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杰
-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放射性肠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1
- 2017年
- 慢性放射性肠病是盆腹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肠道损伤,严重并发症包括顽固性肠道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甚至肠瘘。针对上述并发症,外科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放疗已成为很多肿瘤降期甚至治愈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慢性放射性肠病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外科治疗的价值应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了慢性放射性肠病合并肠梗阻、小肠瘘、直肠阴道瘘、肠穿孔及肠出血这5种常见严重并发症的术前处理及外科手术方案,提出临床医生在处理这类并发症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在保障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慢性放射性肠病外科治疗的最终目标。
- 王磊秦启元黄斌杰
- 关键词:并发症外科治疗生活质量
- 腹腔镜与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单中心51例报告
- 2024年
- 背景与目的: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手术可成功恢复多数直肠吻合失败及肿瘤局部复发患者的肠道连续性,避免患者永久性肠造口。然而该手术难度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在降低手术难度、确保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总结单中心8年间行腹腔镜与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的手术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2015年10月—2023年8月51例行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4例行经肛腔镜辅助双镜联合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术(双镜联合组),27例行腹腔镜代直肠切除吻合重建术(腹腔镜组)。分析全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比较双镜联合组与腹腔镜组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代直肠切除吻合口重建手术。消化道重建吻合方式包括Bacon手术30例、Dixon手术5例、Parks手术15例、括约肌间切除术1例。51例患者中,拖出切除二期结肠肛管吻合30例、拖出切除单吻合5例、拖出切除双吻合3例、一期手工吻合13例。其中,术前已有肠造口患者42例、术后行新增预防性肠造口6例、术后未行预防性肠造口3例。全组中位手术时间为296(251~349)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双镜联合组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经肛门取标本共24例,其中腹腔镜组5例,双镜联合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7(11~23.5)d;双镜联合组与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镜联合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均P<0.05)。全组无术后转入ICU治疗和住院期间死亡,9例肿瘤局部复发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显示标本切缘未见肿瘤�
- 周佐霖黄斌杰何炎炯刘铎李嘉敏周文彬朱苗苗黄小艳秦启元蔡建马腾辉
- 关键词:再手术腹腔镜
- 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收治的有明确放射治疗史、临床确诊为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且经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排除非手术治疗或仅行肠粘连松解术者。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并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肠梗阻程度及进食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策略和保守治疗方式。手术方法:一期行肠管切除及肠吻合,即争取完整切除病变肠管后根据肠管的解剖位置行肠吻合术。对于术前全身状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行分期手术,即肠造口,术后予肠内营养治疗;二期行肠造口还纳和肠管吻合,对于无法行造口还纳的患者,则行永久性造口;对于腹腔严重粘连、肠管难以分离的患者,行肠粘连松解后行肠造口术或行短路手术。对于原发肿瘤转移或复发的患者,选择肠造口术或短路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术后30 d内或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的总和,按照国际通用的Clavien Dindo外科并发症分级进行分类;术后30 d死亡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恢复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63例,年龄34~80(中位数为54)岁。术前评估结果显示:肠狭窄61例,肠梗阻63例,肠穿孔11例,肠瘘20例,肠出血3例,腹腔脓肿6例,其中64例患者(87.7%)并发多个并发症;原发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共15例。全组有65例(89.0%)接受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其中35例接受完全肠外营养,30例接受部分肠外营养,其中有3例经空肠营养管提供营养;术前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为8.5(6.0,16.2)d。一期行肠管切除率为69.9%(51/73),一期造口率为23.3%(17/73)。行肠管切除的患者中,肠管切除长度为(50.3±49.1)cm。行肠管吻合的患者中,手工吻�
- 何炎炯马腾辉朱苗苗黄小艳邝颖仪王怀明秦启元黄斌杰汪建平
-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
-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附75例报告)
-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手术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75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完全性切除组、不完全切除组及减状手术...
- 钟清华马腾辉王怀明刘俊杰黄斌杰袁紫旭汪建平王磊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膜转移外科治疗预后分析
- 重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被引量:24
- 2016年
- 直肠癌诊疗技术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各种保肛手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永久性造口的比例,这使得患者术后的肠道功能与生活质量成为新的热点问题。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25%~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异常,表现为便急、便频、排空障碍和大便失禁等,这一系列症候群被称之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严重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该疾病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亦未建立起规范的防治体系或诊治指南。本文就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理论基础、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进行梳理,以期为直肠癌术后肠道功能的改善与研究提供借鉴。
- 秦启元黄斌杰王磊
-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生活质量
- 全盆腔脏器切除治疗盆腔放射性损伤晚期并发症的初步经验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讨全盆腔脏器切除(TPE)治疗盆腔放射性损伤晚期并发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标准:(1)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确诊为盆腔放射性损伤;(2)盆腔放射性损伤晚期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瘘及梗阻等),合并复杂盆腔瘘并累及盆腔多器官;(3)多学科团队会诊评估认为TPE手术可达到R0切除,建议进行TPE手术;(4)患者术前状态良好,可以耐受TPE手术;(5)患者手术意愿强烈,充分接受手术风险。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或转移;(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转流或短路等姑息性手术;(3)临床资料不完整。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放射性肠损伤数据库中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因盆腔放射性损伤晚期并发症接受TPE或扩大TPE(合并其他脏器)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死亡情况和术后1年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包括9例直肠-阴道-膀胱瘘、2例膀胱阴道瘘、1例回肠-膀胱瘘+直肠坏死、1例回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和1例直肠溃疡+双侧输尿管狭窄。手术时间为(592.1±167.6)min,中位出血量为550(100~6000)ml,10例进行了肠道重建,4例接受了Hartmann手术;10例采用Bricker手术进行泌尿系重建;7例接受盆底重建。术后住院天数为(23.6±14.9)d。7例(7/14)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Clavien-DindoⅢa~Ⅳb级并发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8例次、腹盆腔脓肿5例次、肺部感染5例次、肠梗阻4例次及回肠膀胱瘘2例次。5例患者诊断空盆腔综合征(EPS),均为未进行盆底重建的患者,未进行盆底重建患者EPS发生比例为5/7;进行盆底重建的患者均未发生EPS。1例EPS患者因盆腔脓肿、盆腔出血和肠梗阻,需要二次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8.9±10.1)个月,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亡�
- 何炎炯周佐霖秦启元黄斌杰黄小艳李嘉敏朱苗苗尧冰王德娟邱剑光王辉马腾辉
- 关键词:晚期并发症
- 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75例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手术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75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病人的预后。结果总体生存时间为18.6(11.7-25.6)个月。完全性切除、不完全性切除及减状手术(单纯造口或短路手术)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2、10.4和10.4个月。与减状手术相比,完全性切除病人有明显生存获益(P〈0.001),而不完全性切除病人则无生存获益(P=0.524)。多因素分析示,腹膜癌指数(PCI)〈20、完全性切除及单纯性腹膜转移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不完全性切除与减状手术病人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和0,术后30d病死率分别为7.4%和0。结论接受完全性切除手术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病人的预后较好;与减状手术相比,不完全性切除并不能改善病人预后。
- 钟清华马腾辉王怀明刘俊杰黄斌杰袁紫旭汪建平王磊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膜转移预后分析
-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经直肠超声表现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观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表现。方法 对52例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发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其中7例已行横结肠造瘘(造瘘组),45例未行横结肠造瘘术(非造瘘组),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并记录可探及范围内直肠肠壁厚度和层次、溃疡及直肠阴道瘘等情况;能量多普勒观察肠壁血流,并根据Limberg标准进行分级。分析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的相关性;比较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病变肠壁厚度、血流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病变肠壁平均厚度(7.88±2.05)mm,肠壁血供Ⅲ~Ⅳ级35例(35/52,67.31%);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存在相关性(rs=0.48,P〈0.01);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肠壁厚度、血供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特征性表现为病变肠管壁弥漫性增厚、血流信号增多。
- 曹飞马腾辉王磊王怀明文艳玲刘小银黄斌杰钟清华刘广健
- 关键词:超声检查
- 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现况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调查低位直肠癌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保肛手术的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直肠癌病人,同时排除接受盆腔放疗、造口未还纳或重新造口以及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病人。使用LARS量表评估上述病人恢复肠道连续性1年后的肠道功能情况,根据LARS量表评分将病人分为无LARS(0~20分)、轻度LARS(21~29分)及重度LARS(30~42分),将病人基线资料、肿瘤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可能影响病人术后肠道功能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总体LARS及重度LARS发生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病人129例,失访病人30例,随访病例与失访病例两组仅在术前体重指数[(23.0±3.0)比(20.8±2.9)kg/m~2]及术后T分期(pT_(0~2):62.8%比26.7%)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入分析的129例病人中,男性84例,年龄(56.4±12.4)岁,肿瘤高度(3.8±0.7)cm;术前均接受CapeOX/FOLFOX两药(78.3%)或FOLFOXIRI三药方案化疗,29.5%(38/129)的病人接受经肛经腹双镜联合直肠癌根治术,71.4%(92/129)的病人行括约肌间切除,74.4%(96/129)的病人接受预防性造口,13.2%(17/129)的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9(1.0~10.4)年,总体LARS发生率为55.0%(71/129),重度LARS发生率为24.0%(31/129),排便困难(排便<1次/d)与簇状排便(1 h内反复排便)是最常见的肠道症状。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总体LARS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565,P=0.012)、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4.503,P=0.015)、恢复肠道连续性时间≤4年(OR=2.285,P=0.02);发生重度LARS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754,P=0.037)、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6.190,P=0.001)、括约肌间切除(OR
- 黄斌杰朱苗苗吴雅丽秦启元何炎炯周佐霖黄小艳王辉马腾辉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吻合口漏
- 放疗相关直肠吻合口并发症的外科预防及治疗
- 2023年
- 术前放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提高病人保肛率并改善其肿瘤学预后。但术前放疗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可能与吻合口两端肠管均存在放射性损伤有关。出现放疗相关吻合口并发症的病人术后长期造口及不良肛门功能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扩大切除吻合口近端肠管,保障至少一侧肠管无放射性损伤能显著降低放疗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发生放疗相关吻合口并发症且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可以在谨慎评估病人手术风险的前提下,使用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扩大切除结肠拖出术对病人进行代直肠切除重建。
- 黄斌杰秦启元马腾辉
- 关键词:放疗直肠癌吻合口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