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公共场所
  • 2篇二手烟
  • 1篇烟草
  • 1篇烟草广告
  • 1篇示范区
  • 1篇示范区建设
  • 1篇劝阻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 1篇吸烟
  • 1篇系统聚类
  • 1篇慢性病
  • 1篇禁烟
  • 1篇广告
  • 1篇餐厅
  • 1篇成年人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南昌市疾病预...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潍坊市第二人...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作者

  • 6篇吉宁
  • 4篇白雅敏
  • 3篇刘敏
  • 3篇毛凡
  • 3篇张勇
  • 2篇范义兵
  • 2篇董建群
  • 2篇徐建伟
  • 2篇邓晟
  • 1篇李镒冲
  • 1篇董文兰
  • 1篇王丽敏
  • 1篇王临虹
  • 1篇姜莹莹

传媒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公共场所禁烟规定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公众场所禁烟规定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6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合格问卷1629份,其中91.04%的报告知晓本单位的禁烟规定,76.37%报告其工作的公共场所有室内完全禁烟的规定。在1466名报告单位有室内完全或部分禁烟规定的调查者中,65.28%的报告违反规定有惩罚或警告措施。有室内完全禁烟规定公共场所工作人员报告二手烟暴露的比例少(64.07%vs.76.10%,P<0.05),报告会对场所内吸烟者劝阻的比例高(78.86%vs.64.94%,P<0.05)。结论: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对本单位的禁烟规定知晓情况较高。室内完全禁烟政策可促进无烟环境建设。
吉宁吉华青刘敏徐建伟许忠济白雅敏
关键词:公共场所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 了解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相对薄弱的省份及当前示范区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促进不同省份之间的工作交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效果(覆盖率和评价指标得分)以及慢性病防控工作得分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全国2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和青海除外)按照示范区建设效果大致可归为6类:上海;北京、浙江、重庆;天津、山东、广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福建、湖北、江苏、辽宁、新疆、湖南和广西;山西、吉林、河南、海南、四川、安徽和江西;内蒙古、陕西、宁夏、贵州、云南、甘肃和黑龙江。示范区24项慢性病防控工作按照得分情况大致可归为4类:队伍保障、宣传日活动、宣传资料技术支持、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媒体宣传、社区宣传和支持性环境、群众社区健身活动、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组织保障和患者自我管理;平衡膳食、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烟草控制和社区诊断;高危人群干预、高危人群发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场所干预、示范创建和死因监测;口腔卫生和肿瘤登记。其中,口腔卫生、肿瘤登记以及高危人群干预、高危人群发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场所干预、示范创建、死因监测等工作是当前示范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结论 西部地区示范区建设仍相对落后。示范区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死因监测等慢性病监测工作以及高危人群发现及干预等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相对薄弱,复审环节应加大对这些结果指标的重点考核。
毛凡姜莹莹董文兰吉宁董建群
关键词:系统聚类
2014年中国六地区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吸烟劝阻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吸烟劝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于2014年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按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不同分别选取江苏崇安、山东乳山、湖北汉阳、山西寿阳、重庆北碚、青海互助县6个区(县)的医疗卫生、政府和餐饮三类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采用一对一问卷询问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吸烟、二手烟暴露及吸烟劝阻情况、禁烟标识和禁烟规定情况等进行调查。共收集合格问卷1629份,其中医疗卫生1029份、政府187份、餐饮413份。结果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中吸烟者的比例为9.39%,报告过去一个月内在所工作的公共场所内看到过有人吸烟、看到过烟头或闻到烟味的比例为64.97%。对公共场所内吸烟行为,表示会劝阻、躲避和无所谓的比例分别为75.57%、14.30%和10.13%。单因素分析发现,场所类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为现在吸烟者和是否在办公楼内看到过禁烟标识与是否会进行吸烟劝阻有统计学关联(P<0.05),未发现经济地区、城乡、收入水平、知识得分与是否会进行吸烟劝阻有统计学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相比,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少(OR=0.212,95%CI 0.150~0.301),餐饮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劝阻的多(OR=1.842,95%CI 1.117~3.038);年龄≥35岁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较年龄<35岁的多(OR=1.474,95%CI 1.142~1.903);自身为现在吸烟者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少于非现在吸烟者(OR=0.465,95%CI0.309~0.700);有室内完全禁烟规定的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多(OR=1.649,95%CI 1.160~2.344)。结论多数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表示会对场所内吸烟者劝阻,自身不吸烟、年龄在35岁及以上和有室内完全禁烟规定对吸烟劝阻有积极影响。
吉宁张勇吉华青徐建伟刘敏白雅敏
关键词:公共场所
餐厅工作人员二手烟暴露情况
2016年
目的了解餐厅工作人员二手烟(secondhand smoke,SHS)暴露及相关知识、餐厅禁烟标识和禁烟规定情况,为餐厅烟草控制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4-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个区(县)48家餐厅的426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吸烟情况、SHS暴露、禁烟标识、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和禁烟规定等。应用SPSS 22.0软件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7.41%的调查对象为不吸烟者,其中59.44%遭受SHS暴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地区、城乡、餐厅类别和座位数是SHS暴露的影响因素(P<0.05)。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为62.54分,回答正确率较低的问题为低焦油(39.23%)和淡味卷烟问题(36.50%)。调查对象在餐厅看到过禁烟标识或宣传的位置前3位为大堂(81.46%)、过道或通道(73.76%)和仓库(73.76%)。认为餐厅应该完全禁烟和有吸烟区划分的比例分别为54.41%和35.78%,对违反单位禁烟规定的行为,60.00%认为应有惩罚或警告措施。结论餐厅工作人员SHS暴露情况严重,应通过提高禁烟标识覆盖率、餐厅工作人员烟草相关知识水平及推进无烟立法等措施,来控制餐厅SHS暴露。
吉宁张勇毛凡邓晟范义兵白雅敏
关键词:二手烟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二手烟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二手烟(SHS)暴露、禁烟标识和烟草危害相关知识水平等情况。方法2014年4—7月,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中选取6个项目区(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机构和餐饮机构3类公共场所的1676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58%调查对象表示不吸烟,其中65.48%遭受SHS暴露,多因素分析发现工作场所类别(政府VS.餐饮:OR=3.094,95%C1=1.752—5.464)、经济地区(东部VS.西部:OR=0.439,95%CI=0.330~0.582;中部VS.西部:OR=0.699,95%CI=0.522~0.936)、城乡分布(城市VS.农村:OR=0.719,95%CI=0.574—0.902)和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VS.高中及以下:OR=1.403,95%C1=1.008—1.953)是SHS暴露的影响因素(P〈0.05)。92.57%的被调查者报告过去1个月内在其工作场所内看到过禁烟标识或相关禁烟宣传,多因素分析发现,场所类别(医疗VS餐饮:OR=5.449,95%CI=2.633—11.276;政府VS.餐饮:OR=0.438,95%CI:0.205~0.934)、经济地区(东部VS.西部:OR=2.015,95%CI=1.296~3.135;中部VS.西部:OR=9.556,95%CI=4.609~19.814)、城乡分布(城市VS.农村:OR=2.567,95%CI=1.667~3.951)和性别(女性VS.男性:OR=0.389,95%CI=0.248~0.608)是其影响因素(P〈0.05)。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在44.10%~92.74%之间,回答正确率较低的问题为“低焦油”(44.10%)和“淡味”(47.54%)卷烟问题。结论公共场所工作人员SHS暴露严重,应进一步推进禁烟标识覆盖、提高烟草危害相关知识水平及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与执行等措施,防止SHS暴露。
吉宁张勇毛凡邓晟范义兵白雅敏
关键词:公共场所二手烟影响因素
我国成年人烟草广告接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烟草广告接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162个监测点开展,共调查98658名18岁及以上居民,通过面对面问卷收集烟草广告接触的相关信息。结果 销售卷烟的商店(16.00%)、电视(15.77%)和广告牌(9.20%)是我国成年人最主要3类烟草广告接触的途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OR=0.864,95%CI:0.783~0.953)成年人通过销售卷烟的商店接触烟草广告少,与文化程度为不识字/少识字相比,小学(OR=1.306,95%CI:1.111~1.536)、初中(OR=1.444,95%CI:1.162~1.795)、高中(OR=1.928,95%CI:1.503~2.474)和大学及以上(OR=2.232,95%CI:1.617~3.080)的成年人接触多,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接触多(OR=1.267,95%CI:1.094~1.469)。吸烟者(0.67±0.05)接触销烟草广告途径得分高于非吸烟者(0.53±0.04)(P〈0.05)。结论 烟草广告接触与烟草使用有关,销售卷烟的商店、电视和广告牌是我国成年人最主要3类烟草广告接触途径,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
吉宁董建群刘敏王丽敏李镒冲王临虹
关键词:问卷调查烟草广告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