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亮

作品数:19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位涡
  • 4篇季风
  • 3篇雪深
  • 3篇遥感
  • 3篇微波遥感
  • 3篇夏季
  • 3篇积雪
  • 3篇积雪深度
  • 3篇降水
  • 3篇被动微波
  • 3篇被动微波遥感
  • 3篇ENSO
  • 3篇LA
  • 3篇测站
  • 2篇灾害
  • 2篇太阳黑子
  • 2篇太阳黑子数
  • 2篇太阳活动
  • 2篇太阳总辐射
  • 2篇统计关系

机构

  • 12篇中国气象局
  • 7篇国家卫星气象...
  • 6篇解放军理工大...
  • 5篇河北省气象与...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气象局培...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国家空间天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赵亮
  • 3篇王成林
  • 3篇司丽丽
  • 3篇丁一汇
  • 3篇王劲松
  • 3篇邹力
  • 2篇肖子牛
  • 2篇朱玉祥
  • 1篇侯佳
  • 1篇潘静
  • 1篇吴晓京
  • 1篇徐影
  • 1篇黄聪
  • 1篇钟琦
  • 1篇周立旻
  • 1篇程亮
  • 1篇黄敬峰
  • 1篇韩延本
  • 1篇宋燕
  • 1篇陈小雷

传媒

  • 2篇气象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特征分析
2024年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识别标准确定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平均强度和平均范围为评估指标,构建了6种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模型;基于综合强度指数与受灾面积相关性分析,判定最优的综合强度评估方法,进而确定了河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最优客观识别标准。利用本标准对河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确定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标准,识别结果与灾情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适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化识别,易于应用推广。1971~2020年,河北省共发生区域性暴雨过程252次,年均5.0次,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综合强度指数呈不明显下降;区域性暴雨过程4~11月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7、8月,出现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77%;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站次分布呈西北少东南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中部、南部和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最少。
赵亮魏铁鑫王丽荣张安凝知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过程受灾面积
106年来太阳黑子数与全球夏季风降水的统计关系
根据1901-2006年太阳黑子数(SSN)和同期全球陆面高分辨率降水资料,试图给出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尤其是东亚季风降水的直接证据。首先根据SSN极大值(峰值)和极小值(谷值)出现年份,筛选峰值谷值年,分别做合成和差值...
赵亮王劲松
关键词:太阳黑子季风降水
文献传递
太阳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1年
主要参阅了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回顾和总结了太阳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太阳活动对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温度、季风和降水影响的最新观测证据和模拟结果;其次,从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ENSO、准两年振荡(QBO)等方面总结了太阳活动对各气候模态的可能影响;然后归纳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三种可能机制(太阳总辐射机制、太阳短波辐射变化机制和能量粒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一些重要而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并简要阐述了太阳—气候研究这一交叉学科的重要意义。
赵亮徐影王劲松丁一汇肖子牛
关键词:太阳活动气候变化太阳总辐射紫外辐射
与ENSO有关和无关的年份江、淮旱涝可能成因探究
利用Nio3指数,把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夏季划分为四类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El Nio发展期和La Nia衰减期可以聚为一类,其夏季淮河流域降水偏多,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El Nio衰减期和La Nia发展期可以聚为一...
赵亮邹力
关键词:聚类分析季风指数
文献传递
多源强降雨灾情可信度智能判别方法
2023年
真实的灾情信息是有效防范和减轻强降雨灾害损失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过程降雨强度(R)为指标,构建1984-2020年河北省县级多源气象灾情与致灾过程相匹配的强降雨灾害事件库。经过人工质控,获得真实灾情信息2305组,伪灾情信息263组。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与灾害发生程度(灾度)显著相关的降雨关键特征因子,基于单类支持向量机和十折交叉检验法,随机抽取10次样本,建立强降雨灾情气象因子致灾判别模型,并进行检验优化,以探索智能化、易用性的多源强降雨灾情可信度智能判别方法。结果表明:(1)与灾度显著相关的降雨关键特征因子共计11个,分别为最大降雨量、最小降雨量、过程平均降雨量、日均降雨量、平均小时雨强、1h最大雨量、3h最大雨量、6h最大雨量、12h最大雨量、24h最大雨量及前10日降雨总量,均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2)采用11个因子建立10个致灾判别模型(M1-M10),依据真实灾情判别准确率确定最优模型为M9,其证真率为96.4%,证伪率为67.6%,表明该模型对灾情真伪判定较为片面,应进一步优化。(3)通过自相关检验,以最大降雨量、平均小时雨强、1h最大雨量及前10日降雨总量4个因子作为输入因子,重新构建强降雨灾情气象因子致灾判别模型(M11-M20),最优模型为M20,其证真率和证伪率分别达到96.2%和82.9%。综合分析认为,由4个因子构建的气象因子致灾判别模型评估强降雨灾情可信度比11个因子建立的模型更可靠。
司丽丽司丽丽魏铁鑫赵亮李姣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致灾因子
中高纬系统与东亚夏季风相互作用研究
本论文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集和中国74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从影响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中高纬系统角度出发,主要利用位涡理论,对中高纬系统与东亚夏季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得到了这种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分析了在...
赵亮
关键词:位涡理论
文献传递
遥感-测站相结合的动态雪深反演方法初探被引量:5
2010年
该文结合2000年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SSM/I)的亮温数据和我国观测站雪深资料,提出了一种遥感-测站相结合的动态雪深反演方法,试图用统计关系的时空动态化方案克服理论上亮温与不同类型积雪之间物理关系的复杂性,从而提高测站稀疏区和雪盖边缘区的雪深反演精度。其最大特点在于反演系数并不固定,而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较好地改善了单一系数反演方法中积雪物理性质的区域性差异和时间(季节)性差异带来的反演误差。初步分析表明:这种遥感-测站相结合的反演方法所得的积雪空间分布连续性好,在雪盖边缘区和站点稀疏区也能得到较合理的雪深数据;与静态遥感反演法和可见光雪盖面积相比,这种方法克服了它们在华北和华中低估雪盖面积的缺点,积雪面积分布更接近真实场,对西部积雪分布的反演也有一定改善。
赵亮朱玉祥程亮王成林
关键词:积雪深度反演被动微波遥感SSM/I
与ENSO有关和无关年江、淮旱涝可能成因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利用Nio 3指数,把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夏季划分为四类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E1 Nio发展期和La Nia衰减期可以聚为一类;E1 Nio衰减期和La Nia发展期可以聚为一类。而后经过比较分析,考虑ENSO循环对江、淮地区降水的不同影响,定义了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指数。并利用该指数研究了夏季风异常和ENSO循环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关系和成因。结果发现,ENSO年,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是ENSO和夏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ENSO的不同位相对雨带的南北位置有重要影响,夏季风异常主要对雨量的偏多偏少起重要作用。而与ENSO无关的年份,易出现强夏季风,这种年份长江和淮河地区经常是一致的干旱。
赵亮邹力王恩华
关键词:E1LANINA季风指数
梅雨期高位涡源区及其传播过程被引量:12
2008年
分析了气候平均意义下梅雨前期及期间东亚地区等熵位涡(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简称IPV)的源区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梅雨发生前,东亚地区对流层高层经向位涡梯度减弱,而后这里的IPV开始向南延伸出高值带,形成"舌区"。同期对流层低层,经向位涡梯度出现反向,与南边位涡梯度大值带形成经向偶极子型并伴随梅雨发生发展。梅雨期40°N,120°E附近对流层顶折叠处有明显的位涡输送和质量交换。用10~90d带通滤波和超前相关追踪IPV异常源区和传播路径发现,345K的IPV异常场和梅雨期前后降水异常的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前者超前后者10d左右,位置在贝加尔湖东侧,这里是影响梅雨期降水的位涡源区。其向南输送高位涡空气主要在梅雨发生前的6月10日左右,高位涡异常空气沿2PVU等位涡面以东北—西南路径向南输送,在2PVU面最陡峭处堆积,然后穿越物质面快速下沉侵入40°N以南,并在对流层呈扇状铺开。因而,贝加尔湖东侧可能是影响梅雨的主要冷空气源区,是梅雨降水中期预报的一个关键区。
赵亮丁一汇
关键词:等熵位涡梅雨
2007年7月9—10日江淮大暴雨的水汽图像解译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充分发挥卫星水汽图像在区域性暴雨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相应的云图解译技术,采用风云2C(FY2C)卫星水汽图像与常规动力场和位涡场联合分析的方法,解译了2007年7月9—10日江淮大暴雨不同时段水汽图像的典型特征及其对应的物理涵义,探索了适用于我国区域性暴雨的云图解译技术。这一典型个例验证了卫星水汽图像与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环流场和位涡场之间良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些对应关系,总结和提炼了4个对预报江淮暴雨有指示意义的云图指标:风切变陡增引起的"干三角"结构、干冷空气大规模南下引起的大尺度"漏斗"状水汽结构、冷空气干侵入引起的斜压叶状云、新的急流核生成(气旋生)引起的白色狭长带状云线等。这些特征和指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对暴雨有良好的预示作用,并且较容易识别和应用。
曹丽霞赵亮徐怀刚吴晓京夏明
关键词:水汽图像暴雨位涡解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