
- 非暴露内镜下胃壁翻转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附5例报告)
- 2023年
-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与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不同,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1%~3.4%[1,2]。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3]推荐,内镜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是治疗5 cm以下胃间质瘤的主要方法,但当肿瘤较大且累及黏膜层形成溃疡时,内镜切除发生穿孔和出血的风险高,导致腹腔内细菌污染和肿瘤细胞播散[4]。腹腔镜手术需要全层切开胃壁,也可能引起术中腹腔肿瘤播散,应用腹腔镜-胃镜联合的非暴露内镜下胃壁翻转术(non-exposed endoscopic wall-inversion surgery,NEWS)可以完美解决该问题,避免术中肿瘤细胞进入腹腔引起播散种植的风险。
- 黄书荣陈锦萍陈相波傅永安林鸿悦郑伟
- 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手术胃壁
- PCR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WWOX基因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检测染色体普通型脆性位点FRA16D(16q23.3-q24.1)上WWOX(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以下简称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WWOX基因的Δ6-8变异情况及其mRNA表达差异进行检测。结果WWOX 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0.318±0.055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P<0.05;而且在肝癌组织中Δ6-8变异体的出现频率为20%(8/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1/40),P<0.05。结论WWOX基因的低表达、变异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作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 陈锦萍王效民张忠英游攀李涌黄建炜吴绍峰傅锦波
- 关键词:肝细胞癌WWOX基因抑癌基因脆性位点
- 中西医联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白细胞回降至正常值时间、包块消退时间、总有效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白细胞回降至正常值时间、包块消退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患者的恢复时间更短。
- 黄书荣林鸿悦陈锦萍吴伟岗
-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中西医联合治疗单纯西药治疗
- 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吻合口出现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狭窄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狭窄组、吻合口正常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吻合口狭窄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5例,发生率20.3%。与吻合口正常组比较,吻合口狭窄组患者术前放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比例及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放疗、吻合口漏/盆腔感染为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行放疗、新辅助化疗、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还纳回肠造口后需注意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应根据狭窄的特点选择治疗方式。
- 郑伟黄书荣傅永安林鸿悦陈锦萍
- 关键词:结直肠癌吻合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