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进
- 作品数:7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单位制与项目制: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制度逻辑及反思被引量:24
- 2017年
- 单位制与项目制是两种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制度机制。单位制下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以计划与指令为方式、以单位整体为对象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建设。项目制下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以竞争为方式、以项目为对象对高等教育进行微观建设。伴随国家治理模式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制度逐渐从单位制向项目制转换,并在两者互动下决定了高等教育系统格局。单位制度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初次分配"与高等教育整体的"初次分割"决定了项目制度下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格局;项目制度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再次分配"与高等教育整体的"再次分割"接续了单位制度下的高等教育格局。受单位制下分配格局的影响,作为当前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典型制度模式,项目制度下的高等教育资源竞争实质是演绎了一场"确定论替代概率论、重复博弈可能性几近为零"的竞争形态,其结果只不过是完成了对高等教育的地位传递与再制。
- 游玉佩熊进
- 关键词:单位制项目制高等教育资源资源分配
- 科层制与项目制:高等教育治理“双轨制”的形成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科层失灵,项目启动"是国家宏观治理方式变迁的有力概括。当前,项目制已成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体制吸纳、嵌入与总体性支配惯习将项目带进高等教育的"中心",从而使高等教育被裹挟在项目制的规划框架之中。然而,项目制并非在颠覆性制度变迁中生成,而是在"保护体制存量,培育体制增量"的演进性制度变迁中"出场",形成了在体制内生发的"双轨制"国家治理模式。高等教育项目无法独立运作,而是在与科层制相互嵌套并受科层制控制中有效、顺畅运行。在国家宏观治理"双轨制"模式及高等教育项目的实践机制作用下,高等教育治理的"双轨制"得以形成。
- 熊进
- 关键词:科层制项目制高等教育治理
- 高等教育治理的“项目制”及其可能风险被引量:30
- 2016年
- 当前,高等教育治理的"项目制"已成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国家总体性支配惯习将项目制带入高等教育的"中心"从而使高等教育治理日益"项目化"。在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初萌发与探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21世纪发展与强化后,项目制在高等教育中落地生根。然而,项目制式的高等教育治理可能会诱致高等教育项目遭遇高等学校和教师的解构与再组织、高等教育市场的"项目化"、高等教育整体性肢解与碎片化等高等教育内外部治理的多重风险。为更好地回归高等教育以及化解这些可能风险,项目应定位在荣誉性、支持型角色;尊重高等教育中的"地方性知识",综合考虑项目的国家意图与高等教育特性;以整体性思维构建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等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 熊进
- 关键词:高等教育治理
- 大学学术发展中的“国家能力”:表现、限度与释放被引量:10
- 2016年
- 国家能力是指为实现国家职能规范的目标和任务,国家所具有的保证其政策和意志的有效性,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存在,高效治理社会的能量和力量的总和。大学学术发展中的"国家能力"指国家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所实施的学术政策并保证其贯彻执行的能力。以多样性与精细性为代表性特征的学术政策体现了大学学术发展中国家能力"无所不包"、"细致入微"的特性。因为学术政策"太多",所以大学内部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因为"太细",所以大学及其教师被绑定、束缚在某些"链条"之中。而这一切都有悖于大学学术发展的内在机理。补偿性与荣誉性的学术政策是国家治理大学学术能力的最高限度,国家能力向大学"流失"与"释放"是提升国家治理大学学术能力的最优选择。如此,方能体现国家对于大学的宽阔胸怀,才能真正体现国家在大学学术发展中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大学学术发展的生命活力与长久永恒。
- 熊进
- 关键词:大学学术精细化国家角色学术场域
- 科层制嵌入项目制:大学学术治理的制度审思被引量:21
- 2016年
- 当前,"项目制"已成为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的新体制。随着"项目制"由财政领域溢出进而渗透高等教育领域,国家对大学学术的治理逐渐被纳入这一新体制之中。科研项目与人才项目的实施使国家对大学学术的治理呈现出典型的"项目制"特征。然而,"项目制"的运作机制产生了严密的运作程序、新的学术等级系统等意外后果,使"科层制"成功嵌入"项目制",进而控制、主导了"项目制"的运行与指向,从而重塑了大学学术治理的格局。在这种双重制度逻辑下,大学学术场域内不同位置行动者因掌握的资源不对等而进行的等级强制互动、行动者自上而下的控制与自下而上的反控制行为倾向与利益诉求、等级权威塑造的文化资本的体制化转向构建了一个新的大学学术生态。
- 熊进
- 关键词:科层制项目制学术治理学术生态
- 国家主导下的教育分配正义实践:批判与检省被引量:3
- 2017年
- 自国家成为治理教育正义问题的行动主体后,教育正义便在国家构境中获取意义并简约、等价为教育分配正义,从而构建了现代教育分配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范式。分配正义范式以本质主义、绝对主义、标准主义、程序主义等现代性思维为导引,通过国家理性能力建构了一套绝对、普适的正义标准,使教育分配正义成为一种受控、设定的正义观。然而理性的滥用与自负致使国家权力不断生长,教育分配正义演变为一门权力政治学;教育分配正义的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而成为一种毫无价值意义的语汇;理性的"必然无知"意味着教育分配正义的完备实现只能是一种幻想;表面上正义的分配规则实质上演绎的是非正义的教育幻象。本质上而论,教育正义并非资源简单分配的"物化"形态,而是关注教育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感知的"人化"形态;教育正义并非追逐绝对化的正义标准,而是以一种"否定性正义观"消除教育生活中的非正义行为。
- 熊进
- 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的碎片化及其整体性治理被引量:10
- 2016年
- 当前,项目制已成为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的新体制。伴随项目制国家治理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亦难以摆脱其嵌入从而构建了高等教育治理的项目制模式。然而,项目制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却身陷碎片化危机之中,表现为高等教育中人与事的分割与碎片、高等教育项目供给与项目竞争的碎片以及高等教育项目整体解构后的碎片。综观历史与现实,现代性以来人向物的"转化"、专业分工思维使分割主义哲学风行并弥漫至高等教育场域、高等教育项目"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等是造成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碎片化的理论与现实缘由。对治理碎片化进行治理须做到理念和实践上的变革:第一,以整体性、生命性思维对待高等教育中的人和事,使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生命和一个整体的存在;第二,加强项目资源整合及协同发展,以实现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的整体目标。
- 熊进
- 关键词:高等教育治理项目制碎片化整体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