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剑宇

作品数:2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动脉
  • 4篇肺动脉
  • 4篇X线
  • 3篇胸部
  • 3篇影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肿瘤
  • 3篇纤维瘤
  • 3篇良恶性
  • 3篇间质性
  • 3篇间质性肺炎
  • 3篇孤立性纤维瘤
  • 3篇恶性
  • 3篇肺炎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CT
  • 2篇诊断及鉴别诊...

机构

  • 20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广州市白云区...

作者

  • 20篇黎剑宇
  • 16篇曾庆思
  • 9篇陈淮
  • 8篇林晓锋
  • 7篇王寿扬
  • 6篇刘琴
  • 4篇黄晓燕
  • 3篇邓宇
  • 3篇岑人丽
  • 3篇周嘉璇
  • 3篇叶永胜
  • 2篇夏亭亭
  • 2篇陈智杰
  • 1篇许端敏
  • 1篇朱巧洪
  • 1篇陈利娜
  • 1篇李时悦
  • 1篇苏柱泉
  • 1篇钟志伟
  • 1篇刘源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9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毛细血管瘤病与肺静脉闭塞症临床及CT特点
2020年
目的:分析及总结肺毛细血管瘤病(PCH)与肺静脉闭塞症(PVOD)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19年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6例PCH或PVO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CT征象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PCH和PVOD临床症状以胸闷、气促、干咳为主,少或无咳痰、咯血。常伴有肺功能受损,以弥散功能严重下降为主,平均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测值的百分比[DLCO(%Pred)]为(31.0±7.3)%。心脏彩超及右心导管均提示肺动脉高压。胸部CT征象常表现为多发斑片磨玻璃影、多发磨玻璃小结节影、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动脉主干增宽及右心增大等肺动脉高压表现,心包积液等,部分可见支气管动脉增粗。其中PCH以多发磨玻璃小结节影为主,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较轻,PVOD以多发斑片磨玻璃影为主,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较明显。结论:PCH和PVOD是罕见的肺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黎剑宇曾庆思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影像学新分类及HRCT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是一组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间质性肺病。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造成诊断及治疗的困难。而在诊疗过程中,影像学诊断起着至关重的作用,特别在IIP分类中指出,需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共同参与讨论。因此,了解并熟悉IIP新分类的知识及影像学诊断特征,
黎剑宇邓宇曾庆思
关键词:肺泡炎INTERSTITIAL间质性肺炎过敏性肺炎机化性肺炎
多层CT和多平面重建及特殊窗口技术对中国成人气管内径的测量及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采用特殊窗口技术测量中国成人气管内径(TD),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824名(男435名,女389名)健康成人体检者和16例肺外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16例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气管镜下拍照+软件测量气管内径。MSCT检查通过3Dview软件获取MPR图像,采用特殊窗口技术(窗宽500Hu,窗位-100Hu)测量气管4个水平位置的内径值,即胸廓入口处(TD1)、主动脉弓处(TD2)、气管隆突上2cm处(TD3)及气管最窄处(TD4)。结果16例肺外周小结节患者支气管镜拍照+软件测量结果与MSCT、MPR采用特殊窗口技术测量结果一致(P〉0.05);成年男性4个部位气管内径均大于女性(均P〈0.01),男女气管各部位内径值分别为:TD1为(18.9±1.7)和(15.6±1.3)mm(t=30.9,P〈0.01)、TD2为(18.8±1.6)和(16.1±1.2)mm(t=28.0,P〈0.01)、TD3为(19.0±1.6)和(16.3±1.3)mm(t=26.5,P〈0.01)、TD4为(18.4±1.5)和(15.5±1.1)mm(t=31.3,P〈0.01)。年龄、体重、BMI与气管内径均无相关性(均P〉0.05),而身高与气管内径呈正线性相关:男性TD1=0.071×身高(cm)+6.964(r=0.249,P〈0.05)、TD2=0.064×身高(cm)+7.898(r=0.246,P〈0.05)、TD3=0.074×身高(cm)+6.533(r=0.279,P〈0.05)、TD4=0.056×身高(cm)+8.811(r=0.226,P〈0.05);女性TD1=0.046×身高(cm)+8.331(r=0.183,P〈0.05)、TD2=0.058×身高(cm)+6.950(r=0.248,P〈0.05)、TD3=0.059×身高(cm)+7.052(r=0.235,P〈0.05)、TD4=0.044×身高(cm)+8.520(r=0.208,P〈0.05)。结论MSCT、MPR采用特殊窗口技术测量成人气管内径准确、可
李湘华苏柱泉黎剑宇刘琴曾庆思李时悦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气管支气管镜内径
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6年
目的分析胸部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CT表现,探讨鉴别其良恶性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良性、12例恶性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特点,其中包括蒂、出血、钙化、胸腔游离性积液、不均匀强化、渐进性强化、边界清晰、对邻近结构的侵犯等。用秩和检验判断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SFT)最大径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使用ROC曲线评价最大径诊断良恶性SFT的准确性。结果对本组38例良恶性SFT最大径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5)。ROC曲线分析最大径预测SFT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 4。以最大径=9.3 cm为界值,诊断良恶性SFT的灵敏度为58%,特异度为85%,阳性似然比为3.791 7,阴性似然比为0.492 4。除了不均匀强化(P=0.030)和周围侵犯(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胸部SF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当出现最大径>9.3cm、不均匀强化、周围侵犯有助于良恶性的评估。
陈智杰王寿扬叶永胜黎剑宇林晓锋陈淮
关键词:胸部肿瘤
MSCT胸部血管成像不同扫描方案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MSCT胸部血管成像不同扫描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胸部血管病变需做CTA检查的患者共90例,分成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为肺动脉阈值触发扫描方案。B组为改良肺动脉阈值触发扫描。C组为主动脉阈值触发扫描方案。结果:肺动脉CT值A组和C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主动脉的CT值: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组适用于:咯血,或者无咯血,但肺部平扫大片实变段以上蜂窝肺的患者;B组适用于:无咯血,肺部平扫两肺无不张实变、无蜂窝肺的患者,用于排除有无肺动脉栓塞;C组适用于咯血、支气管动脉扩张的患者。根据临床提供的病史和检查目的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案,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岑人丽黎剑宇曾庆思朱巧洪林晓锋夏亭亭叶丽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肺动脉支气管动脉
CT全瘤灌注参数在对肺癌与肺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全瘤灌注参数对肺癌及肺良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诊61例肺内单发直径>2 cm的肿块性病变进行前瞻性CTPI,通过CT灌注后处理得出血流量(BF)、血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透析度(PMB)4个灌注参数,并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肺癌病灶与肺良性病变灌注参数比较,BV、MTT、PM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与肺良性病变CT全瘤灌注参数(BF、BV、MTT、PMB)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6、0.806、0.705、0.961。BF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324,此时BF值>49.13 m L/(100 m L·min),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52.40%,阳性预测值为75.34%,阴性预测值为59.03%。BV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510,此时为BV值>6.67 m L/100 m L,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1.00%,阳性预测值为87.17%,阴性预测值为60.57%。MTT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499,此时MTT值>3.83 s,敏感度为97.50%,特异度为52.40%,阳性预测值为78.83%,阴性预测值为92.05%。PMB的最大约登指数指数为0.830,此时PMB值>7.28 m L/(100 m L·min),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90.50%,阳性预测值为94.65%,阴性预测值为86.91%。结论 CT全瘤灌注参数对肺癌和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4个灌注参数中,以BV及PMB的鉴别效能较好且以PMB最佳。
刘琴陈淮曾庆思黎剑宇林晓锋
关键词:肺癌肺良性病变灌注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胸部HRCT影像特征
林晓锋曾庆思黎剑宇刘琴张清玲
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CTD-NSIP)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CTD-NSIP)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6经临床-病理-影像多学科讨论诊断的...
黎剑宇邓宇曾庆思林晓峰
关键词:高分辨CT
胸部结节病CT影像分析
黄晓燕曾庆思陈利娜刘琴周嘉璇王寿扬黎剑宇林晓锋
肺嗜酸细胞类癌一例
2015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肿块半月入院,无其它临床症状及体征。既往无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肺肿瘤三项(CEA、CA125、CA199)皆阴性。
王寿扬曾庆思陈淮黎剑宇
关键词:肺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