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洋 作品数:17 被引量:9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药外敷溻渍和关节腔注射疗法治疗踝关节takakura Ⅰ型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溻渍和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踝关节TakakuraⅠ型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踝关节TakakuraⅠ型骨性关节炎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溻渍,对照组采用踝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观察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月后关节疼痛、肿胀程度(憋胀感)、关节活动度(ROM)、美国骨科医师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间患者疼痛评分、肿胀(憋胀感)评分、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憋胀感)评分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优于观察组(P <0. 05),肿胀(憋胀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的ROM和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间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OFAS评分在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对于踝关节TakakuraⅠ型骨性关节炎中药外敷疗法同关节内注射疗法都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关节内注射止痛效果更佳,在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更明显。 段力军 段力军 武永刚 赵赫 刘继军 杨永栋 熊洋关键词: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外敷疗法 关节内注射 颈椎前路Hybrid术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影像结果及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节段的在体运动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相邻双节段Hybrid手术的患者,置换节段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融合节段采用MC+椎间融合器,纳入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5°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9.1±5.6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11例。术后随访84~119个月(95.43±8.21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dom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收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中立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整体ROM及曲度(C2-C7)、手术节段曲度、置换节段屈伸旋转中心(flexion and extension-center of rotation,FE-COR)及ROM、手术相邻节段ROM;末次随访时,观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融合节段融合情况,测量置换节段平移距离与关节突关节解剖参数:上关节突高度(height of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HSAP)、关节突关节间隙倾斜度(orientation of zygapophyseal joint spaces,OZJS)和上关节突关节面长度(length of superior articular surface,LSAS),分析置换节段FE-COR与各项随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性升高(9.26±3.38 vs 15.21±1.42,P<0.05),改善率为(80.23±13.80)%,NDI、颈痛VAS评分及双上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34.12±8.96 vs 7.21±4.32,P<0.05;5.77±2.28 vs 1.72±0.96,P<0.05;5.26±2.67 vs 1.14±0.83,P<0.05),改善率分别为(80.03±10.52)%、(69.85±13.44)%和(78.84±15.89)%。Odom分级优24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83.72%。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分别由术前的14.76°±8.04° 李传鸿 俞兴 熊洋 杨永栋 王逢贤 赵赫关键词:颈椎病 关节突关节 炎性因子IL-1β、TNF-α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017年 IL-1β与TNF-α炎性因子作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椎间盘退变并最终导致下腰痛及神经根性症状全过程中,炎性因子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创伤、过度负荷、基因易感及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纤维环及髓核细胞合成TNF-α、IL-1β。这些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目前关于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病理生理过程中确切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重点将在于阐述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调控机制、椎间盘退变的分子靶向治疗、细胞信号通路干预及寻找抗炎治疗的最佳时机上,为其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赵赫 俞兴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关键词:IL-1Β TNF-Α 炎性因子 信号通路 椎间盘退变 现代骨科临床应用补肾壮筋汤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壮筋汤治疗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循证医学角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补肾壮筋汤治疗骨科疾病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的数据并进行总体效应量合并,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补肾壮筋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早期随访情况,补肾壮筋汤与阳性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99,1.15),P=0.09];补肾壮筋汤治疗下腰痛的早期随访情况,补肾壮筋汤与阳性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3;95%CI:(1.19,1.50),P<0.00001]。结论:补肾壮筋汤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希望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赵赫 俞兴 唐向胜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关键词:补肾壮筋汤 骨关节炎 下腰痛 骨质疏松 META分析 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2024年 背景:异位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临床中不同亚型的异位骨化具有不同病因或诱导因素,但在异位骨化中后期进展阶段又表现出相似的病理过程,其中由于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异位骨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的:对近年获得性异位骨化发生发展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以“分子生物学,异位骨化,机制”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以“molecular biological,heterotopic ossification,mechanisms”为检索词分别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并根据获得文献进行补充检索,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3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因此该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困难。②文章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获得性异位骨化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Hedgehog、Wnt及mTOR共5条主要信号通路,同时在局部微环境中涉及到Run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Sox9共5项核心枢纽因子,核心机制可能是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成骨细胞微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细胞因子,进而影响机体骨代谢并导致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发生。③未来可以以异位骨化相关单细胞的成骨内稳态为研究方向,以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成骨微环境-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作为研究要素,探索各部分要素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特征,比较不同种类、不同个体细胞成骨内稳态异同,从整体视角观察异位骨化分子信号网络调控机制,有利于未来临床防治异位骨化新方法的探究。④以中医药及靶向治疗为代表的治疗方法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如何将中医药与体内成骨稳态联系,并与靶向治 熊洋 周世博 俞兴 毕连涌 杨济洲 王逢贤 曲弋 杨永栋 赵丁岩 赵赫 仇子叶 姜国正关键词:异位骨化 分子生物学机制 HEDGEHOG WNT/Β-CATENIN 低氧诱导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应用ACDR与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及队列研究(cohortstudy)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MINORS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时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SF-36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再手术率、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570例患者,随访时间24~60个月.ACDR组1601例,ACDF组969例。纳入文献改良Jadad评4分3篇,3分4篇;MINORS评分18分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随访时,ACDR组的NDI[SMD=0.52;95%CI:(0.43,0.62),P〈0.000011、颈痛VAS[SMD=0.19;95%CI:(0.10,0.29),P〈0.00011、上肢痛VAS[SMD=O.15;95%CI:(0.06,0.25),P=0.0021、SF-36生理健康评分(PCS)[SMD=0.35;95%CI:(0.25,0.44),P〈0.000011改善均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改善率[RR=1.0l;95%CI:(0.97,1.05),P=0.5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上位椎间盘退变[RR=0.43;95%CI:(0.37,0.51),P〈0.00001]、下位椎间盘退变[RR=0.35;95%CI:(0.19,0.66),P=0.001]、再手术率[RR=0.30;95%CI:(0.23,0.40),P〈0.00001]、不良事件� 赵赫 俞兴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关键词:颈椎病 双节段 META分析 颈椎成骨性退变间盘组织学改变及局部骨化灶的潜在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病变椎间盘周围成骨性退变可加重神经压迫,增加手术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临床颈椎成骨性退变患者间盘组织学的改变及潜在成骨机制鲜有报道。目的:对颈椎成骨性退变患者病变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初步探索局部骨化灶潜在形成机制。方法:临床筛选颈椎病手术治疗患者,术中收集手术节段病变椎间盘组织,根据术前颈椎X射线片及CT检测将所有椎间盘样本分为成骨组和非成骨组。对两组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比较椎间盘组织学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进行半定量检测比较两组椎间盘及骨赘样本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下游p-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椎间盘样本可明确区分外层纤维环、内层纤维环及髓核,骨化样本中均可明确观察到成熟的骨小梁及骨髓腔;②组织学上,成骨组椎间盘内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非成骨组(P<0.05);但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显著低于非成骨组(P<0.05);③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3在所有椎间盘及骨赘组织中均可见;④成骨组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2及p-Smad3在局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成骨组(P<0.05);⑤结果显示,与非成骨性退变相比,颈椎成骨性退变患者的椎间盘组织退变更为严重;局部微环境中更高含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成骨性退变或具有促进作用,而下游活化的p-Smad2/3对成骨的作用存在差异。 熊洋 杨莹骊 高誉珊 王秀梅 杨永栋 杨永栋 赵赫 赵赫 杨凯坦 俞兴关键词:颈椎间盘 骨赘 组织学 SMAD2/3 补肾壮筋汤调控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2024年 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BSZJ)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骨密度(BMD)、骨小梁微结构及对骨保护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补肾壮筋汤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去势模型组(OVX)、阿仑膦酸钠组(ALN,7.35 g·kg^(-1))和补肾壮筋汤组(BSZJ,3.2 g·kg^(-1))。卵巢切除12周后给予对应药物灌胃,共12周。12周后采集血清和骨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三点弯曲实验测试大鼠胫骨生物力学,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腰椎BMD及骨小梁微结构。包括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及结构模型指数(SMI)。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分析腰椎骨小梁及骨胶原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腰椎OPG、RANKL、RANK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腰椎OPG、RANKL、RAN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血清PINP及CTX-Ⅰ明显增加(P<0.05);与OVX组比较,ALN组及BSZJ组血清CTX-Ⅰ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OVX组胫骨生物力学载荷(Fracture Load)明显降低(P<0.05);与OVX组比较,ALN组和BSZJ组生物力学载荷增加。与SHAM组比较,OVX组腰椎BMD、BV/TV、Tb.Th及Tb.N明显降低,Tb.Sp及SMI明显增加(P<0.05);与OVX组比较,BSZJ组腰椎BMD、BV/TV及Tb.N明显增加,Tb.Sp及SMI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OVX组骨小梁结构紊乱,骨小梁之间的距离增加;胶原纤维变细,连续性欠佳;与OVX组比较,BSZJ组腰椎骨小梁结构相对完整,骨小梁之间的距离变小,胶原纤维增粗。与SHAM组比较,OVX组腰椎OPG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RANKL、RANK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OVX组比较,BSZJ组OPG mRNA� 周世博 俞兴 仲文庆 李文浩 赵赫 熊洋关键词:骨质疏松 补肾壮筋汤 Mobi-C人工间盘联合ROI-C自稳性融合器与单纯ROI-C自稳性融合器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4 2022年 背景:早期有文献报道了部分人工间盘与融合假体联合的颈椎前路杂合手术(Hybrid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初中期临床结果,但对于不同的假体,其应用与临床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比较Mobi-C人工间盘联合ROI-C椎间融合器与单纯ROI-C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方法:选择至少完成4年有效随访的连续双节段病变颈椎病患者91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东直门医院骨伤三科收治,其中48例行颈椎前路Hybrid手术(Hybrid组),43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组)。比较两组以下指标:临床结果包括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颈痛及上肢痛目测类比评分、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及患者满意度;影像学测量包括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2-C7整体活动度、Mobi-C置入节段活动度、手术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曲度、ROI-C自稳性融合器置入节段融合率及下沉率。结果与结论:(1)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的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影像学测量:末次随访时,Hybrid组的C2-C7整体活动度显著大于ACDF组[(40.84±15.19)°vs.(30.78±12.10)°,P<0.05];两组的手术节段曲度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邻节段活动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ybrid组与ACDF组ROI-C自稳性融合器置入节段下沉率分别为26.09%和36.0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结论:Mobi-C联合ROI-C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期临床疗效不劣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对于保留颈椎活动具备一定优势;骨吸收可能是ROI-C自稳性融合器植骨融合过程中早期的一个固有过程。 张琦 熊洋 俞兴 杨永栋 宋佳伟 仇子叶 马昱堃 姜国正 冯宁宁 王舒阳关键词:颈椎病 双节段 Wallis与Coflex两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Wallis与Coflex两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对比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Wallis与Coflex两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08-01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Wallis与Coflex两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对比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MINORS量表评价,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2)结局指标中日本骨科学会评分、Oswestry残障指数、目测类比评分、Prolo腰椎功能评分、手术节段前凸角、手术节段活动度2种术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allis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onflex组(P<0.05);(3)结果提示,Wallis与Coflex在早中期随访当中两者临床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安全性方面Wallis较Coflex更具优势。 赵赫 俞兴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关键词:骨科植入物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退行性疾病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