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锋 作品数:10 被引量:3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与重症哮喘胸部HRCT表现的对比研究 背景: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少见的抗中性粒细胞包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林晓锋关键词:重症哮喘 胸部 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6年 目的分析胸部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CT表现,探讨鉴别其良恶性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良性、12例恶性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特点,其中包括蒂、出血、钙化、胸腔游离性积液、不均匀强化、渐进性强化、边界清晰、对邻近结构的侵犯等。用秩和检验判断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SFT)最大径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使用ROC曲线评价最大径诊断良恶性SFT的准确性。结果对本组38例良恶性SFT最大径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5)。ROC曲线分析最大径预测SFT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 4。以最大径=9.3 cm为界值,诊断良恶性SFT的灵敏度为58%,特异度为85%,阳性似然比为3.791 7,阴性似然比为0.492 4。除了不均匀强化(P=0.030)和周围侵犯(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胸部SF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当出现最大径>9.3cm、不均匀强化、周围侵犯有助于良恶性的评估。 陈智杰 王寿扬 叶永胜 黎剑宇 林晓锋 陈淮关键词:胸部肿瘤 MSCT胸部血管成像不同扫描方案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MSCT胸部血管成像不同扫描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胸部血管病变需做CTA检查的患者共90例,分成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为肺动脉阈值触发扫描方案。B组为改良肺动脉阈值触发扫描。C组为主动脉阈值触发扫描方案。结果:肺动脉CT值A组和C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主动脉的CT值: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组适用于:咯血,或者无咯血,但肺部平扫大片实变段以上蜂窝肺的患者;B组适用于:无咯血,肺部平扫两肺无不张实变、无蜂窝肺的患者,用于排除有无肺动脉栓塞;C组适用于咯血、支气管动脉扩张的患者。根据临床提供的病史和检查目的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案,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岑人丽 黎剑宇 曾庆思 朱巧洪 林晓锋 夏亭亭 叶丽芳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CT全瘤灌注参数在对肺癌与肺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全瘤灌注参数对肺癌及肺良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诊61例肺内单发直径>2 cm的肿块性病变进行前瞻性CTPI,通过CT灌注后处理得出血流量(BF)、血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透析度(PMB)4个灌注参数,并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肺癌病灶与肺良性病变灌注参数比较,BV、MTT、PM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与肺良性病变CT全瘤灌注参数(BF、BV、MTT、PMB)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6、0.806、0.705、0.961。BF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324,此时BF值>49.13 m L/(100 m L·min),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52.40%,阳性预测值为75.34%,阴性预测值为59.03%。BV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510,此时为BV值>6.67 m L/100 m L,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1.00%,阳性预测值为87.17%,阴性预测值为60.57%。MTT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499,此时MTT值>3.83 s,敏感度为97.50%,特异度为52.40%,阳性预测值为78.83%,阴性预测值为92.05%。PMB的最大约登指数指数为0.830,此时PMB值>7.28 m L/(100 m L·min),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90.50%,阳性预测值为94.65%,阴性预测值为86.91%。结论 CT全瘤灌注参数对肺癌和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4个灌注参数中,以BV及PMB的鉴别效能较好且以PMB最佳。 刘琴 陈淮 曾庆思 黎剑宇 林晓锋关键词:肺癌 肺良性病变 灌注 纵隔血管瘤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纵隔血管瘤的CT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状、大小、边缘、密度和强化模式、肿块-心脏大血管界面(MCI)和肿块-肺界面(MPI)及其他征象。结果 13例血管瘤均为单发肿块,边缘模糊,位于前中纵隔6例、前中后纵隔4例、右后纵隔3例。10例呈弥漫性蔓状生长,形态不规则,MCI模糊并轻度占位效应9例、明显占位效应1例;2例呈轻度蔓状生长,哑铃状,并延伸入椎管压迫脊髓;1例呈膨胀性生长,椭圆形。MPI清晰12例,模糊1例。8例为混合密度并周边条索状软组织,2例为均匀密度,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并结节或条索状软组织,其中5例见静脉石;13例均呈结节状或条索状强化并延迟强化,其中12例见引流静脉、7例见供血动脉;4例合并脾脏血管瘤。结论纵隔血管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增强CT扫描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术前评估。 李景雷 崔燕海 崔燕海 林晓锋 张金娥 郑梓杰 林晓锋关键词:纵隔 血管瘤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胸部HRCT影像特征 林晓锋 曾庆思 黎剑宇 刘琴 张清玲胸部结节病CT影像分析 黄晓燕 曾庆思 陈利娜 刘琴 周嘉璇 王寿扬 黎剑宇 林晓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HRCT比较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CTD-NSIP)的临床和胸部HRCT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经临床-病理-影像多学科讨论诊断的73例NSIP患者资料,其中52例为INSIP组,21例为CTD-NSIP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测试及胸部HRCT征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TD-NSIP组的原发病多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平均发病年龄CTD-NSIP组[(47.14±9.24)岁]低于INSIP组[(59.09±11.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SIP组出现咳痰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CTD-NSIP组出现口干/眼干(P=0.021)、关节痛(P=0.007)、皮疹(P=0.001)明显高于INSI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肺功能损害均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下降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CT征象中,CTD-NSIP组出现胸膜下垂直线比例小于INSIP组(P=0.005),而出现实变影(P=0.049)、胸膜下线(P=0.004)、胸腔积液(P=0.022)以及食管扩张(P=0.021)比例高于INSI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熟悉INSIP和CTD-NSIP在临床及HRCT上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黎剑宇 邓宇 曾庆思 罗群 邓葵淼 林晓锋关键词:肺功能测试 HRCT 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陈智杰 王寿扬 叶永胜 黎剑宇 林晓锋 陈淮探讨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王寿扬 钟志伟 叶永胜 黎剑宇 林晓锋 陈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