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旭

作品数:15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中医
  • 3篇健脾解毒
  • 3篇教学
  • 3篇肠癌
  • 3篇肠道
  • 2篇蛋白
  • 2篇虚证
  • 2篇治疗肺癌
  • 2篇手术
  • 2篇中医疗法
  • 2篇晚期
  • 2篇小鼠
  • 2篇解毒
  • 2篇解毒方
  • 2篇菌群
  • 2篇健脾
  • 2篇健脾解毒方
  • 2篇肺癌
  • 2篇扶正

机构

  • 15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15篇袁旭
  • 8篇梁芳
  • 7篇陈彬
  • 5篇于宏杰
  • 4篇邓皖利
  • 3篇张晓晓
  • 2篇万光升
  • 2篇张勇
  • 2篇石晓兰
  • 2篇范忠泽
  • 2篇孙珏
  • 2篇韩建宏
  • 2篇邱曼丽
  • 2篇许建华
  • 2篇许建华
  • 1篇朱晏伟
  • 1篇蒋一鸣
  • 1篇李鳌
  • 1篇刘慧
  • 1篇张强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医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肿瘤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胃清对裸小鼠大肠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及STAT3、Bcl-2剪接异构体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肠胃清治疗大肠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HCT 116肠癌细胞株,制备沉默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3(PTBP3)基因、过表达PTBP3基因稳转的肠癌细胞;72只裸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分别通过腋下注射沉默PTBP3的稳转细胞、过表达PTBP3的稳转细胞、未转染的肠癌细胞,构建沉默模型、过表达模型、对照模型3种大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种模型24只。造模成功后将对照模型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组、对照肠胃清组、对照奥沙利铂组,沉默模型裸小鼠随机分为沉默模型组、沉默肠胃清组、沉默奥沙利铂组,过表达模型裸小鼠随机分为过表达模型组、过表达肠胃清组、过表达奥沙利铂组,每组均为8只。各肠胃清组肠胃清口服液灌胃剂量为35.9625 g/kg,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各模型组以0.5 ml生理盐水灌胃,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各奥沙利铂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5 mg/kg(0.2 ml),以0.5 ml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每日1次,腹腔注射每周3次。给药31天后检测各组皮下瘤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皮下瘤组织PTBP3、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剪接异构体α(STAT3α)、STAT3剪接异构体β(STAT3β)、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剪接异构体α(Bcl-2α)、Bcl-2剪接异构体β(Bcl-2β)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在对照模型、沉默模型和过表达模型中,各肠胃清组和奥沙利铂组皮下瘤瘤重、皮下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均低于各相应模型组,细胞凋亡水平均高于各相应模型组(P<0.05或P<0.01);沉默肠胃清组和过表达肠胃清组皮下瘤组织PTBP3、STAT3α、Bcl-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模型组,STAT3β、Bcl-2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或P<0.01)。沉默各组皮下瘤瘤重、皮下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及皮下瘤组
陈彬邓皖利邓皖利梁芳袁旭刘慧
关键词:大肠癌选择性剪接肠胃清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微信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信因其方便、灵活、智能等优势,已经成为中医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媒介与载体。微信的应用可使抽象、晦涩的中医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文章就微信应用于中医学教学的情况进行论述,以为后续更好地在中医学教学工作中采用微信教学提供参考。
谢曼丽邓皖利张晓晓袁旭梁芳陈彬
关键词:中医学教学模式
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中医肿瘤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中医肿瘤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每个周期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肿瘤科学习的108名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教学组和经典教学组,各54名。以肿瘤常见病症为课程试验对象,常规教学组应用常规内科学教学方式,经典教学组应用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经典教学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经典教学组学生对病症认识、中西医关联理解、方药认识、经典医籍认识、经典医籍兴趣、论文写作启发的熟悉度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经典教学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熟悉度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结论中医经典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中医肿瘤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张晓晓石晓兰邓皖利韩建宏于宏杰陈彬谢曼丽袁旭
关键词:中医教学中医经典肿瘤疾病
健脾解毒方加减对脾气亏虚证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1
2020年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加减对脾气亏虚证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晚期结直肠癌脾气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XELOX、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脾解毒方加减口服,每日1剂。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卡氏量表(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肠道菌群及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0.71%,对照组为21.4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sIgA水平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CD8^+水平、肠道大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加减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保护肠道屏障的作用,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改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脾虚症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原因。
陈彬梁芳袁旭万光升于宏杰谢曼丽
关键词:健脾解毒方结直肠癌化疗肠道菌群肠道屏障
十全大补汤干预围手术期气血两虚型乳腺癌患者转移性生物标志物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对围手术期气血两虚型乳腺癌患者转移性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纳入81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于术前第3天起给予十全大补汤颗粒剂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颗粒剂口服,仅手术当天停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3天、第7天,检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6、IL-8、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检测患者的CD3+、CD8+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百分比;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引流液的质量。结果:研究过程中,治疗组1例患者脱落,最终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中医证候:术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52.5%,对照组为22.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免疫指标:术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3)炎症指标:术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IL-6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患者的IL-6水平较术前亦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引流液质量:术后第4天、第7天,治�
杨玉雪谢曼丽陈彬于宏杰梁芳许建华孙珏袁旭
关键词:围手术期气血两虚型十全大补汤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健脾解毒方对脾虚证荷瘤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脾虚荷瘤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取36只,利用番泻叶水煎剂成功制备脾虚模型,剩余12只为N.S.组,再使用CT26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36只脾虚模型小鼠则随机分为脾虚组、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脱颈椎处死各组小鼠,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16S rRNA基因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脾虚组平均瘤重、血清IL-17水平高于N.S.组和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同时脾虚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低于N.S.组和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脾虚组小鼠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显著增多、厚壁菌门显著减少,存在明显的菌群失调现象。与N.S.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比较,脾虚组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减少,而肠杆菌及肠球菌增多。结论健脾解毒方具有抑制脾虚荷瘤鼠皮下瘤生长、提高CD4^+/CD8^+比例、减少炎症因子IL-17分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
陈彬孙珏梁芳徐可万光升袁旭
关键词:健脾解毒方脾虚肠道菌群失调CD4+/CD8+
扶正法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肺癌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首位,2013年新确诊病例达73.3万例,发病率达53.86/10万例,死亡病例59.1万例。目前,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西医的疗法主要针对局部瘤体,很少能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运用整体观辨证施治,不仅能缩小瘤体,还能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因而中医药全程干预肺癌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龚爱琴李敬瑜袁旭
关键词:肺肿瘤扶正中医疗法
健脾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奥沙利铂(130mg/m^2)d1+替吉奥(60mg/m^2)d1-14方案连续化疗。治疗组32例健脾解毒汤(生黄芪15g,白术12g,猪苓15g,薏苡仁30g,八月札15g,石见穿、野葡萄藤各3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化疗方案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存质量、毒副反应、中医证候疗效指数、CD3^+、CD4^+、CD8^+。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受益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KPS受益率、疼痛受益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体质量受益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毒性、乏力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NK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袁旭梁芳许建华孙珏张勇李萍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症瘕健脾解毒汤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基于“虚”本质的大肠癌辨证论治方法探索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一种大肠癌的辨证论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依据单证候的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归类,计算各种单证候出现的频次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术后(无瘤)患者和晚期患者的证候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气虚证是肠癌患者最基本的证型,气滞证是多见的实证证候,晚期患者的证候分布更为复杂,多包含三个(及以上)的单证证候。结论:从"虚"本质出发,将肠癌证候简化为单证进行分析归纳,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辨证论治方法。
梁芳袁旭于宏杰黄云胜
关键词:大肠癌虚证辨证论治
手术影响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手术是当前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获得根治的主要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术引起的应激激素释放、炎性反应、免疫抑制、疼痛、组织损伤以及创伤的愈合等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重点探讨了手术操作如何影响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及其进展,以期为临床中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辅助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术引起转移的理论基础,其次展示了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针对围手术期这一治疗窗口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杨玉雪蒋晨宇王杰许建华袁旭蒋一鸣
关键词:肿瘤围手术期肿瘤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